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 (日本)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武士 ‧  ‧ 
假名ぶし ‧ もののふ ‧ つわもの ‧ さむらい
平文式罗马字bushi ‧ mononofu ‧ tsuwamono ‧ samurai
日本武士

武士是10世紀到19世紀在日本的一個社會階級,原為接受文武合一教育、負責文政或打仗的貴族階層;後來也衍伸用來指通曉刀法、佩刀不離身的的日本劍客。除了日本及受到漢語語系影響的國家以外,多種語言以日語的「」(さむらい Samurai)來表示。武士的精神被称为“武士道”(Bushido)。

地位和等級

武士在十二世紀到十九世紀中統治日本,江戶幕府四民等級中排名最高。由於性質類似,故經常和西歐的騎士比較。

武士基本上皆為貴族出身,武士等級分為上士和下士上士(上級武士)包括了大將軍大名旗本士等有官位與領地的貴族,和騎士非常相似,而下士(下級武士)是那些沒落貴族的後人(鄉士),或被所屬的藩府所免職的浪人,雖有貴族血統但已不被重視,與平民無異。雖然下士能被幕府或藩聘僱當足輕,但出身不被承認,僅具備擁有姓氏和帶刀等身分象徵的權力,在服裝打扮和居住的地方上不可僣越上士,如住所等級只能是「侍長屋」而非高級的「武家屋」,平時也不可以使或穿著絲綢等,收入不多僅足餬口,生活上不會比尋常百姓優渥多少;由於能藉由戰功獲得提拔,出路與地位還是遠高於平民,因此還是有不少下士熱衷投身官場,鮮少有寧願農耕隱居卻不願出仕的例子出現。

另有野武士的身分存在,專指地方上有錢有勢、進而組織武裝私兵的土豪平民,這些人在地方上聲望高影響力大,通常被統治階級吸收,並賜姓晉身貴族之列。但在建制上仍然屬於下士的鄉士。

忍者並非武士階層,只算是大名底下收編的聘僱人員,一般只有平民身分,高級忍者相當於下士,故社會地位也較武士低。雖然也有些真正有上士地位的忍者,但嚴格上只屬於幕府的特務(例如知名的御庭番等)或忍者組織的首領。

起源

元日战争 日本武士末永在元朝军队的箭林弹雨下冲锋。(镰仓幕府武士竹崎季長于1293年绘制的《蒙古襲来繪詞》)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的大铠

武士的雏形是在日本平安时代律令制下产生的武官,最初日本桓武天皇为了巩固政权而设立。在平安时代以前,除了奴隶,所有的自由人男子都有责任和义务成为被天皇募兵的对象。

然而这些士兵必须自行补给和养活自己,很多人因此不能回到自己的家乡,而是选择在当地定居。人们可以通过交重来免除兵役,这种主要由农民组成的士兵在日本统称为防人。由于防人士兵的不正规,且又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负擔,在平安时代初期被桓武天皇所废止。这种形式的士兵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武士。

平安时代早期(8世纪末—9世纪初),桓武天皇想要在北本州岛巩固和扩张自己的统治范围。天皇對本州北部蝦夷人派出的北伐军缺乏士气和纪律,很难在战场上取胜。于是桓武天皇开始向地方世家豪族求助,提出将授予征夷大将军的称号给任何替代自己讨伐北本州的地方势力。这些弓马娴熟的世家豪族很快成为了天皇用来剿灭反抗力量的工具。為了應付征戰,軍人不再是所有人都能勝任的,完全的專職軍人--武士制度,也開始流行於日本國內。另一起源是守卫领主莊園郎黨臣籍降下的王子。

12世紀末,武士首領源賴朝出任「征夷大將軍」,創立幕府,統帥天下軍政,标志着武士時代的來臨。爾後的軍事领袖多半襲用「征夷大將軍」之官位,實施統治。由1192年开始,大部分幕府勢力握有日本實際政權,直到1868年明治维新江戶幕府奉還政權給天皇為止。之後武士被降格為士族,實際上相當於所謂的下級貴族。

日本武士理論上必須是文武雙全的人,除了要擅長日本剑术馬術射箭武藝,也須讀書、習漢文、練書法、做文章;尤其兵法、韜略更是所須精通。品行、操守、勇氣也都是被評鑑的範圍,武士的道德被稱為武士道。武士小學年紀就需現場參觀死刑的執行,甚至上戰場作戰,日本戰國時代,失去君主的武士會變成浪人

在20世紀,宮本武藏成為世界家喻戶曉的日本武士代表人物;一部分日本電影導演如黑澤明五社英雄等為詮釋日本武士電影最佳代表人。

佩刀

日本武士使用的盔甲

日本歷史上,除王公貴族外,只有武士才能佩長刀,一般平民是無權使用的(但是可以配帶脇差)。武士佩刀一长一短,长刀為太刀或是打刀,短者为脇差,两把刀使用上有分野,長刀是主武器,脇差是備用武器,是在長刀損壞時,才使用的,平常不會使用,此外脇差也是切腹自裁專用的兵刃。按习惯武士出門之前,先會將脇差插在腰帶裡,然後用右手提著刀,走到门口的玄關處穿上以後,才再將刀插在腰帶裡。刀佩帶在左腰,是為了方便以右手拔刀。短刀除外,尤其是為配合盔甲馬手差めてざし,Metezashi)短刀。

此外,武士以自己的刀为荣耀,碰撞武士的刀鞘,會被視為不禮貌。這也是為什麼日本人行走都是靠左边。刀佩帶在左面,即使兩個武士在狹巷相遇,他們的刀鞘也不會互相碰觸。武士到人家中探訪,也会先在玄關把刀解開,然後用右手提著,再進入屋內。用左手提刀入戶,表示可以隨時用右手拔刀,是不信任的表現。除非有合理的原因(左撇子),否則也會被視為不禮貌。

日本刀顯現了日本鑄劍技術在中古至近代領先世界各國的地位。在中國明朝洪武年間,錦衣衛在大將軍藍玉官邸內,搜出近萬把日本武士刀,朱元璋即以謀反罪逮捕藍玉,處決相關謀反人士萬餘人;明军在外出作战时,也有相当比例的部队装备来自兵仗局所打造的或購自日本的倭刀[1]崇禎年間宋應星著作《天工開物》提及“倭刀出鞘,暗室生輝”之讚許。

代表性人物

源平合戰時期

南北朝時期

室町幕府時期

戰國時期

江戶德川時期

幕末時期

武士題材作品

電影

動畫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1. ^ 《大明会典·一百九十三章》:出征官军。所部参随头目人等,各一把莲明铁盔、青紵丝齐腰甲、青绵布弔线甲、倭腰刀、黑漆弓、真皮撒袋、矛鎗、行兵仗局关领,兵部应付,装载前去,事寧交还。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