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网球联合会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職業網球聯合會
ATP
Association of Tennis Professionals
運動項目網球
成立年份1972年9月
位置倫敦
摩納哥
蓬特韋德拉海灘英语Ponte Vedra Beach, Florida
悉尼
主席義大利 安德烈亞·高丹茲英语Andrea Gaudenzi
首席執行官義大利 馬西莫·卡爾維利英语Massimo Calvelli
官網
www.atptour.com

職業網球聯合會(英語:Association of Tennis Professionals縮寫ATP)由唐納德·戴爾英语Donald Dell鮑勃·布瑞尼爾英语Bob Briner杰克·克雷默克利夫·德赖斯代尔等人于1972年9月成立,旨在保護男子職業網球選手的利益。克里夫·佐斯德爾成為首任主席。自1990年開始,該協會組織了以協會名為賽事名的全球網球巡迴賽事。1990年的時候,這項全球巡迴賽事被命名為“ATP巡迴賽”,但在2001年這項賽事被改名為“ATP”。到2009年,這項賽事又被改名為“ATP世界巡迴賽”。[1] 這些改名被認為是與大奖赛网球巡回赛世界網球錦標賽英语World Championship Tennis競爭的結果。

ATP全球總部設在英國倫敦,歐洲總部設立在摩納哥,美洲總部設立在美國蓬特韋德拉海灘英语Ponte Vedra Beach, Florida,而涵蓋非洲亞洲大洋洲的ATP國際總部則設立在澳大利亞悉尼。負責管理女子職業網球選手的對應機構是女子網球聯合會

機構歷史

舊職業網球聯合會標誌

1972年,由唐納德·戴爾英语Donald Dell鮑勃·布瑞尼爾英语Bob Briner杰克·克雷默克利夫·德赖斯代尔成立了職業網球聯合會。傑克·克拉瑪為首任執行董事,而克里夫·佐斯德爾則為首任主席。[2] 傑克·克拉瑪創立職業網球選手排名系統英语ATP Ranking,並在1973年開始實施,并沿用至今。1974年至1989年期間,國際男子網球職業賽事均由一個名叫“男子國際職業網球協會英语Men's International Professional Tennis Council”的小組委員會管理。該小組委員會由國際網球聯合會、職業網球聯合會和來自世界各地的賽事管理者組成。在職業網球聯合會的要求下,網球賽事開始引入藥物檢查。這也使得網球成為世界運動史上第一個採用“藥檢”的職業賽事。

1973年溫網抵制事件

1973年5月,南斯拉夫頭號網球選手尼古拉·皮利奇因為拒絕代表南斯拉夫出戰戴維斯杯而被其國家的草地網球聯合會處以禁賽。[3] 這項長達九個月的禁賽處罰得到了國際草地網球聯合會的支持,雖然稍後他們減少了一個月的處罰,但也無法使其出戰當年的溫布爾登網球錦標賽[4] 作為回應,職業網球聯合會宣佈如果尼古拉·皮裡奇無法出席本屆溫網的話,那麼職業網球聯合會將抵制該屆溫網。經過一系列的努力,由於最終未能達成妥協,職業網球聯合會經過投票決定抵制本屆溫網。這使得包括衛冕冠軍斯坦·史密斯在內的13名種子選手(總計16名種子選手)未能出席本屆賽事。[5][6] 而另外三名無視聯合會抵制禁令的種子選手:伊利耶·納斯塔賽罗杰·泰勒和雷·卡爾代(Ray Keldie)則被職業網球聯合會紀律委員會課以罰款。[4]

ATP巡迴賽

最早的巡迴賽是由各賽事的負責機構與國際網球聯合會負責。但由於選手在男子國際職業網球協會英语Men's International Professional Tennis Council中缺乏影響力和代表性,同時選手們也對該機構在賽事組織及推廣上的不利感到不滿,最終導致了選手們在1988年的嘩變,進而改編了整個巡迴賽體制。1988年8月30日,職業網球聯合會CEO漢密爾頓·喬丹英语Hamilton Jordan宣佈職業網球聯合會從男子國際職業網球協會(當時已改名為“男子網球協會”)中退出,并將從1990年開始組織屬於職業網球聯合會的巡迴賽。[2][7][8][9] 這次重組也結束了沃爾沃與唐納德·戴爾英语Donald Dell之間是官司。[10] 1989年1月19日公佈的巡迴賽日程表為首屆1990年度賽季。[11]

1991年,巡迴賽首度將19個巡迴賽事直播及轉播權打包在全球播出。[2] 1995年,賽事網站上線,隨即與梅賽德斯-賓士簽署了一個多年贊助協議。

2008年,因為同樣的問題而引發的訴訟導致巡迴賽再度被重組。[12]

ATP世界巡迴賽

ATP世界巡迴賽包括:ATP世界巡回赛1000大师系列赛事ATP世界巡回赛500系列赛事ATP世界巡回赛250系列赛事三項系列賽事,而同時ATP巡迴賽還監督為新人選手舉辦的ATP挑戰賽和為資深選手舉辦的ATP冠軍賽英语ATP Champions Tour。但是大滿貫賽事奧運會網球賽事戴維斯杯等賽事并不由職業網球聯合會管理及監督,但這些賽事亦可以獲得ATP排名積分。

每年網球單打及雙打選手都能在賽季末的ATP世界巡迴賽總決賽獲得較多的ATP積分。該賽事在2000年至2008年期間由職業網球聯合會與國際網球聯合會聯合舉辦,2009年之後則由職業網球聯合會獨立舉辦。而由國際網球聯合會主辦的為期一周的未來賽英语ITF Futures tennis tournaments(入門級賽事)、為期四周的衛星賽英语Satellite tournament(已於2007年取消)和大滿貫賽事都可以獲得相應的ATP積分。

具體ATP積分獲得細節請參見下表:

賽事類別 賽事數量 總獎金額(單位:美元 冠軍所獲積分 主辦機構
大滿貫賽事 4 詳見各賽事安排 2,000 國際網球聯合會
ATP世界巡迴賽總決賽 1 4,450,000 1100–1500 職業網球聯合會(2009年迄今)
ATP世界巡回赛1000大师系列赛事 9 2,450,000至3,645,000 1000 職業網球聯合會
ATP世界巡回赛500系列赛事 13 755,000至2,100,000 500 職業網球聯合會
ATP世界巡回赛250系列赛事 39 416,000至1,024,000 250 職業網球聯合會
ATP挑戰賽 178 40,000至220,000 80至125 職業網球聯合會
ITF男子巡迴賽英语ITF Men's Circuit 534 10,000至25,000 18至35 國際網球聯合會

2009年改革

2009年,職業網球聯合會宣佈推出全新的巡迴賽體制,名為“ATP世界巡迴賽”。ATP世界巡迴賽由ATP世界巡回赛1000大师系列赛事、ATP世界巡回赛500系列赛事和ATP世界巡回赛250系列赛事三項系列賽事構成。[13][14] 概括來說,原來的“ATP大師系列賽”改名為“ATP世界巡回赛1000大师系列赛事”;而原來的“ATP黃金國際巡迴賽”和“ATP國際巡迴賽”則分別改名為“ATP世界巡回赛500系列赛事”和“ATP世界巡回赛250系列赛事”。

ATP世界巡回赛1000大师系列赛事包括印第安維爾斯邁阿密蒙地卡羅羅馬馬德里多倫多/蒙特利爾辛辛那提上海巴黎等九個大師賽。而賽季末的ATP世界巡回赛总决赛則從上海遷移到倫敦漢堡大師賽則被全新的紅土賽事馬德里大師賽所取代,馬德里大師賽是一項男子和女子都可以參與的混合賽事。而從2011年開始,羅馬大師賽辛辛那提大師賽也將變革為混合賽事。除非有醫療證明,否則職業網球聯合會將嚴厲懲罰那些故意不參加ATP世界巡回赛1000大师系列赛事的頂級選手們。該懲罰計劃用於消除類似蒙地卡羅大師賽和漢堡大師賽那樣由選手和組織方而導致的爭議和抗議。漢堡大師賽和蒙地卡羅大師賽都曾對職業網球聯合會提起過訴訟,[15] 作為和解條件,職業網球聯合會決定保留蒙地卡羅大師賽依舊作為ATP世界巡回赛1000大师系列赛事一員,可以享有更高的獎金和1000分的ATP積分,但同時蒙地卡羅大師賽將不再是一個強制網球頂級選手必須參加的賽事。因而,蒙地卡羅大師賽決定不再起訴職業網球聯合會。而漢堡大師賽則被“降級”為ATP世界巡回赛500系列赛事。[16] 漢堡大師賽決定不接受與職業網球聯合會的和解,但隨後他們也輸掉了這場官司。[17]

ATP世界巡回赛500系列赛事包括鹿特丹迪拜里約、墨西哥公开赛、巴薩隆納漢堡華盛頓北京東京巴塞爾和奧地利公開賽。

職業網球聯合會與國際網球聯合會宣佈自2009年戴维斯杯将首次引入ATP积分,只有参加戴维斯杯世界组或是世界组附加赛的球员才能获得排名积分。所分配的积分是属于500积分的范畴但 并不保证选手进入500赛事。在之前52周内,四个附加赛上所累积的积分球员可以列入500积分范畴。全年赢得8场单打比赛的球员获得125分额外奖励。[18]

ATP排名

職業網球聯合會每週會公佈兩個排名,一個是每週滾動的積分排名,被稱之為“阿聯酋航空ATP排名”(俗稱“世界排名”);而另一個則是本賽季迄今為止累積積分排名,被稱之為“阿聯酋ATP倫敦之路排名”(俗稱“ATP冠軍積分”)。[19]

ATP排名是用來確定各項網球賽事中單打與雙打選手的入選資格及種子選手資格。阿聯酋ATP排名的統計週期為52周,但不包括ATP世界巡迴賽總決賽,同時這些積分將在賽季末的最後一項賽事結束后全部作廢。而那個在賽季結束后累積積分最高的排名選手即為當年的“世界第一”。而阿聯酋ATP倫敦之路排名則是以一年內所有積分累加的數據,即“選手截止上週的ATP冠軍積分−選手去年上週的同期積分+選手今年上週的積分=選手截止本週的ATP冠軍積分”。阿聯酋ATP倫敦之路排名最終排名前八的選手即可參加ATP世界巡迴賽總決賽。

從2009年賽季開始,所有積分都翻了一倍以適應全新的排名系統。

参见

參考資料

  1. ^ Posing 10 ATP questions for 2009. [2016-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16). 
  2. ^ 2.0 2.1 2.2 How it all began. ATP. [2013-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29). 
  3. ^ Davis Cup Results. ITF. [2012-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22). 
  4. ^ 4.0 4.1 John Barrett (编). World of Tennis '74. London: Queen Anne. 1974: 15–17, 45–47. ISBN 978-0362001686. 
  5. ^ Wimbledon faces 2004 boycott. BBC. 2004-06-23 [2012-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7). 
  6. ^ The History of the Championships. AELTC. [2012-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27). 
  7. ^ James Buddell. The Tour Born in a Parking Lot - Part I. ATP. 2013-08-14 [2016-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19). 
  8. ^ Dwyre, Bill. Hamliton Jordan made Tennis better. LA Times. 2008-05-28 [2009-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16). 
  9. ^ Frank Riley. The Formation of the Woman's Tennis Association. Inside Tennis. 2004-03-22 [2009-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03). 
  10. ^ Volvo v. MIPTC v. Volvo,Dell 1988. 1988 [2009-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5-15). 
  11. ^ James Buddell. The Tour Born in a Parking Lot - Part II. ATP. 2013-08-14 [2016-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21). 
  12. ^ Court in Session: Hamburg, ATP go to trial. Tennis.com. 2008-07-23 [2016-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0-26). 
  13. ^ ATP Unveils New Top Tier Of Events for 2009. Tenniswire.com. 2007-08-31 [2012-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22). 
  14. ^ ATP Unveils 2009, 2010 & 2011 Tour Calendars. ATP. 2008-08-30 [2012-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15). 
  15. ^ ATP Violates Antitrust Laws, Lawsuit Alleges. 9 April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4-30). 
  16. ^ Hamburg listed among second-tier events for 2009 season. [2016-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07). 
  17. ^ ATP wins crucial anti-trust case. BBC News. 2008-08-06 [2010-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26). 
  18. ^ ATPtennis.com - ITF and ATP Announce Dates and Ranking Points for Davis Cup by BNP Paribas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08-11-22.
  19. ^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ATP World Tour. [2016-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07).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