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用户:愚蠢的人类/沙盒/B0001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法战争

1884年8月,法国为争夺越南而与大清帝国交战,法国远东舰队的突袭引发马江海战福建水师几乎全灭[1],法国海军将领孤拔估计中国伤亡人数在2,000至3,000之间[2]。战败的消息在中国掀起一股爱国热潮,中国民众攻击外国人及摧毁外国财物。

香港居民因在战争中受到法国军舰的直接威胁,也受到这场“共同抗敌,保卫家园”的爱国热潮影响[3]:53[4]:130。在1884年9月,两广总督张之洞动员何亚美等东华精英以威迫利诱手法迫使香港工人拒绝为法国人工作[5]:117。红磡黄埔船坞的工人拒绝为在马江海战中遭到炮弹损坏的法国装甲巡洋舰拉加利桑尼亚号英语French ironclad La Galissonnière及一艘随行的鱼雷艇进行维修。

拒绝维修的工人被警察拘捕,被法庭颁令罚款。判决的结果引来很多码头工人的愤慨,他们以集体罢工作为回应,使得“原本排外抗法的情绪,扩大为反英抗法的民族情绪”[3]:53[6]:37-38艇户拒绝为所有外国船只卸货,船夫拒绝运载外国货物,令整个港口运输几乎瘫痪[7],码头工人亦联合人力车夫和轿夫拒绝为洋人服务。

港英政府出动警察及军队拘捕罢工者领袖,并判处徒刑。高压处理手法并没有解决问题,却使民众更加不满。10月3日,码头工人袭击洋人,向洋人躲避的酒店及中区警署投掷石头等破坏门窗,也有中国人被石头掷中头部死亡[8][9]:105。当时报章形容为一场“香港前所未有的,有预谋的严重暴动”。

虽然张之洞策划的行动是事件的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但他只是基于大清帝国陷入一场与法国未宣战的战争,才推动针对法国的抵制行动。码头工人的集体罢工是一场自发的爱国主义活动。法国海军官员大卫·威尔姆斯赫斯特(David Wilmshurst)表示“该场罢工是中法战争中最印象深刻的中国爱国主义的表现之一”[10]。第9任港督宝云爵士称,大部份的罢工者也认为那场对抗法国的战争是现代中国历史的转捩点。

参考资料

[3] [4] [6]

  1. ^ Duboc, E., Trente cinq mois de campagne en Chine, au Tonkin (Paris, 1899)
  2. ^ Claude Farrère, L'Amiral Courbet, vainqueur des mers de Chine, Edition Française d'Amsterdam, 1953
  3. ^ 3.0 3.1 3.2 蔡荣芳. 香港人之香港史 1844-1945. 牛津大学出版社. 2001. ISBN 0-19-592778-8. 
  4. ^ 4.0 4.1 丁新豹. 歷史的轉折:殖民體系的建立與演進. 王赓武 (编). 香港史新編 增訂版(上冊). 三联书店. 2017. ISBN 978-962-04-3885-1. 
  5. ^ 邝健铭. 港英時代——英國殖民管治術(增修版). 天窗出版社. 2019-07-25. ISBN 9789888599165. 
  6. ^ 6.0 6.1 Carroll, John M. A concise histor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07. ISBN 978-962-209-878-7. 
  7. ^ 高添强. 香港今昔(增訂版). 三联书店. 2013. ISBN 9789620432743. 
  8. ^ 姚颖嘉. 群力勝天──戰前香港碼頭苦力與華人社區的管治. 三联书店. 2015. ISBN 9789620437892. 
  9. ^ 徐承恩. 城邦舊事: 十二本書看香港本土史 (修訂版). 青森文化. 2016-03-01. ISBN 9789888380381. 
  10. ^ Wilmshurst, David. Hong Kong during the Sino-French War (1884-85): impressions of a French naval office. Journal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 Hong Kong Branch. 2010, 50: 14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