交叉驗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交叉验证,有時亦稱循環估計[1] [2] [3], 是一種統計學上將数据樣本切割成較小子集的實用方法。於是可以先在一個子集上做分析,而其它子集則用來做後續對此分析的確認及驗證。一開始的子集被稱為訓練集。而其它的子集則被稱為驗證集測試集。交叉验证的目的,是用未用来给模型作训练的新数据,测试模型的性能,以便減少诸如过拟合和选择偏差等問題,并给出模型如何在一个独立的数据集上通用化(即,一个未知的数据集,如实际问题中的数据)。

交叉驗證的理論是由Seymour Geisser英语Seymour Geisser所開始的。它對於防範根据数据建议的测试假设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當後續的樣本是危險、成本過高或科学上不适合时去搜集的。

交叉验证的使用

假设有个未知模型具有一个或多个待定的参数,且有一个数据集能够反映该模型的特征属性(训练集)。适应的过程是对模型的参数进行调整,以使模型尽可能反映训练集的特征。如果从同一个训练样本中选择独立的样本作为验证集合,当模型因训练集过小或参数不合适而产生过拟合时,验证集的测试予以反映。 交叉验证是一种预测模型拟合性能的方法。

常見的交叉驗證形式

Holdout持久性驗證

常識來說,Holdout 驗證並非一種交叉驗證,因為数据並沒有交叉使用。 隨機從最初的樣本中選出部分,形成交叉驗證数据,而剩餘的就當做訓練数据。 一般來說,少於原本樣本三分之一的数据被選做驗證数据。 [4]

k折交叉验证

k折交叉验证(英語:k-fold cross-validation),将训练集分割成k个子样本,一个单独的子样本被保留作为验证模型的数据,其他k − 1个样本用来训练。交叉验证重复k次,每个子样本验证一次,平均k次的结果或者使用其它结合方式,最终得到一个单一估测。这个方法的优势在于,同时重复运用随机产生的子样本进行训练和验证,每次的结果验证一次,10次交叉验证是最常用的。

留一驗證

正如名稱所建議,留一驗證(英語:leave-one-out cross-validation, LOOCV)意指只使用原本樣本中的一項來當做驗證資料,而剩餘的則留下來當做訓練資料。這個步驟一直持續到每個樣本都被當做一次驗證資料。 事實上,這等同於k折交叉验证,其中k為原本樣本個數。[5] 在某些情況下是存在有效率的演算法,如使用kernel regression英语kernel regression吉洪诺夫正则化

誤差估計

可以計算估計誤差。常見的誤差衡量標準是均方差方根均方差, 分別為交叉驗證的方差標準差

另見

參考文獻

  1. ^ Kohavi, Ron. A study of cross-validation and bootstrap for accuracy estimation and model selection. Proceedings of the Fourteenth 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1995, 2 (12): 1137–1143 [2008-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3-25). (Morgan Kaufmann, San Mateo)
  2. ^ Chang, J., Luo, Y., and Su, K. 1992. GPSM: a Generalized Probabilistic Semantic Model for ambiguity resolution. In Proceedings of the 30th Annual Meeting on Association For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Newark, Delaware, June 28 - July 02, 1992). Annual Meeting of the ACL. Association for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Morristown, NJ, 177-184
  3. ^ Devijver, P. A., and J. Kittler, Pattern Recognition: A Statistical Approach, Prentice-Hall, London, 1982
  4. ^ Tutorial 12. Decision Trees Interactive Tutorial and Resources. [2006-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6-23). 
  5. ^ Elements of Statistical Learning: data mining, inference, and prediction. 2nd Edition.. web.stanford.edu. [2019-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2).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