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圭 (明朝)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白圭(1419年—1474年),字宗玉,北直隸南宮人,明朝兵部尚書,同進士出身。

生平

正統七年(1442年),登進士,授監察御史,朱勇部隊監軍,討伐兀良哈有功。后巡按山西。正統十四年(1449年),從明英宗北征,土木之變時脫險返回,被明景帝派往澤州募兵。不久,升任陝西按察副使,又擢浙江布政使,協同眾將平定福建鄭懷冒叛亂。

天順二年(1458年),升右副都御史,征討貴州苗族,平定叛亂,參贊南和侯方瑛部,討伐谷種等地,并逮捕幹把豬。后擔任湖廣巡撫,賑災。天順四年,召為兵部右侍郎,次年與都御史王竑參贊都督馮宗軍務,分兵巡邊,并獲勝。天順七年,晉升爲工部尚書。成化元年,提督軍務,平定判定荊、襄刘通叛亂[1]。獲勝后加太子少保,因父喪丁憂回鄉。成化三年(1467年),改為兵部尚書,兼督十二團營,平定陝西叛變。成化十年(1474年)卒官,年五十六。贈少傅,謚恭敏[2]

参考文献

  1. ^ 明史》(卷172):“白圭,字宗玉,南宮人。正統七年進士。除御史,監朱勇軍,討兀良哈有功。巡按山西,辨疑獄百余。從車駕北征,陷土木。脫還,景帝命往澤州募兵。尋遷陝西按察副使,擢浙江右布政使。福建賊鄭懷冒流剽處州,協諸將平之。天順二年,貴州東苗幹把豬等僭號,攻劫都勻諸處。詔進右副都御史,贊南和侯方瑛軍往討。圭以谷種諸夷為東苗羽翼,先剿破百四十七寨。遂會兵青崖,復破四百七十余寨,乘勝攻六美山。幹把豬就擒,諸苗震詟。湖廣災,就命圭巡撫。四年召為兵部右侍郎。明年,孛來寇莊浪。圭與都御史王竑贊都督馮宗軍務,分兵巡邊。圭敗之固原州。七年進工部尚書。成化元年,荊、襄賊劉千斤等作亂。敕撫寧伯朱永為總兵官,都督喜信、鮑政為左右參將,中官唐慎、林貴奉監之,而以圭提督軍務,發京軍及諸道兵會討。”
  2. ^ 明史》(卷172):“千斤,名通,河南西華人。縣門石狻猊重千斤,通只手舉之,因以為號。正統中,流民聚荊、襄間,通竄入為妖言,潛謀倡亂。石龍者,號石和尚,聚眾剽掠。通與共起兵,偽稱漢王,建元德勝,流民從者四萬人。圭等至南漳,賊迎戰,敗之,乘勝逼其巢。通奔壽陽,謀走陝西。圭遣兵扼其道,通乃退保大市,與苗龍合。官軍又破之雁坪,斬通子聰及其黨苗虎等。賊退保後巖山,據險下木石如雨。諸軍四面攻,圭往來督戰,士皆蟻附登。賊大敗。擒通及其眾三千五百余人,獲賊子女萬一千有奇,焚其廬舍,夷險阻而還。石龍與其黨劉長子等逸去,轉掠四川,連陷巫山、大昌。圭等分兵蹙之,長子縛龍以降,余寇悉平。錄功,加圭太子少保,增俸一級。遭父憂,葬畢,視事。三年改兵部尚書,兼督十二團營。六年,阿羅出等駐牧河套,陝西數被寇。圭言鎮巡官偷肆宜治。延綏巡撫王銳、鎮守太監秦剛、總兵官房能俱獲罪去。圭乃議大舉搜河套,發京兵及他鎮兵十萬屯延綏。而以輸餉責河南、山西、陝西民,不給,則預征明年賦。於是內地騷然。而前後所遣三大將朱永、趙輔、劉聚,皆畏怯不任戰,卒以無功。十年卒官,年五十六。贈少傅,謚恭敏。圭性簡重,公退即閉閣臥,請謁皆不得通。在貴州時,有憤中官虐而欲刺之者,誤入圭所。圭擁衾問之,其人驚曰:「乃吾公耶?」即自刎,不殊,仆於地。圭呼燭起視,傅以善藥,遣之。人服其量。”
官衔
前任:
周瑄
明朝工部尚書
1463年-1467年
繼任:
王復
前任:
王復
明朝兵部尚書
1467年-1468年
繼任:
程信
前任:
程信
明朝兵部尚書
1468年-1474年
繼任:
項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