拗拉槽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大西洋形成时三叉断裂系,发育为现今的大西洋中脊与贝宁地堑

拗拉槽英语:Aulacogen),也称裂堑、裂陷槽、拗拉谷、大陆裂谷,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大陆三叉裂谷系形成初期,由于地幔柱的上升,产生了由正断层组成的三叉断裂系统,随着地幔柱的不断隆起,初始的断裂体系开始扩张,根据同一力学体系应力优先释放原理,三叉断裂体系必然有一支断裂系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其中2支继续发展成为新的大洋,另一支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的断裂系就成为拗拉槽。因此,由地幔柱上隆引发的拗拉槽是面对大洋且尾端伸进大陆内部,长期发育、充填沉积的陆内裂谷(Rift)或地堑(Graben)。其基本的地质特征是:

  • 现代大陆裂谷带都具有的壳幔过渡层;
  • 地幔柱上隆形成的三联点;
  • 拉张环境下断穿地壳部位上的狭长沉陷带;
  • 强烈的火山岩浆活动所形成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
  • 与裂谷狭长突变地貌有关的快速堆积、垮塌堆积、低成熟度沉积物及常与火山岩相间的岩石组合特征;
  • 克拉通的凹角处插入并分割克拉通。

拗拉槽是对术语"aulacogen"的音译。出自希腊语aulax (垄沟)。由苏联地质学家尼古拉·沙特茨基英语Nikolay Shatsky于1946年提出.[1][2]

拗拉槽的地壳受以前的裂谷活动影响而比较脆弱,多发地震甚至火山活动。由于拗拉槽的薄弱性,在适当条件下,可能重新活动形成活动的裂谷系。例如加拿大魁北克与安大略的渥太华-邦尼切尔地堑英语Ottawa-Bonnechere Graben就是一处古拗拉槽,在盘古大陆破裂时重新活化为裂谷。

最典型的拗拉槽是在盘古大陆破裂,大西洋形成时,在现今几内亚湾凹角处地幔柱上涌导致三叉断裂,其中得到充分发育的两支裂谷形成了大西洋中脊,未得到发育的一支裂谷形成了拗拉槽——西非裂谷系英语West and Central African Rift System(一直向东北延伸至乍得湖、经利比亚延伸到地中海)。

参考文献

  1. ^ Nicholas S. Shatski, 1946, The Great Donets basin and the Wichita System; comparative tectonics of ancient platforms: Akademiia Nauk SSSR Doklady, Geology Series, No. 6, p. 57-90.
  2. ^ Aulacogens and Continental Break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