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一崇德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發一崇德道務中心:光慧文教館
發一崇德桃園道場成立大會(2019年)

發一崇德一貫道的一支組線,屬於發一組。發一崇德由陳鴻珍前人創建,為發一組十一條支線中較大四者之一,亦是發展中最具規模的一條支線。其發跡於雲林道場。[1]:10

發展

發一崇德隸屬於發一組,因此,說明其發展歷史,將由發一組歷史開始談起。

發一組早期的發展

發一組可以追溯到韓雨霖老前人(又名韓恩榮)1939年其經營的天津大德隆染織廠內,開設的一貫道道壇「同興壇」,因距離一貫道師尊張天然在天津的「天真總壇」甚近,所以逐漸成為天津地區道務推展核心。[2]:57-581940年,發一崇德創建前人陳鴻珍在天津明德壇入道,後來多在同興壇辦道[2]:59。1947年初,韓恩榮在同興壇神職人員的聚會上提起到臺傳道事宜,劉振奎前人、陳鴻珍前人等人率先前往臺灣,次年韓恩榮亦前往臺灣[2]:72。1947、48年間,約有20餘名神職人員來臺[2]:73

初到臺灣的發一組人員由韓雨霖領導,在台北市東門市場經營「同德商行」維生並居住在該店內。韓、陳等人初至臺灣時,屢遭阻礙。1949年6月,來自雲林縣斗六的李清賀在斗六車站旁買了一幢建築經營「青年照相館」,在其內設立發一組在臺首間佛堂,後因「官考」[a]而先後遷至太和旅社、斗六崇修堂[1]:52-53

雲林發跡

發一崇德雲林道場六和區的廟宇佛堂三寶宮

斗六崇修堂原本是鸞堂,堂主林書昭改信一貫道後,主動提供該堂作為傳道基地。[1]:63陳鴻珍整合鸞堂信仰,由其帶領親手栽培的親信賴毓秀(賴阿秀)、劉靜修(劉阿秋)、何束系林麗珠四名點傳師擴展傳道版圖。[1]韓恩榮歸空後,韓左右因相信陳鴻珍獲得天命,而加入發一崇德,壯大其聲勢。續留發一組的支線由陳鴻珍領導,發一崇德因而成為發一組旗下最大支線;陳鴻珍歸空後,則各自發展。[2]:45

發一崇德組線歷經陳鴻珍、韓萬年改革,仿企業制度化經營,組線規模龐大。[1]:93-99臺灣其他組線因並無開沙之儀式,該教經典《暫定佛規》又規定僅祖師得任命點傳師此神職人員,只能等待一位點傳師逝世,方能由該組線領導人任命他人遞補。不過,發一崇德組線相信自己隸下佛堂開沙時,主神明明上帝示意陳、韓二人承接韓父韓恩榮(20世紀中後期發一組主要領導人)自師母孫素貞處取得之「天命」(授予道徒點傳師神職的權力)[3][1]:73-74,因此由韓萬年等領導階層任命點傳師(道內稱「放命」),規模逐年龐大,現已成為臺灣一貫道人數數一數二的組線[1]:10。1999年,位於南投縣草屯鎮的全球道務中心暨世界總壇光慧文教館落成啟用。

組織制度

發一崇德組線早期透過陳鴻珍與各點傳師間一條線式聯繫,輔以神聖性質的三才開沙,領導平順。1980年因臺北道場三才公開證稱其仙佛附身為假,陳鴻珍及三才、仙佛批訓之真實性遭到道內知識分子很大質疑,陳鴻珍於是展開改革,將發一崇德制度化,建立「忠義字班十組」制度(義字班負責學界道務,忠字班負責道場各區道務,各公共佛堂下設十組以綜理道內庶務)。另外,陳鴻珍也設立「三界一元制」,社會界主一般道務,學界主大專院校道務,青少年界主國高中道務之發展。[1]:93-99

「忠義字班十組」與「三界一元」制關係為:一般信徒歸入「社會界」、大專院校學生入「學界」、中學生入「青少年界」,統一接受當地分區道場「忠義十字班」單線管理,為該組線制度化之特色。[4]

崇德發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光慧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光慧書局)也隸屬於一貫道發一崇德單位[5]

學界與伙食團

1967年,一群臺中逢甲理工學院(今逢甲大學)的學生入道,陳鴻珍相信知識分子入道將對傳教有所幫助,對大專學生特別關照,並以逢甲理工學院學生,成立「伙食團」。[6]:9繼而,臺灣大專院校,陸續設置學生社團(通常稱為「崇德青年社」)。發一崇德在「學界」的深耕,使所有信奉一貫道的大專青年,幾乎十之八、九都集中在這一支線。[6]:13

發一崇德組線配合政府舉行公益活動、社會服務,在活動中任用「學界」道徒採行「帶動唱」,意欲帶給社會一貫道陽光、年輕之感覺,後成為該組線辦理活動之一大特色。[4]

慈善、文教事業

一貫道發一崇德單位設立慈善基金會,提倡「心靈的環保」、素食養生等觀念,並設養老院、育幼院等慈善機構。該單位亦普設文化教育基金會,推廣中國傳統道德、「國學」,辦理讀經班。[5]

文化教育基金會方面,最早成立者為1985年成立的財團法人崇德文化教育基金會,以韓雨霖為董事長,其後陸續成立崇仁、光慧、崇義、崇禮等文化教育基金會。這些基金會頒發獎學金予大專院校學生(「學界」信徒),也會舉辦夏令營。上述基金會曾經獲得中華民國教育部推行社教有功團體獎。[5]

慈善方面,韓雨霖1990年創辦的「財團法人臺灣省私立信義慈善事業基金會」,以及光明仁愛之家信義育幼院,在其逝後均由陳鴻珍繼任董事長,實質納入發一崇德單位之下。後為配合陳鴻珍其他「五大文教基金會」(維基百科編註:即上面段落敘述的崇德、崇仁等),改稱「財團法人臺灣省私立發一崇德慈善事業基金會」。[5]

點傳師

左為韓萬年,右為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

韓萬年是韓恩榮之子,1948年隨其父赴臺傳道。2011年,無極老母降壇指示「發一組受命者是兒萬年」,韓萬年依此成為發一組第三代領導人[3]。此處所謂「受命者」是領有「天命」的意思,領有「天命」的人被發一組認為是最高領導者,代理無極老母行使權力。[1]:73-74

賴毓秀(賴阿秀)、劉靜修(劉阿秋)、何束系、林麗珠四名點傳師均為雲林縣斗六市人,今日分別領導發一崇德雲林道場六和區、彰興區、祥和區、嘉南區道務。[1]:66何束系宮是引渡林佳桃的點傳師,林佳桃一派佛堂。[1]:73

腳註

一貫道者:其意甚深,其理至妙;簡而言之,「一」即是無極之真,先天之妙,至神至明,亦名之曰「理」。「貫」即貫徹一切之意,由無貫有,由始貫終之無極至 理。因此理貫徹天地萬物,而天地萬物各具此理,故曰「一貫」。所謂「道」者,路也。亦即理也。萬事萬物莫不有是路,亦莫不有是理。合乎理者,即合乎道。違 於理者,必背乎道。故一貫道者,合而言之,則是貫徹天地萬物萬事萬類之無極真理。亦即是貫通天地古今中外,普救眾生之光明大道。行於大道,則能返還至善。 行於邪途,則必淪墮重劫。總之,天地萬物,未有出乎一貫之道者。故孔子曰:「誰能出不由戶,何莫由斯也?


道統源流

一貫道的道統源流,可以說是淵遠流長。如果以道的本體上而言,實無法以語言文字思慮來探測祂的源流,誠如朱子《中庸章句註》所說:「道之本原出於天而不可 易,其實體備於己而不可離。」然而在道的跡用上來說,特別在人類文明發展歷程中,可以有善巧方便循流溯源地說明。

一貫道的道統源流,可權分為:一、接續性的道統源流,是指伏羲聖人以降,直至明末清初以前,天時因緣尚未成熟,此時的

「一貫道」,即是歷代聖神乘愿應運傳 承的性理心法,日漸開闡「一貫道」的無盡寶藏。二、開創性的道統源流,是指清順治年間,天時因緣已趨成熟,黃德輝祖師在江西廬山領受天命,續為一貫道東方 後第九代祖,開創「先天道」,這就是現在「一貫道」正式以傳道團體應運普渡收圓的起源。直志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劉清虛祖師承命為十六代祖師,正式將道門稱為「一貫道」,這就是現今「一貫道」名稱的由來。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路中一祖師承命為十七代祖師,視為白陽初祖。

民國十九年(1930年),張天然師尊、孫慧明師母,稟承上天之明命,為十八代祖師,是為白陽二祖,辦理末後一著,普渡收圓大事,道傳世界各國。

師尊師母雖已成道歸天,但是天命性理真傳仍然繼續普傳於世間,並由各組線道場代表明師的點傳師,續開萬八年的天命薪傳,普令一切眾生圓成還鄉覺路,合德同心成就彌勒家園,世界大同。

參考來源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董坤耀. 台灣一貫道發一崇德雲林道場發展史. 國立中正大學. 2010 [2019-01-29]. 
  2. ^ 2.0 2.1 2.2 2.3 2.4 林榮澤. 發一探源──天津一貫道「同興壇」研究 (PDF). 一貫道研究 (一貫道崇德學院). 2015-08, 4 [2019-01-2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8-08-20) (中文(臺灣)). 
  3. ^ 3.0 3.1 施春兆. 明本宮「天命道統真傳」活動報導. 一貫道崇德學院. [2019-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03). 
  4. ^ 4.0 4.1 張紹城. 老水還潮──一貫道發一崇德在尼泊爾傳道之社會文化研究.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2006: 33 [2020-10-24]. 
  5. ^ 5.0 5.1 5.2 5.3 羅涼萍. 一貫道「發一崇德」慈善文教事業之社會功能研究. 問天. 2018-01, 1 (第一期): 136–147. 
  6. ^ 6.0 6.1 羅涼萍. 一貫道「發一崇德」發展之探究. [2021-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2). 

外部連結


引证错误:页面中存在<ref group="lower-alpha">标签或{{efn}}模板,但没有找到相应的<references group="lower-alpha" />标签或{{notelist}}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