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泉州府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泉州府在福建省的位置(1820年)
泉州府
閩南語名稱?
全漢 泉州府
全羅 Choân-chiu-hú

泉州府中國福建明朝時設置的,存在至清朝府城東有洛陽橋

歷史沿革

明朝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泉州路改為泉州府,隸屬福建行省治所晉江縣(縣城、府治屬泉州市鯉城區),轄晉江惠安南安同安安溪永春德化七縣。洪武九年(1376年),福建行省改為福建布政使司,泉州隸之。洪武十七年(1384年),撤澎湖巡檢司。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九月,置漳泉道。

嘉靖十四年(1535年),割泉州府、漳州府延平府三府四縣邊地置大田縣,隸延平府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重設澎湖巡檢司

以前,泉州府並未增設新縣,僅維持七縣。

南明永曆九年(清朝順治十二年,1655年),鄭成功廈門思明州

清朝

清朝時,府治仍為晉江縣雍正十二年(1734年)後,泉州府範圍大約等同今日的金門縣(不包含金城鎮東碇島[a]烏坵鄉[b])、廈門市(不包含海滄區南半部[c])、漳州市龍海區角美鎮少數地區[d]莆田市仙遊縣龍華鎮[e]園莊鎮[f]之少數村莊與泉州市所轄安溪縣南安市鯉城區豐澤區晉江市石獅市惠安縣泉港區洛江區

康熙十九年(1680年)思明州廢。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泉州府海防同知從泉州改駐廈門[1]

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永春縣永春直隸州,劃德化縣延平府大田縣永春直隸州管轄,泉州府轄境縮小。

乾隆四十年(1775年),從同安析置馬巷廳[2],駐馬家巷(今廈門市翔安區馬巷)。

至此,泉州府轄五縣一散廳如下:

一、晉江縣

二、南安縣

三、惠安縣

四、安溪縣

五、同安縣

六、馬巷廳[3]

中華民國

民國元年(1912年),取消府、州、廳,實行省、道、縣三級地方政制,廢除泉州府,下轄各縣歸屬南路道,共開府544年。

兵制

清朝

順治三年(1646年),設提督軍門統轄全省水陸軍務。

康熙十七年(1678年),另設水師提督,專管水師標下中左右前後五營,統轄全省水師鎮營,提督總兵官駐泉州府同安縣廈門城。本軍門(陸路提督)專管陸路標下中左右前後五營,統轄全省陸路鎮營,提督總兵官駐泉州府城。[4]

乾隆年間泉州府陸路諸營[4]
上級主官 各營
單位 主官 兵丁
種類員額 總數
5964
駐地員額
馬戰
1014
步戰
1781
守兵
3169
永春
536
泉州
5428
晉江
3667
安溪
336
惠安
431
南安
133
同安
861
府城
2743
城外
924
福建陸路提督(總兵官)
提標中營 參將 170 230 454 854 0 518 0 336 0 0 0
提標左營 遊擊 170 230 454 854 336 518 0 0 0 0 0
提標右營 遊擊 170 230 454 854 0 237 617 0 0 0 0
提標前營 遊擊 170 230 454 854 0 423 0 0 431 0 0
提標後營 遊擊 170 230 454 854 200 654 0 0 0 0 0
城守營 參將 77 312 444 833 0 393 307 0 0 133 0
漳州鎮總兵(官)
同安營 參將 87 319 455 861 0 0 0 0 0 0 861
乾隆年間泉州府水師諸營[4]
上級主官 各營
單位 主官 兵丁
種類員額 總數
7104
駐地員額
步戰
4904
守兵
2200
漳州
1126
泉州
5978
同安
5743
晉江
105
惠安
130
廈門城
3284
[m]
大小擔
300
[n]
金門
1854
其他
305
福建水師提督(總兵官)
提標中營 參將 960 0 960 371 519 40 0 30 0 0
提標左營 遊擊 960 0 960 300 586 60 0 14 0 0
提標右營 遊擊 960 0 960 185 695 80 0 0 0 0
提標前營 遊擊 460 500 960 80 774 40 0 66 0 0
提標後營 遊擊 460 500 960 0 710 80 0 170 0 0
金門鎮總兵(官)
鎮標左營 遊擊 552 600 1152 0 0 0 927 25 70 130
鎮標右營 遊擊 552 600 1152 190 0 0 927 0 35 0
泉州府五縣兵丁統計
陸路
5428
水師
5978
總數
11406
同安縣
861 5743 6604
晉江縣
3667 105 3772
惠安縣
431 130 561
安溪縣
336 0 336
南安縣
133 0 133

同治六年(1867年),漳州鎮同安營改歸福建陸路提標管轄。[5]

職官

入清以後,滿清大量起用北人。

明朝

知府

明代知府[6][7]
姓名 籍貫 上任時間 轄縣 備註
常性 不詳 洪武年間 7
張灝 湖廣岳州府華容縣 洪武年間 7
李鳳 山西大同府 洪武年間 7
胡器 江西臨江府新喻縣 洪武年間 7 進入15世紀
陳立 不詳 永樂年間 7
方圓 不詳 永樂年間 7
季亮 浙江處州府龍泉縣 永樂年間 7
姚恕 河南衛輝府新鄉縣 永樂年間 7
魏文昭 不詳 宣德年間 7
曾恪 不詳 宣德年間 7
馮禎 南直隸松江府華亭縣 宣德年間 7
蔡錫 浙江寧波府鄞縣 宣德年間 7
尹宏 山東濟南府歷城縣 正統年間 7
楊文奎 湖廣荊州府石首縣 正統年間 7
曾宏 江西吉安府泰和縣 正統年間 7
熊尚初 江西南昌府 正統年間 7
胡志和 不詳 景泰年間 7
劉靜 江西吉安府吉水縣 景泰年間 7
張巖 浙江紹興府上虞縣 景泰年間 7
舒曈 浙江紹興府餘姚縣 天順年間 7
歐陽復 湖廣郴州桂陽縣 天順年間 7
李宗學 山東兗州府嶧縣 成化年間 7
徐源 南直隸廬州府巢縣 成化年間 7
沈海 南直隸蘇州府常熟縣 成化年間 7
陳勉 江西撫州府臨川縣 成化年間 7
馬岱 南直隸揚州府江都縣 成化年間 7
毛埕 南直隸蘇州府吳縣 成化年間 7
劉傅 南直隸蘇州府嘉定縣 弘治三年 7
李哲 浙江寧波府鄞縣 弘治五年 7
張濂 [o] 弘治十一年 7 進入16世紀
吳晟 江西廣信府弋陽縣 弘治十六年 7
包溥 浙江寧波府鄞縣 正德元年 7
張津 廣東惠州府博羅縣 正德三年 7
程琯 南直隸徽州府歙縣 正德四年 7
葉信 浙江紹興府上虞縣 年月無考 7
李銳 江西吉安府安福縣 正德九年 7
向一陽 湖廣岳州府巴陵縣 正德十一年 7
葛恆 南直隸常州府無錫縣 正德十二年 7
高越 南直隸鳳陽府 嘉靖二年 7
顧可久 南直隸常州府無錫縣 嘉靖五年 7
屠倬 浙江寧波府鄞縣 嘉靖十一年 7
王士俊 江西吉安府安福縣 嘉靖十三年 7
俞咨伯 浙江嘉興府平湖縣 嘉靖十九年 7
程秀民 浙江衢州府西安縣 嘉靖二十四年 7
方堯 南直隸安慶府桐城縣 嘉靖二十七年 7 一作方克
童漢臣 浙江杭州府錢塘縣 嘉靖三十二年 7
熊汝達 江西南昌府進賢縣 嘉靖三十五年 7
孔惟德 河南汝寧府汝陽縣 嘉靖四十年 7
周道光 南直隸蘇州府太倉州 嘉靖四十一年 7
萬慶 南直隸和州 嘉靖四十五年 7
朱炳如 湖廣衡州府桂陽州 隆慶三年 7
任汝亮 山西平陽府蒲州猗氏縣 隆慶六年 7
姚光泮 廣東廣州府南海縣 萬曆元年 7
邱浙 江西建昌府南城縣 萬曆三年 7
鄒墀 浙江紹興府餘姚縣 萬曆九年 7
貢靖國 南直隸寧國府宣城縣 萬曆十三年 7
朱南英 浙江紹興府山陰縣 萬曆十六年 7
汪道亨 南直隸徽州府婺源縣 萬曆二十年 7
程朝京 南直隸徽州府休寧縣 萬曆二十三年 7
竇子偁 南直隸廬州府合肥縣 萬曆二十六年 7
程達 江西臨江府清江縣 萬曆二十九年 7 進入17世紀
張應泰 南直隸寧國府涇縣 萬曆三十二年 7
姜志禮 南直隸鎮江府丹陽縣 萬曆三十四年 7
陽思謙 湖廣寶慶府新化縣 萬曆三十九年 7
蔡善繼 浙江湖州府烏程縣 萬曆四十三年 7
趙士許 南直隸蘇州府吳江縣 萬曆四十六年 7
謝璉 湖廣荊州府監利縣 天啟元年 7
陳敏吾 南直隸松江府華亭縣 天啟年間 7
殷之輅 南直隸寧國府宣城縣 天啟年間 7
沈翹楚 浙江寧波府慈谿縣 天啟年間 7
王猷 廣東廣州府東莞縣 崇禎年間 7
樊維城 湖廣黃州府黃岡縣 崇禎年間 7
孫朝讓 南直隸蘇州府常熟縣 崇禎年間 7
劉彥 湖廣承天府鍾祥縣 崇禎年間 7
夏雨金 南直隸徽州府休寧縣 崇禎年間 7
鄒式金 南直隸常州府無錫縣 崇禎年間 7
朱朝熙 湖廣黃州府蘄水縣 隆武年間 7

清朝

清代依據各地民情之不同,制定了選任地方官員的標準。

福建省九府[8]
福州府 福寧府 延平府 建寧府 邵武府 汀州府 漳州府 興化府 泉州府
交通位置重要程度
政務負擔程度
稅賦完納程度
居民刁悍程度
泉州府五縣[9][p]
晉江縣 南安縣 惠安縣 同安縣 安溪縣
交通位置重要程度
政務負擔程度
稅賦完納程度
居民刁悍程度

知府

清代知府[6][10][11]
姓名 籍貫 出身 上任時間 轄縣 備註
辛自修[q] 遼東 貢生 順治三年 7
景世英 正黃旗 貢生 順治五年 7
高聯興 直隸真定府趙州寧晉縣 舉人 順治七年 7
申偉抱 鑲藍旗 貢生 順治十年 7
陳秉直 鑲黃旗滿洲 貢生 順治十四年 7
葉樹德 直隸順天府大興縣 順治六年第三甲進士 順治十六年 7
劉象震 江南鳳陽府壽州霍邱縣 貢生 康熙二年 7
陳象乾 浙江處州府麗水縣 拔貢 康熙六年 7
王者都 江蘇徐州府沛縣 監生 康熙十年 7
張仲舉 鑲紅旗漢軍 監生 康熙十六年 7
蔣毓英 鑲白旗漢軍 監生 康熙十八年 7
孫朝讓 江蘇蘇州府常熟縣 崇禎四年第二甲進士 康熙年間 7 再任
劉駿名 鑲黃旗漢軍 康熙二十四年 7
郝斌 不詳 康熙二十五年 7
高拱乾 陝西榆林衛 監生 康熙二十九年 7
許延邵 浙江湖州府武康縣 順治十五年第三甲進士 康熙三十三年 7
常光裕 正黃旗漢軍 監生 康熙三十四年 7
李大章 江蘇鎮江府丹徒縣 蔭生 康熙三十五年 7 進入18世紀
梁允潔 直隸真定府 監生 康熙四十一年 7
時騰蛟 直隸順天府宛平縣 康熙四十五年 7
劉侃 山東兗州府沂州沂水縣 康熙三十九年第三甲進士 康熙四十九年 7
王道成 鑲白旗漢軍 監生 康熙五十六年 7
張無咎 山東萊州府掖縣 貢生 雍正二年 7
劉而位 山西汾州府汾陽縣 舉人 雍正六年 7
郭朝鼎 鑲紅旗漢軍 貢生 雍正七年 7
孫魯 河南 監生 雍正九年 7
葉祖烈 江蘇松江府青浦縣 監生 雍正十年 7
高元崑 江蘇揚州府江都縣 康熙五十七年第三甲進士 雍正十年 7
呂大雲 正紅旗漢軍 生員 雍正十一年 7▸5 分設永春直隸州
許日熾 廣東潮州府海陽縣 康熙五十四年第三甲進士 雍正十三年 5
錢洙 浙江嘉興府嘉善縣 蔭生 乾隆元年 5
張鏐 正白旗漢軍 舉人 乾隆二年 5
錢洙 乾隆三年 5 再任
王廷諍 安徽滁州全椒縣 舉人 乾隆三年 5
姜順龍 直隸大名府 舉人 乾隆四年 5
王廷諍 乾隆五年 5 再任
張宗純 陝西西安府長安縣 貢生 乾隆八年 5
書成 鑲黃旗滿洲 監生 乾隆十二年 5
陳玉友 直隸順天府文安縣 雍正八年第三甲進士 乾隆十二年 5
伊靖阿 正紅旗滿洲 監生 乾隆十二年 5
李芬 正藍旗漢軍[r] 舉人 乾隆十四年 5
朱禮陶 江西瑞州府高安縣 監生 乾隆十四年 5
劉嗣孔 陝西綏德州 舉人 乾隆十五年 5
高霔 河南開封府祥符縣 監生 乾隆十六年 5
覺羅四明 正藍旗滿洲 舉人 乾隆十九年 5
顧彝 浙江杭州府錢塘縣 監生 乾隆十九年 5
懷蔭布 正黃旗滿洲 乾隆元年第三甲進士 乾隆二十一年 5
嘉謨 鑲藍旗滿洲 乾隆二十六年 5
懷蔭布 乾隆二十七年 5 再任
李浚源 浙江紹興府山陰縣 舉人 乾隆二十九年 5
王綬 山東萊州府掖縣 舉人 乾隆二十九年 5
魯楷 浙江紹興府會稽縣 乾隆三十年 5
陳之銓 浙江紹興府嵊縣 廩生 乾隆三十一年 5
奇寵格 鑲白旗滿洲 舉人 乾隆三十三年 5
王綬 乾隆三十四年 5 再任
吳鏞 浙江杭州府錢塘縣 舉人 乾隆三十四年 5
李倓 山東東昌府聊城縣 乾隆十六年第二甲進士 乾隆三十五年 5
楊廷華 直隸順天府大興縣 乾隆二十二年第三甲進士 乾隆三十六年 5
郭世汾 正紅旗漢軍 生員 乾隆四十一年 5
雙鼎 正白旗滿洲 筆帖式 乾隆四十二年 5
張朝縉 江蘇通州如皋縣 貢生 乾隆四十三年 5
朱芫會 安徽徽州府歙縣 乾隆二十二年第三甲進士 乾隆四十三年 5
王右弼 山東濟南府齊東縣 貢生 乾隆四十四年 5
邱之棻 不詳 乾隆四十四年 5
述德 正黃旗滿洲 生員 乾隆四十五年 5
鄔維肅 [s] 貢生 乾隆四十七年 5
安汛 湖北武昌府江夏縣 監生 乾隆四十八年 5
張家琰 江蘇通州泰興縣 監生 乾隆四十八年 5
鄭一桂 江蘇蘇州府元和縣 監生 乾隆五十年 5
王右弼 乾隆五十年 5 再任
成寧 鑲黃旗滿洲 乾隆五十三年 5
舒寧 鑲紅旗滿洲 乾隆五十三年 5
德泰 正白旗滿洲 乾隆五十四年 5
徐夢麟 浙江嘉興府桐鄉縣 監生 乾隆五十五年 5
全士潮 江蘇蘇州府震澤縣 貢生 乾隆五十六年 5
徐夢麟 乾隆五十六年 5 再任
李煒 江西吉安府吉水縣 乾隆五十八年 5
張采五 浙江紹興府蕭山縣 監生 乾隆五十八年 5
元克中 直隸天津府靜海縣 舉人 乾隆五十九年 5
牆見羹 湖北荊州府江陵縣 乾隆三十六年第三甲進士 乾隆五十九年 5
張大本 山西汾州府介休縣 監生 乾隆五十九年 5
景文 正藍旗滿洲 乾隆六十年 5
張采五 嘉慶二年 5 再任
巴哈布 正白旗滿洲 嘉慶三年 5
錢學彬 雲南雲南府昆明縣 乾隆五十五年第二甲進士 嘉慶三年 5
彥布 鑲白旗滿洲 蔭生 嘉慶五年 5
慶保 鑲黃旗滿洲 嘉慶五年 5 進入19世紀
馮國柄 浙江紹興府會稽縣 監生 嘉慶六年 5
王紹蘭 浙江紹興府蕭山縣 乾隆五十八年第三甲進士 嘉慶七年 5
房永清 直隸正定府欒城縣 舉人 嘉慶十一年 5
王紹蘭 嘉慶十二年 5 再任
金城 正白旗滿洲 官學生 嘉慶十二年 5
郭正誼 江西南昌府 乾隆五十八年第二甲進士 嘉慶十五年 5
盛安[t] 正白旗漢軍 乾隆五十五年第三甲進士 嘉慶十七年 5
富信 正藍旗滿洲 監生 嘉慶十九年 5
徐汝瀾 直隸順天府宛平縣 乾隆四十五年第三甲進士 嘉慶二十年 5
岳山 正藍旗滿洲 監生 嘉慶二十三年 5
誠安 正黃旗蒙古 監生 嘉慶二十五年 5
王楚堂 浙江杭州府仁和縣 嘉慶七年第三甲進士 道光元年 5
周慎恭 江蘇蘇州府昭文縣 舉人 道光元年 5
劉炳 直隸順天府大興縣 舉人 道光三年 5
姚觀 江西建昌府南城縣 嘉慶六年第三甲進士 道光七年 5
劉炳 道光七年十一月 5 再任
袁鴻 江蘇蘇州府震澤縣 監生 道光九年 5
劉炳 道光十一年四月 5 三任
崇福 正白旗滿洲 官學生 道光十二年 5
尚開模 河南汝寧府羅山縣 嘉慶二十四年第二甲進士 道光十七年 5
黃德峻 廣東肇慶府高要縣 道光二年第二甲進士 道光二十年 5
徐耀 直隸順天府宛平縣 道光十三年第三甲進士 道光二十七年 5 [u]

志書

泉州府志》最初於南宋嘉定年間(1208年-1224年)編撰。現存最早的一部泉州志書是明朝萬曆四十年(1612年)泉州知府陽思謙聘請原禮部尚書黃鳳翔行省解元李光縉所編修。

文教

注釋

  1. ^ 原屬漳州府海澄縣四五都
  2. ^ 原屬興化府莆田縣
  3. ^ 原屬漳州府海澄縣三都
  4. ^ 原屬同安縣積善里十八、十九、二十都
  5. ^ 原屬晉江縣四十七都
  6. ^ 原屬惠安縣待賢里十一都
  7. ^ 原屬南安縣四十六都
  8. ^ 原屬南安縣三十三、三十四都
  9. ^ 原屬南安縣三都
  10. ^ 原屬南安縣二都
  11. ^ 全部劃屬馬巷廳
  12. ^ 部份劃屬馬巷廳
  13. ^ 大小擔門,即大膽島二膽島
  14. ^ 大小金門,即金門本島、烈嶼。
  15. ^ 然《重纂福建通志》云其為南直隸和州含山縣人,越州衛籍,與雲南說迥異。
  16. ^ 該資料不包含馬巷廳
  17. ^ 明末的河南開封府許州襄城縣辛自修此時已不在人世,並非同一人。
  18. ^ 《永春縣志》載為正白旗
  19. ^ 然泉州歷史網云其為直隸順天府大興縣人,與貴州說迥異。
  20. ^ 並非乾隆年間即已逝世的鑲黃旗滿洲人盛安
  21. ^ 《重纂福建通志》僅收錄至徐耀,後續知府記載散見各處,名單不全。

參考文獻

  1. ^ 〈清代前期廈防同知與閩臺互動關係初探〉,《社會科學輯刊》,2014年第1期,2014,呂俊昌
  2. ^ 《廈門市志》 卷二 第二章 第一節 宋至清代區劃
  3. ^ 〈清代廳制研究〉,1995,吳正心
  4. ^ 4.0 4.1 4.2 《泉州府志》,卷二十四軍制,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懷蔭布
  5. ^ 《漳州府志》,卷二十二兵紀一,光緒三年(1877年),沈定均
  6. ^ 6.0 6.1 《泉州府志》,卷二十六文職官上,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懷蔭布
  7. ^ 《重纂福建通志》,卷百之三,道光九年(1829年),陳壽祺
  8. ^ 〈《清史稿˙地理志》府州廳縣職官缺分繁簡訂誤〉,《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六十五本,第三分,頁633-638,1994,劉錚雲
  9. ^ 〈《清史稿˙地理志》府州廳縣職官缺分繁簡訂誤〉,《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六十五本,第三分,頁638,1994,劉錚雲
  10. ^ 《重纂福建通志》,卷百之七,道光九年(1829年),陳壽祺
  11. ^ 《重纂福建通志》,卷百一十,道光九年(1829年),陳壽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