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戰爭 (2001年—2021年)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重新導向自阿富汗戰爭 (2001年)
阿富汗戰爭
反恐戰爭阿富汗衝突的一部分

自上方順時針: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赫爾曼德省步行; 美國士兵與庫納爾省的塔利班部隊交火;右中:一名阿富汗國民軍士兵站在悍馬上測量;右下:阿富汗和美國士兵在洛加爾省積雪中步行;左下:加拿大部隊的一架M777榴彈砲赫爾曼德省發射;左中:一名阿富汗士兵偵查一個山谷;中間:英軍準備登上CH-47 契努克
日期2001年10月7日至2021年8月30日
(19年10個月3周又2天)
第一階段:2001年10月7日-2014年12月28日
第二階段:2015年1月1日-2021年8月30日(美軍最後一批飛機撤離阿富汗)[23][24]
地點
結果

塔利班勝利

領土變更 塔利班佔領戰前為北方聯盟控制下的阿富汗北部大部分領土。
參戰方
入侵行動:
阿富汗 北方聯盟

 美國
 英國
 加拿大
 澳洲
 紐西蘭
 德國
 義大利
入侵行動:
 阿富汗伊斯蘭大公國
蓋達組織
055旅[1][2]
烏茲別克伊斯蘭運動[3]
伊斯蘭教法執行運動[4]
東突厥斯坦伊斯蘭運動[5]
持久戰:
阿富汗 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

聯軍支援: 堅定支持特派團(2015年–2021年)[6][7][8]

持久戰:
阿富汗 塔利班

蓋達組織
阿富汗 塔利班派系[11]

滲透戰
 伊斯蘭國呼羅珊省[21]

2021年起:
 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

2021年起:
 阿富汗伊斯蘭大公國
指揮官與領導者
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 阿什拉夫·加尼
美國 喬·拜登
英國 鮑里斯·詹森
澳洲 斯科特·莫里森
義大利 馬里奧·德拉吉
德國 安格拉·默克爾
奧斯丁·米勒
約翰·坎貝爾

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 阿姆魯拉·薩利赫
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 艾哈邁德·馬蘇德
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 比斯米拉·汗·穆罕默迪
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 阿卜杜勒·拉希德·杜斯塔姆
阿富汗 穆罕默德·奧馬爾(病逝)
阿富汗 阿赫塔爾·曼蘇爾 
阿富汗 海巴圖拉·阿洪扎達[10]
阿富汗 扎拉烏甸·夏卡尼#[28]
阿富汗 阿卜杜勒·加尼·巴拉達(被俘)[29]
阿富汗 Obaidullah Akhund [29]
阿富汗 Dadullah Akhund [29]
古勒卜丁·希克馬蒂亞爾
奧薩馬·賓·拉登 
艾曼·扎瓦希里 
阿富汗 Muhammad Rasul(被俘)[14]
Haji Najibullah[30]
兵力
阿富汗國民軍:10萬人
北約:13萬人
塔利班武裝分子及其盟友:超過12萬名的活躍戰士(2010年)
3,500–4,000人(2018年在阿富汗)[31]
傷亡與損失
阿富汗保安部隊:6,500人陣亡
北方聯盟:200人陣亡
聯軍:超過3,500人陣亡[32],英國313人、其他433人
超過1.5萬人負傷
美國民間承包商:338人陣亡、7,224人負傷[33]
總共9千人陣亡、2.5萬人負傷
超過5.1萬人陣亡[34]
超過2,400人死亡[21]

阿富汗戰爭是以美國帶領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等盟友組成的聯軍,以逮捕奧薩瑪·賓·拉登為理由入侵阿富汗,與阿富汗蓋達組織塔利班爆發的一場戰爭。雙方交戰期自2001年持續至2021年,為至今為止美國軍隊參戰時間最長的戰爭。戰事始於美國對九一一事件的報復行動,亦標誌著21世紀初美軍一系列反恐戰爭的開始。

最初北約聯軍的目的是逮捕奧薩瑪·賓·拉登等蓋達組織成員,並懲罰塔利班對其的支援,其後進行清除恐怖主義的目標。美國及北約聯軍閃電攻下喀布爾、推翻塔利班之大公國後,扶植少數民族派系建立共和政體,並開始重建,改造阿富汗為世俗國家。然而聯軍於此後20年間,仍在阿富汗維持大量駐軍,以支援共和政府應對塔利班頻繁發動的游擊戰、恐怖襲擊,現代化與教育的進度十分緩慢,此外連綿的山區加深了管理難度,讓聯軍與共和政府面對貪腐、毒品與治安問題力不從心,大量的援助資金被浪費[35][36]。2021年,自美國宣告撤軍後,塔利班在阿富汗各地發動迅猛攻勢擊潰共和軍,最終瓦解共和政府並重獲政權,原本的北方聯盟則繼續據山游擊。

美軍於阿國駐兵數時有增減,2009年12月,時任美國總統巴拉克·歐巴馬宣布於6個月內增兵3萬人,使在阿富汗的聯軍總數達到10萬。2011年5月,美軍發起斬首行動擊斃蓋達領袖賓·拉登後,於同年7月開始逐步撤出主力部隊,到2015年時當地美軍已減少至2,000人左右。2017年,唐納·川普總統上任後為對抗塔利班、伊斯蘭國成員的活動,往阿富汗增派4,000名士兵[37],使聯軍總數一度恢復至13,000人。

2020年,美國與塔利班簽署杜哈協議英語Doha Agreement (2020),同意減少駐軍至8,000人。2021年5月起塔利班發動軍事攻勢,並且迅速佔領阿富汗大部分的地區,2021年7月,在塔利班大規模攻勢尾聲階段,最後一批聯軍撤離阿富汗。最終塔利班武裝在8月15日攻陷首都喀布爾,反塔利班武裝在潘傑希爾山谷持續抵抗塔利班。[38]

背景

阿富汗內戰

蘇阿戰爭結束後,阿富汗形成由各邦游擊隊割據的局面,新上任的總統拉巴尼亦無法有效安撫其他派系,軍閥間內戰頻發。1994年,一名伊斯蘭學校教師穆罕默德·奧馬爾率領學生們組成了基本教義派組織塔利班,於兩年間擊潰其他派別武裝,並在1996年9月打敗共和國政府軍入主喀布爾,控制包括首都在內的90%以上國土。

在前國防部長塔吉克族將領艾哈邁德·沙阿·馬蘇德率領下,共和國餘部與少數民族派系組成了北方聯盟盤據阿國東北山區。塔利班與北方聯盟曾在美國及聯合國的斡旋下兩次達成停火協議,然而兩次協議均只維持數月。直至2001年10月美國對阿富汗宣戰前夕,雙方仍處在交戰狀態。

導火線

2000年12月,聯合國安理會要求塔利班移送其庇護的蓋達組織首領賓·拉登到美國或第三國,以就1998年美國大使館爆炸案起訴他,並關閉阿富汗境內所有武裝訓練營,否則將對其制裁

2001年9月11日,蓋達組織劫持民航客機衝撞紐約世界貿易中心北塔與南塔。隔日,聯合國安理會全票通過第1368號決議,譴責在美國發生的恐怖主義攻擊,認為該事件是對國際和平與安全的威脅,表示需採取一切手段對抗此類恐攻[39]。之後,聯合國安理會又全票通過了1373號決議,呼籲各國緊急合作,防止和制止恐怖主義行為。[40] 此外於稍早的9月9日,北方聯盟領導人馬蘇德遇刺身亡,以上事件使美國國家安全會議判斷必須對塔利班政權採取軍事行動。

戰爭爆發前一週,時任美國總統的喬治·布希向塔利班政府發出最後通牒,要求他們:

  • 將賓·拉登等蓋達組織高層成員交給美國
  • 釋放所有被監禁的外國人
  • 保護在阿富汗的外國記者、外交人員、支援人員
  • 讓美國人員檢查所有訓練營,證實它們全部被關閉

塔利班政府則拒絕與美國對話,並指與非穆斯林領袖對話是對他們的侮辱。但他們也透過在巴基斯坦大使館要求美國提供證據讓他們自行在伊斯蘭法庭起訴賓·拉登。後來他們提出把賓·拉登移送到中立國,但布希拒絕這些條款。[41]

軍事行動

首輪攻擊

美國海軍陸戰隊3團3營英語3rd Battalion 3rd Marines掃蕩村莊
2006年時美國陸軍173空降旅的偵察兵在阿富汗庫納爾省
阿富汗的美軍悍馬車成防禦圈

早在2001年10月7日,美國和英國已組成聯軍進入阿富汗境內與當地的北方聯盟接觸,雙方其後達成協議,合作推翻塔利班政權,並在當天晚上進行空襲,攻擊塔利班和蓋達組織多個據點。美國指攻擊塔利班是要報復塔利班沒有答應美國要求交出賓·拉登,而當天塔利班隨即抨擊美國舉動是向伊斯蘭世界宣戰。美國在首輪空襲中採用了不同種類的武器,據美國軍方公布,共動用了50支導彈、15架戰機和25枚炸彈,同時美國還在空襲時投下大量救援物資,據美國聲稱這是為了賑濟空襲中受傷的平民。期間一段賓·拉登的錄音片段公開,賓·拉登指責美國這次的襲擊,卡達半島電視台稱該台於攻擊事件不久前就收到了這卷錄音帶,在錄音帶中,賓·拉登宣稱美國將會在阿富汗之戰失利,並且像蘇聯一樣崩解,同時賓·拉登號召伊斯蘭世界發起反抗非伊斯蘭世界之戰。

塔利班的撤退

馬扎里沙里夫的地面攻勢

2001年11月9日,馬扎里沙里夫戰役開始。馬扎里沙里夫在阿富汗北方是一個大型城市,塔利班在馬扎里沙里夫有較強的群眾基礎存在。美國轟炸機地毯式轟炸塔利班部隊的陣地。下午2時,北方聯盟部隊攻下了城市的南部和西部,並且控制了城市的主要軍事基地和機場。戰鬥在4個小時後結束。到日落時分,塔利班殘餘部隊向南部和東部撤退。戰鬥結束後,大批塔利班支持者被處決,在整個馬扎里沙里夫開始出現搶劫。馬扎里沙里夫戰役後,北方聯盟迅速拿下了北方地區的5個省份。塔利班在北方地區的勢力開始瓦解。

美軍將頭盔戴在阿富汗兒童的頭上

攻占喀布爾

11月12日晚塔利班部隊在夜色的掩護下逃離喀布爾市,11月13日北方聯盟部隊抵達喀布爾市。市區只有炸彈坑和焚燒過的樹葉。一組大約20人的強硬阿拉伯武裝分子被發現藏身於市內的公園,隨後被消滅。

喀布爾的陷落標誌著塔利班在阿富汗全國的瓦解。在24小時內,所有的阿富汗沿伊朗邊境各省,包括關鍵的城市赫拉特,都被北方聯盟攻下。當地普什圖族指揮官和軍閥接管整個阿富汗東北部,包括關鍵的城市賈拉拉巴德。近1,000名塔利班的巴基斯坦志願者部隊死守北方戰線。到11月16日,塔利班在阿富汗北部最後一個據點被北方聯盟圍困。此時,塔利班主力已被迫撤回到阿富汗東南部坎達哈周圍地區。

森蚺行動

美軍的衛星照片情報顯示蓋達組織士兵在加德茲西面高2,740公尺的山脈中出沒,特戰部隊(SOF)又稱戰略偵察隊(Strategic Reconnaissance)稱該區為「雷明登屏障」,展開森蚺行動剿滅山區。該行動中美軍採用了包圍戰術,首先派兵佔領山谷的有利位置及阻止敵軍四處逃竄,再陸空合擊山谷北端掃蕩敵軍。整個行動從2002年3月3日到3月19日結束。

本行動總動員部隊:

  • 160th SOAR空降特種團
  • 各國特種部隊編成的第3特戰群
  • 第10山地師第2旅第31步兵團2
  • 第10山地師第1旅第87步兵團1
  • 101空降師3旅187步兵團2

心理戰術

UH-60丟下宣傳單
美軍阿富汗一處營區

2005年10月份「焚屍門事件」發生,塔利班武裝分子聲稱駐阿美軍利用焚屍當成心理戰術(根據穆斯林的傳統習俗,人死後應該土葬),美軍否認了該指控。當月21日美國記者會表示戰場上可能有所謂「虐屍」事件是屬於衛生處理,不過火化屍體不符一些伊斯蘭傳統才會引起爭議,並非為了對塔利班或者阿富汗平民施加心理壓力,已經成立了聯合調查小組,對這一事件調查。雖然美軍在阿富汗確有一個心理戰單位「美國陸軍第913心理戰小組」,但並沒有直接證據證明兩者之間存在關聯。[42]

洩密事件

2010年8月份維基解密(Wikileaks)網站公布9.2萬份美軍內部的未公開資料;稱為「戰爭日記」內有大量文件和影音檔是士兵在戰場上拍攝或是國防部內部文件,來自美軍內應蕭爾斯·曼寧,內容有聯軍造成的平民傷亡的內容,設法消除負面報導的行動,和巴基斯坦三軍情報局(ISI)直接與塔利班接頭「甚至打算暗殺阿富汗領導人」的內容,震驚世界,並於英德法三國報紙同一天以頭版頭條報導。[43]

維基解密稱還有1.2萬份資料沒有公布,美軍並未否認內容真實,只是會同FBI展開調查洩密人員。

第二階段

北約佔領時期

2008年,當時美國在阿富汗的駐軍為3萬人,2009年人數增加至6萬5,000兵力,2010年,美在阿富汗駐軍人數突破10萬,2011年美國在阿富汗部署的戰鬥部隊人數達到11萬[44]

2011年至2016年,美軍逐步從阿富汗撤離,北約部隊亦然,他們將許多作戰任務移交給阿富汗安全部隊。美國和阿富汗之間簽署一項雙邊安全協議,讓北約部隊在撤軍日期之後繼續留下,協助諮詢和反恐能力。[45]北約駐軍人數約13,000人,包括9,800名美國人,另外還有26,000名軍事承包商人員。[46][47][48]相對較少的美國人在那裡執行空襲以及近距離空中支援(CAS)阿富汗軍隊。不包括CAS任務,估計自2015年1月1日以來,美國空襲造成2,600至3,400人死亡,估計其中的125至182人是平民。[49]

美阿聯合維安時期

2014年12月28日,北約軍隊正式結束阿富汗的戰鬥行動,留駐的13,000人(其中美軍約11,000人)轉為執行安全任務與訓練共和國軍,阿富汗共和國政府在喀布爾舉行儀式[50]

2015年9月底,塔利班攻入昆都士,但在次月撤出。

2015年全年阿富汗軍人陣亡6,600多人,2016年截至11月12日止,阿富汗軍人陣亡6,700多人。從2015年11月到2016年11月,政府控制區縮小了大約15%,在2016年底塔利班控制著全國約10%的人口,而阿富汗政府控制著全國大約三分之二的人口,其餘人口位於爭奪中的地區[51]

從2017年1月1日至5月8日期間,阿富汗安全部隊蒙受超過6,000人的傷亡[52]。從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間,阿安全部隊的人數減少了10.6%,主要是由於警察人數被削減[53]

唐納·川普接任美國總統後,解除過往歐巴馬政府對美軍施加的限制,以加強打擊恐怖分子的能力。2017年8月,川普批評巴基斯坦為塔利班和其它恐怖組織提供安全庇護,並表示美國一直在向巴基斯坦提供大量援助,巴國卻窩藏美國正在打擊的恐怖分子,川普宣稱「這必須改變。而且必須立即改變」[54]

美軍特種部隊官兵在機場為陣亡的兩名弟兄默哀(2016)

阿富汗政府宣稱其部隊在2017年打死13,600名叛亂分子,另外拘捕了2,000名叛亂分子[55]

在2016年4月至2018年7月期間,阿國安全部隊有約14,000人陣亡[56]。2018年11月,阿富汗總統阿什拉夫·加尼表示從2015年起阿安全部隊已損失近29,000人[57]

2018年8月1日,在遭到塔利班攻擊後,超過150名伊斯蘭國分子在朱茲詹省向阿國政府軍投降[58]

美國迫擊砲發射
夜間突襲戰的美國兵

2019年10月27日,美軍和阿富汗安全部隊在坎達哈省法里亞布省執行聯合軍事行動,造成80多名塔利班分子喪生。[59]

2020年2月29日,經過多輪談判後,美國與塔利班在卡達簽署結束阿富汗戰爭的和平協議。協議重要內容包括;美軍將會在135天內逐步撤軍,將駐紮兵力從1萬2000人降至8600人;塔利班則承諾不再發動針對阿富汗政府的襲擊;阿富汗政府則認同塔利班的人權和地位。 阿富汗政府在與塔利班的協議中,塔利班同意釋放1,000名阿富汗士兵,而阿富汗政府將釋放5,000名塔利班囚犯,但阿富汗政府保留釋放塔利班數千名囚犯的談判,原因是塔利班囚犯之中包含具有危險思想的人員。3月2日,塔利班與阿富汗政府就囚犯問題打破承諾,發動恐怖襲擊攻擊阿富汗憲兵部隊,但強調不會攻擊外國部隊。隔日,美軍展開回應塔利班的軍事行動,對塔利班發動小型空襲,但和平協議並沒因此中斷[60]

阿富汗政府因為2019年總統選舉結果,引發政治危機。爭取連任的阿什拉夫·加尼·艾哈邁德扎伊和時任執行長阿卜杜拉·阿卜杜拉爭選總統職位。最終加尼獲得50.64%選票,阿卜杜拉獲得39.52%選票,歐盟在次日宣布承認加尼勝選。阿卜杜拉指責選舉舞弊,宣稱自己獲勝,要組建一個「平行政府」與加尼對立。3月6日,伊斯蘭國在首都喀布爾舉行的一場集會發動恐襲擊,導致至少32人死亡[61]。3月9日,加尼與阿卜杜拉在兩個不同地點,分別宣誓就職總統職位,引發阿富汗政局動盪。美國為挽救與塔利班的和平協議,盡最大努力協調阿富汗2位總統與塔利班的矛盾,但彊持在釋放塔利班囚犯的問題上,使得和平協議進程停滯不前[62]。8月13日,阿富汗當局宣布開始釋放談判中的400名塔利班囚犯,得以繼續啟動和平談判[63]

9月12日,阿富汗政府與塔利班在卡達首都杜哈展開歷史性談判,以尋求終止近20年的阿富汗戰事。也是自2001年阿富汗戰爭開戰以來,阿富汗與塔利班首次展開談判[64]。但在談判進展緩慢之際,阿富汗昆都士省汗阿巴德地區的阿富汗軍陣地於9月19日遭到襲擊,阿富汗軍方隨著也以數波空襲回擊,炸死30多名塔利班戰士,包含2名指揮官。但塔利班則發布聲明否認戰士遇襲,並聲稱有23位平民喪命。阿富汗國防部宣稱在得知塔利班說法,將會進行調查。阿富汗總統加尼呼籲塔班利因人道理由停火[65]。自9月12日談判開始以來,塔利班與阿富汗政府在各地頻頻爆發衝突。阿富汗內政部發言人塔里克·阿里安(Tariq Arian)在9月21日表示,在過去的一周中,塔利班的襲擊在24個省中殺死了98名平民,另外230人受傷。阿富汗國防部官員指出,阿富汗境內至少有57名阿富汗安全部隊成員和80名塔利班戰鬥人員喪生[66]

塔利班攻勢與美軍全員撤退

2021年3月5日起,美國阿富汗和解問題特別代表與塔利班團隊在卡達首都杜哈重新開始和平談判[67]

6月28日,阿富汗2個省份的4個區域中心被塔利班控制[68]

7月13日,阿富汗聲稱打死267名塔利班武裝人員[69]

8月7日,塔利班在3日內連奪5省,政府軍不戰而退。

8月12日夜,坎達哈加茲尼赫拉特均被塔利班攻克,塔利班武裝已經推進至距離喀布爾僅有130餘公里的要衝。同日,英美等國皆稱很快會撤離大使。截至當天塔利班已經總計攻陷11座省會城市,塔利班武裝可謂兵臨喀布爾城下。[70]

8月13日,塔利班再克拉什卡爾加佩爾埃阿林英語Puli Alam兩座重鎮,距離喀布爾僅有50公里,政府軍已兵敗如山倒。此時美軍於喀布爾國際機場部署3,000兵力協助撤僑,挪威大使館宣布關閉,而法國大使館也已經縮減人員規模至最低[71]

截止8月14日,政府軍仍然掌握的重要城市除了喀布爾外,尚餘北部的馬扎里沙里夫以及巴阿邊界的賈拉拉巴德。而西北部的重鎮瑙堡在當天已經被佔領,而恰赫恰蘭則不戰而降。[72]

同日,美國轟炸了坎達哈機場英語Kandahar Airport,炸死了幾名塔利班民兵。[73]

喀布爾淪陷

8月15日下午,塔利班攻入首都喀布爾,控制喀布爾大學,並正與阿富汗政府談判,要求後者和平投降。[74]美國駐喀布爾的核心團隊成員工作地點轉到喀布爾機場,而目前留在喀布爾的美國大使館人員低於50人。而其他國家駐喀布爾大使館正在「以有限人力在合適地點運作」。[75]

阿富汗代理內政部長米爾薩瓦爾當日宣布:「政權將和平轉移,安全部隊會確保喀布爾安全」。而阿富汗總統阿什拉夫·加尼·艾哈邁德扎伊將會在幾小時內宣布辭職,並且與塔利班的臨時政府相對接。[76]

塔利班領導人已經下令在喀布爾避免使用暴力或者傷害平民,並讓任何選擇離開的人安全離開。他還要求婦女前往受到保護的地區,[77]並且要求塔利班的部隊暫緩進入喀布爾。[74]

8月16日下午,塔利班聲稱由於政府軍與警察已經逃離,所以應市民要求進入喀布爾維持秩序,喀布爾市區已經完全被塔利班控制,數以萬計的阿富汗平民湧入喀布爾機場尋求撤離途徑。

8月17日,阿富汗共和國第一副總統阿姆魯拉·薩利赫宣布依據阿富汗憲法就任臨時總統。稍後阿姆魯拉·薩利赫艾哈邁德·沙阿·馬蘇德之子艾哈邁德·馬蘇德聯手,於目前由北方聯盟支持者所控制的潘傑希爾,組成民族抵抗陣線,並宣示將持續對抗目前塔利班政權。當天大約在同一時間,阿富汗國民軍的殘餘力量在艾哈邁德·馬蘇德的鼓舞下,開始集結在潘傑希爾山谷,並成功奪回先前由塔利班所佔領之帕爾旺省首府恰里卡爾,預備與目前佔領喀布爾塔利班政權進行長期對決。

9月6日,塔利班宣布基本控制共和國殘餘派系民族抵抗陣線佔據的省分[78]

談判歷程

2000年,塔利班的幕後領導穆罕默德·奧馬爾對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陸樹林保證,塔利班不會「允許任何組織用其領土從事任何反對中國的活動」。他希望換取中國對塔利班的政治支持[79]巴基斯坦《國際新聞報》援引阿富汗伊斯蘭新聞社的報導說,兩名塔利班代表曾在2014年11月訪問北京政府,後者試圖與塔利班就安全問題進行談判合作,其時中國正著手投資阿富汗境內的艾娜克銅礦、及鄰國巴基斯坦的縱貫石油運輸路線[79]

2015年7月7日,阿富汗政府和塔利班代表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瑪巴德附近舉行和談,中美都派代表參加。這是阿富汗政府與塔利班之間的首次官方和談。[80]

2015年2月,路透社報導說,因為阿富汗巴基斯坦和最近表態願意幫助有關方面對話的中國的作用,塔利班「表示願意在喀布爾開始和平談判」。一名阿富汗塔利班的高級成員從卡達通過電話對路透社記者說,塔利班談判代表周四將在卡達和美國官員會談。但在華盛頓的美國白宮女發言人否認美國正和塔利班談判。[81]

2019年8月3日,塔利班在卡達的政治總部發言人夏亨表示將與美國開始一場正式談判。[82]2019年9月,經過近一年的直接談判後,美國阿富汗和談特使哈利勒扎德(Khalilzad)幾乎與塔利班達成簽署一項和平協議,內容包括美國最大程度地從阿富汗撤軍,以結束在阿富汗曠日持久的作戰。[83] 但在和平談判前,在阿富汗發生包括一名美軍士兵在內的12人被炸死事件後,美國總統川普中止了與塔利班的談判。[84]

2019年10月22日,塔利班發言人沙欣(Suhail Shaheen)在社交媒體上發布消息,稱應中方邀請,新一輪的阿富汗和平談判將於下周在中國舉行,阿富汗局勢的各相關方都會以私人身份出席會談,商討該國和平進程。[85]美聯社10月22日報導指出,上周末美國防長埃斯珀訪問了阿富汗,表示「希望能夠達成一項政治協議」。美國在2019年10月28日表示,歡迎中國提出的舉行阿富汗政府與塔利班北京新會談的提議。

美國阿富汗問題特使哈利勒扎德與塔利班代表簽署和平協議

2020年2月29日,據當地媒體報導,美國和阿富汗塔利班29日在卡達首都杜哈簽署了旨在結束阿富汗戰爭的「使阿富汗恢復和平」[86]的和平協議。[87]根據協議,美國將開始逐步減少其在阿富汗的駐軍,駐紮在阿富汗的外國軍隊有望在14個月內全部撤出。塔利班則承諾不再讓阿富汗成為恐怖分子的庇護所。

2020年,據美聯社報導,當地時間9月12日,阿富汗政府和塔利班的直接和平談判在卡達首都杜哈舉行,旨在結束長達近20年的戰爭。這是自2001年阿富汗戰爭爆發以來,雙方的首次談判。[88]

2021年4月14日,美國總統拜登宣布,美軍將於5月1日開始最後階段的阿富汗撤軍,並於9月11日前完成所有撤軍行動。北約組織聯軍同樣從5月1日開始撤離阿富汗[89]。《時代雜誌》認為,現在撤軍可能引起人道主義災難[90]

參戰方

阿富汗政府

2016年阿富汗政府軍和警察在表面上合共有32萬人,實際人數遠低於此。

2016年8月,美國政府屬下的阿富汗重建特別監察長致函美國國防部,指出阿富汗安全部隊內,利用不存在的人員侵吞軍餉的現象嚴重,領薪的「幽靈士兵」和「幽靈警察」數以萬計。赫爾曼德省的官員表示在該省的安全部隊有多達一半的領薪人員實際上不存在[91]。北約官員批評一些阿富汗官員貪污腐敗、領導無方,可是若加以嚴格管控,又會引致部隊補給不足和士氣低落,一些心生不滿的軍警帶同這些大量武器叛逃,加入塔利班[92]

加拿大軍隊運回陣亡者

阿富汗總統2018年底表示近4年來政府軍部隊已經死亡近3萬人,傷殘者不計,而軍人月薪約200美金,政府曾於2015年公布安全部隊傷亡數據為5,000人死亡、1.5萬人負傷[93]>。

塔利班

塔利班經過十幾年的反撲戰鬥加上農村地區支持,充分利用阿富汗地形特徵和宗教動員,逐步攻佔近一半領土,美國扶植的新政府軍慢慢轉守勢。

2018在聯合國召開的援助阿富汗議會期間,塔利班再一次發動了炸彈襲擊,導致56名阿富汗士兵陣亡、300多人受傷[94][與來源不符]美軍向塔利班提出6個月的停火協議也遭到了拒絕,這已經是塔利班第3次拒絕美軍的停火要求。

同時持續不斷的游擊戰埋伏襲擊政府車隊,例如2018年11月25日阿富汗西部法拉省,整支警察車隊被伏擊戰大舉消滅[95]。此類事件層出不窮,塔利班神學士武裝企圖使用游擊戰術由點連接成面,對當地安全部隊和政府官員進行近乎每天一次的襲擊,最後上升為戰略態勢,吸引越來越多穆斯林加入其和美國基督教的聖戰。其在卡達建立了辦事處並稱為是流亡政府所在,小國卡達意圖在回教世界所有相關事務中扮演協調方角色,所以與塔利班有部分默契存在,其實塔利班並非完全沒有國際視角的鄉下游擊隊,其也利用大國競爭態勢與中國及更多國家展開接觸,透過引進更多外部勢力來平衡美國話語權[96]

根據阿富汗重建特別監察長的報告,截至2018年1月31日塔利班已經占據59個(佔總數約14.5%),另有119個縣(29.2%)陷於雙方爭奪中,塔利班同時繼續向城市地區製造爆炸案和游擊進攻[97]。2019年4月30日美軍宣布日後不再公佈雙方領土人口對比,更是引發一輪質疑是否是數據逆轉所以不敢再公佈[98]。早在2017年8月英國BBC一項自主調查發現塔利班在70%領土上可以非常活躍的活動,基本視美軍如無物也無人可奈何,而這些地區人口已近全國一半,而同年8月北約卻公佈塔利班只在44%領土活動,兩者相差巨大在2017年就已經引起BBC關注[99]。同時他們調查發現伊斯蘭國開始出現在10%的領土上,似乎與塔利班有共存關係。

美軍

從歐巴馬政府後期到川普任內,美國的阿富汗戰略發生轉變,意圖逐漸從阿富汗脫身,轉為共和國政府和塔利班之間的調節者。然而談判屢次受挫,華府也越來越難以接受在消耗漫長時間、上萬士兵傷殘和上兆美金代價後,戰爭最終以一種極度不利美國的方式結束,這種兩難使美軍長期以來無法從阿富汗抽離。

2018年後川普政府專注於與塔利班達成政治解決方案,回應了塔利班的要求派出特使扎爾邁,雙方舉行了直接會談,改變了十多年前將之視為絕對恐怖組織並拒絕談判的立場[94]。此時美國社會役普遍對阿富汗戰爭感到不耐煩、不知目的為何,華盛頓戰略界則認為應該儘早從阿國抽出資源,以應對大國競爭和伊朗、北韓的壓力[100]

2018年11月美軍最高軍事指揮官鄧福德發表聲明稱,經過17年的不斷戰爭,美軍沒能戰勝阿富汗塔利班組織[101],美國新任阿富汗和解事務特別代表扎爾邁2018年11月18日説希望阿富汗政府與塔利班明年4月20日前達成和平協議。此等同宣告美國已經接受無法消滅塔利班的事實,但至今各種談判沒有結論,如果真有戰後時代來臨,塔利班也將成為一股政治力量長期存在阿富汗,成為一股極端的隱患勢力,雖然美國想將塔利班轉型為一個政黨將來與扶植的政府成為一種兩黨政治,塔利班鷹派則自認只要複製越戰模式耗到美軍無法忍受而撤退時,便能直接攻入大城市重奪政權[102]

美國也透過軟性手段推動計畫,例如委任具有穆斯林傳教士「哈克」協助阿富汗政府,以遊說塔利班組織進行和談,由於塔利班創始人歐瑪曾於他創立的神學院就學,因此哈克也有「塔利班之父」的稱號。但2018年下旬,哈克在巴基斯坦被刺殺身亡,表明塔利班中的強硬派依然掌有行動能力[103],且中東相當大一部分穆斯林對美國是拒絕談判態度並對塔利班有同情心理,所以即使在巴基斯坦也能找到合作對象準確定位暗殺目標,並產生恫嚇效應警告任何想與美軍達成和解的人士。

駐軍成本

2014年,美國國會一份研究報告指至該財政年度為止,美國總共在持久自由行動中花費了6860億美金[104]

美國國會檔顯示,截止到2017年年底,美軍在阿富汗的行動至少消耗美國納稅人2.4兆美元。其中1.5兆美元與作戰直接相關[60]

美軍傷亡

  • 2010年5月28日美軍陣亡數字達到1,000人。據美聯社統計,該月已有32名美軍士兵喪生於阿富汗[105]
  • 2011年8月6日,22名美軍特種部隊官兵所乘坐的支努干直升機在阿富汗中部瓦爾達克省賽義德阿巴德地區執行清剿塔利班的軍事行動中墜毀,包括機組人員在內,造成38人遇難,遇難者中包含30名美軍官兵以及另外7名阿富汗軍人喪生。除了22名海豹部隊戰士外,機上美軍還包括美國空軍空降搜救組,空中管制員與機組成員,其中有3名空軍航管人員,1隻軍犬和它的訓練員,以及1位文職通譯和機組員,其他人身份不詳。一名聯軍官員稱,直升機遭一枚肩扛式火箭推進榴彈直接擊中而墜毀[106][107]。這起墜機事件是戰爭爆發以來,駐阿富汗國際部隊死亡人數最多的單一事件。先前,死亡人數最多的單日為2005年6月28日,當時有16名海豹突擊隊員和陸軍特種兵混乘的一架直升機在阿富汗東部遭地面火力襲擊墜毀,16人全部死亡[108]

截至2021年,阿富汗戰爭導致美軍2,200多人死亡、約2萬人受傷、花費達1萬億美元[109]

  • 截至2018年底,總計有超過2,400名美軍人員在阿富汗喪生[110]
  • 截至2019年9月,北約在阿富汗戰爭中陣亡的部隊人數近3,500人[111]

戰後影響

阿富汗平民傷亡

據聯合國報告,平民傷亡人數,從2006年的929人,上升至2008年的2,000人。

  • 大赦國際調查表明2006年有756名平民死於塔利班的自殺炸彈和路邊炸彈並認為「是為了製造恐懼」。[112]
  • 根據聯合國駐阿富汗援助團的統計:
    • 2007年阿富汗死於暴力襲擊者超過了8,000人,其中1,523人為平民。死亡平民中630人死於阿富汗政府軍和駐阿外國部隊的誤殺,893人死於塔利班的自殺性爆炸和路邊炸彈等襲擊事件。其餘死者中約6,000餘人為塔利班等反美武裝人員。
    • 2008年死於阿富汗暴力襲擊者超過了6,000人,其中1,988人為平民。死亡平民中828人死於阿富汗政府軍警和駐阿外國部隊的誤殺。1,160人死於塔利班製造的暴力襲擊。其他死者中絕大部分為塔利班。但當年由北約醫療機構提供的數據指出,死於北約軍隊襲擊的平民為97人,死於塔利班襲擊的平民為973人。2008年10月24日超過1,000名阿富汗人在米塔拉姆上街遊行抗議塔利班的士兵殺死26名青年,塔利班聲稱這些人是阿政府的新兵,但是阿政府官員說他們都是去伊朗找工作的平民[113]
    • 2009年76%的阿富汗平民傷亡是塔利班造成的[114],阿富汗人權協會稱塔利班對平民的攻擊是戰爭罪行[115]。聯軍並且聲稱塔利班故意將平民趕進被定為空襲目標的建築以給聯軍製造醜聞[116]
    • 在阿富汗的傷亡人員中,大多數主要由政府軍和支持政府的武裝導致,其中有70%傷亡人員被歸咎於「反政府分子」。2014年,阿富汗的平民傷亡數字為10,548例,這是自2009年以來所記載的最高平民傷亡數字,其中平民死亡數字為3,699人,受傷人數為6,849人[117]。據統計,自從2009年以來,阿富汗武裝衝突總共造成的平民傷亡數字為4萬7,745例。2017年,阿富汗的衝突造成10,453名平民因傷亡,其中包括3,438人死亡和7,015人受傷[118]。2019年,聯合國記錄了3,403名平民被殺害、6,989人受傷[119]。2020年上半年,聯合國援助團共記錄了3,458起平民傷亡事件,其中1,282人死亡、2,176人受傷[120]
  • 2012年3月,阿富汗南部發生潘傑瓦伊槍擊案,造成16名阿富汗平民死亡。
  • 2019年1至3月,外國軍隊和阿富汗政府軍致死的平民人數多於死於塔利班和其他武裝組織的平民人數,這在阿富汗戰爭爆發以來是首次[121]
  • 2020年11月,澳洲國防軍總督察保羅·布雷頓英語Paul Brereton公布的調查報告顯示,2005年至2016年間,25名澳洲現役和前特種部隊士兵(大多為空降特勤隊成員)涉嫌在阿富汗參與23起非法殺戮事件,導致39名無辜平民和俘虜被殺害,另有2人被虐待[122]
  • 截至2021年,超過10萬阿富汗平民傷亡[109]
  • 2021年8月25日,據布朗大學"Costs of War"項目數據,2001年10月至2021年4月間阿富汗戰爭的平民死亡人數為47,245人[123]

難民

自北約組織的大部分部隊已經在2013和2014年撤離後,阿富汗叛軍和政府軍之間的戰鬥更加激烈,恐怖主義活動也更加猖獗,平民死傷人數不斷上升,其中婦女和兒童人數大增。數以萬計的難民前往歐洲尋找新天地,但歐洲各國對此保持不同立場,一些國家則遣返難民回國或提供難民返鄉津貼,以鼓勵難民回國,而遣返難民在歐洲各國一直存在爭議[124]。其中,德國在2015年至2017年底,一共拒絕了82358名阿富汗難民提出的避難申請[125]。2013年1月,聯合國估計有547,550名國內流離失所者,比2012年1月估計的447,547名國內流離失所者增加了25%。2019年,巴基斯坦伊朗作為世界主要的難民收容國之一,收容大約400萬來自阿富汗的難民[126]

毒品貿易

從1996年到1999年,塔利班控制了阿富汗96%的罌粟田,使鴉片成為其最大的收入來源。鴉片出口稅也成為塔利班收入的主要支柱之一,為戰爭提供了武器,彈藥和燃料,同時阿富汗毒品走私問題也成為長年以來世界各國一項頭痛的問題。《紐約時報》上,統一戰線財政部長瓦希杜拉·荷屬沙巴旺(Wahidullah Sabawoon)宣布塔利班沒有年度預算,但「似乎每年花費3億美元,幾乎全部用於戰爭」。他補充說,塔利班越來越依賴3種貨幣來源:「罌粟,巴基斯坦人和奧薩馬·賓·拉登[127]

到2000年,阿富汗估計占世界鴉片供應量的75%,2000年,阿富汗的鴉片供應量為82,171公頃(203,050英畝),估計為3,276噸。隨後,阿富汗禁止鴉片種植,估計產量從1,685公頃(4,160英畝)降至74公噸。一些觀察家說,這項禁令是為了提高鴉片價格和增加出售大量現有庫存的利潤而發出的,以求在聯合國獲得國際承認。1999年的收成創歷史新高,其後在2000年有所減產,但產量仍然很高。 2000年和2001年繼續販運積累的庫存。2002年,聯合國提到「在前幾年豐收期間積累了大量的鴉片劑」。2001年9月,在9月11日對美國發動襲擊之前,塔利班據稱授權阿富汗農民再次播種鴉片[128]

到了2005年,阿富汗的鴉片產量占世界的90%,其中大部分被加工成海洛因,並在歐洲和俄羅斯出售。2009年,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告說:「聯合國的調查結果表明,價值650億美元(合390億英鎊)的鴉片市場為全球恐怖主義提供了資金,迎合了1,500萬毒品成癮者,每年殺死10萬人。」 美國官員表示,贏得阿富汗反毒品戰爭是贏得阿富汗反恐戰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求在國際上為消除毒品的努力提供援助。

2017年,阿富汗的毒品走私交易的產值為41至66億美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0%至32%,鴉片經濟的產值迄今已超過阿富汗2016年合法商品和服務的出口額,占國內生產總值的7%。2018年,阿富汗的罌粟種植 約為32.8萬公頃,比2016年的20.1萬公頃增長63%[129]

反應

2005年的一項調查顯示,阿富汗民眾在反對塔利班的同時,對聯軍的支持有著明顯的下降。同時民眾也對外國軍隊基地很反感。[130]

2009年6月,BBC的民調稱69%的阿富汗民眾認為美軍至少應當消滅塔利班。[131]

哈米德·卡爾扎伊的親近副手,律師 Gulbadshah Majidi 說:「如果派來新的部隊駐在平民區,當他們撤走時也只會讓平民受到塔利班的殺害。」「也只會增大阿政府與平民的距離[132][133]。」這場戰爭從2001年起就一直是外國和美國民眾反覆示威抗議它是侵略戰爭的對象。[134][135]

戰爭罪行指控

聯軍在阿富汗駐紮期間被指責涉嫌觸犯戰爭罪行[35]。2017年下半年,國際刑事法庭檢察官本蘇達表示,有合理的理由說明有人在阿富汗犯下戰爭罪和反人類罪,暗指要調查美國的戰爭罪刑責[136]。2018年美國國家安全顧問約翰·博爾頓稱如果國際刑事法院推進任何針對美國和以色列人員調查將對國際刑事法庭特定官員實施制裁,也對法院實施制裁。國際刑事法庭事後表示,不會因為美國日前發出的威脅而被嚇住。[137]2021年,國際刑事法庭檢察官卡里姆·艾哈邁德·汗(Karim Ahmad Khan)宣布指資源有限,因此決定縮小調查範圍,將重點放在塔利班和伊斯蘭國上,排除調查美國軍隊和阿富汗前政府[138][139]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一項調查顯示,在阿富汗的英國陸軍特種空勤團(SAS)人員多次在可疑情況下殺害俘虜和手無寸鐵的人,其中一支中隊可能在為期六個月的行動中非法殺害了54人。[140]另外,澳大利亞精銳部隊軍人亦被指曾在阿富汗戰爭期間非法殺害至少39名人員,詳見布雷頓報告[141]

2021年8月28日,美軍空襲一輛相信載有ISIS-K成員的汽車,後來證實死者全是平民,其中包括7名兒童。美國國防部其後決定不處罰任何人,引發爭議。[142]

相關文藝作品

電影

小說

電子遊戲

參考文獻

  1. ^ The elite force who are ready to die. The Guardian. 2001-10-27 [2021-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14). 
  2. ^ Neville, Leigh, Special Forces in the War on Terror (General Military), Osprey Publishing, 2015 ISBN 978-1472807908, p.48
  3. ^ Pakistan's 'fanatical' Uzbek militants. BBC. 2014-06-11 [2021-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2). 
  4. ^ Pakistan's militant Islamic groups. BBC. 2002-01-13 [2021-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06). 
  5. ^ Evaluating the Uighur Threat. the long war journal. 2008-10-09 [2021-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4). 
  6. ^ 安理会代表团结束对阿富汗三天访问 重申对该国恢复和平与稳定努力给予支持. 聯合國. 2018-01-15 [2021-08-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6). 
  7. ^ 北约外长会议决定延长在阿富汗的"坚定支持"使命. [2015-10-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17). 
  8. ^ News – Resolute Support Mission. [2015-10-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28). 
  9. ^ Taliban storm Kunduz city. The Long War Journal. [2015-0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5). 
  10. ^ 10.0 10.1 The Taliban's new leadership is allied with al Qaeda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he Long War Journal, 31 July 2015
  11. ^ 新頭目難獲認可 塔利班空前分裂. 香港商報. [2015-0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4). 
  12. ^ Rod Nordland. In Afghanistan, New Group Begins Campaign of Terror. The New York Times. 2012-05-19 [2021-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2). 
  13. ^ Rod Nordland; Jawad Sukhanyar; Taimoor Shah. Afghan Government Quietly Aids Breakaway Taliban Faction. The New York Times. 2017-06-19 [2017-09-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27). 
  14. ^ 14.0 14.1 Matthew DuPée. Red on Red: Analyzing Afghanistan’s Intra-Insurgency Violence. Combating Terrorism Center. January 2018 [2018-0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16). 
  15. ^ Central Asian groups split over leadership of global jihad. The Long War Journal. 2015-08-24 [2015-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1-22). 
  16. ^ Who is Lashkar-e-Jhangvi?. Voanews.com. 2016-10-25 [2017-06-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31). 
  17. ^ ISIS 'OUTSOURCES' TERROR ATTACKS TO THE PAKISTANI TALIBAN IN AFGHANISTAN: U.N. REPORT. Newsweek. 2017-08-15 [2021-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30). 
  18. ^ Shams, Shamil. US-Taliban deal: How Pakistan's 'Islamist support' finally paid off. Deutsche Welle. 2020-03-04 [2021-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30). 
  19. ^ Jamal, Umair. Understanding Pakistan's Take on India-Taliban Talks. The Diplomat. 2020-05-23 [2021-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07). 
  20. ^ Saudis Bankroll Taliban, Even as King Officially Supports Afghan Government. The New York Times. 2016-06-12 [2021-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27). 
  21. ^ 21.0 21.1 Seldin, Jeff. Afghan Officials: Islamic State Fighters Finding Sanctuary in Afghanistan. VOA News. 2017-11-18 [2017-11-18]. ISSN 0261-307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14). 
  22. ^ Uzbek militants in Afghanistan pledge allegiance to ISIS in beheading video. khaama.com. [2021-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5). 
  23. ^ Taliban enter Kabul, await ‘peaceful transfer’ of power. New York Post. [2021-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13). 
  24. ^ Taliban seize presidential palace in Kabul as Western diplomats flee. CNBC. [2021-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10). 
  25. ^ Hakim, Yalda. An anti-Taliban coalition seems to be forming, including Vice President @AmrullahSaleh2 and Ahmad Massoud, son of Ahmad Shah Massoud - they are in Panjsher, about three hours drive from Kabul #Afghanistan. BBC News. [2021-08-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7). 
  26. ^ The Panjshir Valley: what is the main bastion of resistance against the Taliban advance in Afghanistan. Market Research Telecast. 17 August 2021 [2021-08-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6). 
  27. ^ Gibbons-Neff, Thomas; Mashal, Mujib. ISIS Is Losing Afghan Territory. That Means Little for Its Victims.. 2 December 2019 [2021-08-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5). 
  28. ^ 'The Kennedys of the Taliban movement' lose their patriarch. NBC News. [2019-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07) (英語). 
  29. ^ 29.0 29.1 29.2 'Afghan Taliban leader Mullah Omar is dead'. The Express Tribune. 2015-07-29 [2015-07-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21). 
  30. ^ Mullah Najibullah: Too Radical for the Taliban. Newsweek. 2013-08-30 [2015-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21). 
  31. ^ S/2018/705 - E - S/2018/705 -Desktop. undocs.org. [2021-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2). 
  32. ^ 存档副本. [2010-04-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4-06). 
  33. ^ 存档副本. [2010-06-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8). 
  34. ^ 存档副本. [2021-1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17). 
  35. ^ 35.0 35.1 存档副本. [2022-09-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27). 
  36. ^ 存档副本. [2022-09-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28). 
  37. ^ Press, Associated. US sending almost 4,000 extra forces to Afghanistan, Trump official says. the Guardian. 2017-06-16 [2022-0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28) (英語). 
  38. ^ 德特默. 塔利班逼近潘杰希尔 抵抗阵线领袖能坚持多久?. 美國之音. 2021-08-24 [2023-10-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 (中文). 
  39. ^ 安全理事会决议. www.un.org. [2022-03-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29). 
  40. ^ 安全理事会决议-S/RES/1373(2001). www.un.org. [2022-03-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29). 
  41. ^ 烏元春. 阿富汗战争:世界反恐战争的开始. world.huanqiu.com. [2019-10-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07) (英語). 
  42. ^ 焚屍門事件. [2009-0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07). 
  43. ^ 「戰爭日記」真相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3-02-26.
  44. ^ 帝國墳場的審判:美國能否更「體面」逃出阿富汗?. [2021-08-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08). 
  45. ^ Michaels, Jim. Afghanistan, U.S. sign long-delayed security pact. USA Today. 2014-09-30 [2014-10-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03). 
  46. ^ Recknagel, Charles. Explainer: Key Points In U.S.-Afghan Bilateral Security Agreement. Radio Free Europe and Radio Liberty (Radio Free Europe and Radio Liberty). 2014-09-30 [2014-10-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25). 
  47. ^ The general’s words. The Economist. [2016-06-12]. ISSN 0013-06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23). 
  48. ^ How Obama’s Afghanistan plan is forcing the Army to replace soldiers with contractors. Washington Post. [2016-06-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7-25). 
  49. ^ "The Bureau of Investigative Journalism"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fghanistan Fact Sheet. Retrieved April 20, 2016.
  50. ^ 美国北约结束在阿富汗参战行动. 美國之音. 2014-12-29 [2021-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4). 
  51. ^ 美军主帅:阿富汗战争仍处僵持状态. 美國之音. 2017-02-10 [2021-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4). 
  52. ^ Two U.S. troops killed in attack on NATO convoy in Afghanistan. The Washington Post. 2017-08-02 [2021-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4). 
  53. ^ Afghanistan security forces suffer steep decline in numbers, says SIGAR. Deutsche Welle. 2018-05-01 [2021-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9). 
  54. ^ 川普总统提出阿富汗“前进道路”. 2017-08-22 [2021-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8). 
  55. ^ How the U.S. Government Misleads the Public on Afghanistan. 2018-09-08 [2021-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4). 
  56. ^ Taliban Detainee Goes on Killing Spree in Afghan Prison. VOA. 2018-09-24 [2021-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3). 
  57. ^ Taliban Attacks Kill 30 Afghan Personnel. VOA. 2018-11-26 [2021-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7). 
  58. ^ IS Fighters Surrender to Afghan Forces After Taliban Assault. VOA. 2018-08-01 [2021-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0). 
  59. ^ Afghan, US forces kill over 80 Taliban fighters, officials say. Al Jazeera. [2020-04-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1). 
  60. ^ 60.0 60.1 阿富汗战火再起?BBC梳理美国“反恐战争”的得与失. BBC News 中文. 2020-03-04 [2020-03-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0) (中文(簡體)). 
  61. ^ Taliban attacks kill 48, Afghan leader unhurt as bomber targets rally. Reuters. 2019-09-17 [2020-03-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29) (英語). 
  62. ^ 美删减阿富汗44亿援助 | 国际. 東方網 馬來西亞東方日報. [2020-03-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27) (中文(簡體)). 
  63. ^ 阿富汗:喀布尔当局释400塔利班囚犯. RFI -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2020-08-14 [2020-09-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5) (中文(簡體)). 
  64. ^ 九一一19周年 阿富汗政府与塔利班历史性和谈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 RFI. RFI -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2020-09-12 [2020-09-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8) (中文(簡體)). 
  65. ^ 不顾和谈 阿富汗空袭回击塔利班 至少20多人丧命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 RFI. RFI -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2020-09-20 [2020-09-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9) (中文(簡體)). 
  66. ^ Afghanistan: Bloodiest day of fighting since peace talks began. www.aljazeera.com. [2020-10-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1) (英語). 
  67. ^ 塔利班同美国重新开始和平谈判. RFI -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2021-03-07 [2021-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9) (中文(簡體)). 
  68. ^ 过去24小时 阿富汗2个省份的4个区域中心被塔利班控制. [2021-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7). 
  69. ^ 阿富汗政府军打死267名塔利班武装人员. [2021-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8). 
  70. ^ 喀布爾淪陷倒數?美軍24小時重返阿富汗「急撤大使館」. [2021-08-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7). 
  71. ^ 阿富汗塔利班距首都喀布尔50公里. [2022-07-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7). 
  72. ^ 塔利班攫取更多城市 阿富汗首都恐成囊中物. [2021-08-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7). 
  73. ^ 傳美空襲阿富汗第三大城 多名神學士民兵死亡. [2021-08-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8). 
  74. ^ 74.0 74.1 神學士談判中 要求阿富汗政府「和平投降」. [2021-08-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5). 
  75. ^ 神學士進入阿富汗首都 已控制喀布爾大學. [2021-08-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5). 
  76. ^ 不敵塔利班攻勢 阿富汗內政部宣布:將和平轉移政權. [2021-08-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5). 
  77. ^ 路透:神學士領袖下令 避免在喀布爾使用暴力. [2021-08-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5). 
  78. ^ CNN, Nic Robertson, Nilly Kohzad, Tim Lister and Helen Regan. Taliban claim to have 'completely conquered' Panjshir. CNN. 2021-09-06 [2022-02-11]. [失效連結]
  79. ^ 79.0 79.1 中国为何要当塔利班“调停人”. [2020-1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07). 
  80. ^ 阿富汗政府與塔利班和談 中美派代表參加
  81. ^ “中国斡旋下塔利班表示愿意和谈”. [2020-1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07). 
  82. ^ 美國與塔利班重啟談判 盼終結近18年阿富汗戰爭. [2020-1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7). 
  83. ^ 美国欢迎中国提出的阿富汗政府与塔利班北京会谈提议. [2022-07-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07). 
  84. ^ 川普取消与塔利班会谈. [2020-1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7). 
  85. ^ 塔利班:将赴华与阿富汗政府举行新一轮和谈. [2020-1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07). 
  86. ^ 《美国—塔利班和平协议》中译文. [2020-1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07). 
  87. ^ 美国和阿富汗塔利班签署和平协议. [2020-1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0). 
  88. ^ 阿富汗政府与塔利班开启有史以来的首次直接和谈. [2020-1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1). 
  89. ^ 拜登宣布美军将在911纪念日前全数撤离阿富汗. [2021-04-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7). 
  90. ^ https://www.facebook.com/ETtoday. 美軍前情報官員:阿富汗戰爭毫無成果 撤軍後災難更多 | ETtoday國際新聞 | ETtoday新聞雲. www.ettoday.net. [2021-04-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0) (中文(繁體)). 
  91. ^ U.S. watchdog questions money spent on Afghan 'ghost' soldiers. Reuters. 2016-10-07 [2021-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4). 
  92. ^ 领导力匮乏 阿富汗部队叛变现象严重. 美國之音. 2016-11-15 [2021-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4). 
  93. ^ Afghan War Victims, Human Rights Groups Demand Cease-fire, Inclusive Peace. VOA. 2021-05-04 [2021-05-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7). 
  94. ^ 94.0 94.1 騰訊-距离达成和解还很遥远. [2021-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7). 
  95. ^ 新華-阿富汗西部警方車隊遭襲17人死亡. [2021-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23). 
  96. ^  阿富汗局面. [2021-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7). 
  97. ^ Afghanistan: Who controls what. [2018-1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11). 
  98. ^ 搜狐-塔利班到底占据多少阿富汗土地?美国官方不告诉你. [2019-08-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12). 
  99. ^ 新華社-阿富汗安全局势數據對不上. [2021-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7). 
  100. ^ 東森-川普可能跟塔利班談判. [2021-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4). 
  101. ^ 美军不得不承认的事实. [2018-1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28). 
  102. ^ 美希望阿富汗政府與塔利班明年達成和平協議. [2021-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4). 
  103. ^ 「塔利班之父」遇刺 巴基斯坦下令緝兇. [2021-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4). 
  104. ^ Belasco, Amy (編), Introduction (PDF), The Cost of Iraq, Afghanistan, and Other Global War on Terror Operations Since 9/11 (PDF): 1, 2014-12-08 [2017-03-1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05-01) 
  105. ^ 陳立希. 驻阿美军死亡人数破千 坎大哈或遭遇最血腥战役. 新華網. 2010-05-30 [2021-1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29). 
  106. ^ 美机遭击落22名海豹队员丧生 或为杀拉登"元凶". 中國新聞網. 2011年8月7日 [2011年8月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4月7日) (中文(簡體)). 
  107. ^ 坠机致美国22名“海豹”成员丧生. 京華時報. 2011年8月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1月21日) (中文(簡體)). 
  108. ^ 美军最精锐部队遭塔利班袭击损失惨重 曾击毙本拉登. 新華網. 2011年8月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10月9日) (中文(簡體)). 
  109. ^ 109.0 109.1 拜登正式宣布撤军,超10万平民伤亡,美国“最漫长的战争”要结束了?. [2021-04-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7). 
  110. ^ Afghan Taliban Representatives, US Officials Meet in UAE. VOA. 2018-12-17 [2018-1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2). 
  111. ^ 911恐怖袭击18周年:伤亡惨重的美国和难以铲除的塔利班. BBC News 中文. [2020-1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07) (中文(簡體)). 
  112. ^ Taliban attack civilians to spread fear: Amnesty. Yahoo! News. 2007-04-19 [2022-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5-14). 
  113. ^ More than 1,000 Afghans protest Taliban killings. 2008-10-24 [2012-06-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13). 
  114. ^ UN: Taliban Responsible for 76% of Deaths in Afghanistan. The Weekly Standard. [2012-06-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1-02). 
  115. ^ AIHRC Calls Civilian Deaths War Crime. [2011-0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9). 
  116. ^ Afghan commander’s aide blames deaths on Taliban. The Washington Times. 2009-05-12 [2022-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5-17) (美國英語). 
  117. ^ 联阿援助团报告:2014年阿富汗平民伤亡上升22%. 聯合國新聞. 2015-02-18 [2020-08-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8) (中文(簡體)). 
  118. ^ 联合国报告:2017年阿富汗冲突造成1万多名平民伤亡. 聯合國新聞. 2018-02-15 [2020-08-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15) (中文(簡體)). 
  119. ^ 阿富汗:平民伤亡连续第六年超过1万人. 聯合國新聞. 2020-02-22 [2020-08-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7) (中文(簡體)). 
  120. ^ 联合国:今年头六个月阿富汗共有3458名平民伤亡. 聯合國新聞. 2020-07-27 [2020-08-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30) (中文(簡體)). 
  121. ^ 特朗普叫停与塔利班谈判 阿富汗安全形势骤然紧张. [2019-09-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6). 
  122. ^ Knaus, Christopher. Australian special forces involved in murder of 39 Afghan civilians, war crimes report alleges. The Guardian. 2020-11-19 [2020-11-19]. ISSN 0261-307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3) (英國英語). 
  123. ^ Human and Budgetary Costs of Afghan War, 2001-2022.pdf (PDF). WAT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AND PUBLIC AFFAIRS. [2022-11-1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09-25). 
  124. ^ Welle (www.dw.com), Deutsche. 遣返阿富汗难民阻力大 警察也不愿干 | DW | 24.01.2018. DW.COM. [2020-08-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06) (中文(中國大陸)). 
  125. ^ 德国将遣返新一批阿富汗难民. amp.dw.com. [2020-08-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6). 
  126. ^ 伊朗向境内阿富汗难民儿童提供教育机会 难民署呼吁提供更多国际支持. 聯合國新聞. 2019-12-06 [2020-08-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07) (中文(簡體)). 
  127. ^ 阿富汗:毒品的主要原产地. 2001-10-05 [2020-08-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4-04-10) (英國英語). 
  128. ^ Afghan opium fuels 'global chaos'. 2009-10-21 [2020-08-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0-28) (英國英語). 
  129. ^ 联合国:阿富汗鸦片生产创新高 湄公河流域国家讨论应对冰毒挑战. 聯合國新聞. 2018-05-21 [2020-08-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1) (中文(簡體)). 
  130. ^ Permanent U.S. bases? Afghans see an election issue. 2005-04-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07) (英語). 
  131. ^ Afghan Poll 2009 (PDF). BBC新聞. [2011-08-0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1-09-07) (英語). 
  132. ^ Gopal, Anand. Karzai Aides, Tribal Leaders Say Surge Is Wrong Strategy. 華爾街日報. 2009-12-01 [2014-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10) (英語). 
  133. ^ Trofimov, Yaroslav. Karzai Divides Afghanistan in Reaching Out to Taliban. 華爾街日報. 2010-09-11 [2010-09-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9-12) (英語). 
  134. ^ Adams, Harold J. Protesters oppose sending more troops to Afghanistan. Louisville Courier-Journal英語The Courier-Journal. 2009-1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1-14) (英語). 
  135. ^ Anti-war protesters arrested outside West Point. WCAX.COM Local Vermont News, Weather and Sports. Wcax.com英語WCAX-TV. [2010-02-09] (英語). [失效連結]
  136. ^ 央視-巴解向国际刑事法院提交对以文件. [2018-09-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12). 
  137. ^ 国际法庭想调查美国人战争罪?. [2018-09-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12). 
  138. ^ ICC prosecutor leaves US forces out of new Afghanistan probe. www.aljazeera.com. [2022-04-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03) (英語). 
  139. ^ 国际刑事法院重启调查阿塔战争罪 排除调查美国罪行遭批评. world.huanqiu.com. [2022-04-25]. 
  140. ^ BBC調查:英國特種空勤團多次殺害阿富汗被拘者. [2022-10-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04). 
  141. ^ 澳大利亞精銳部隊「曾殺害阿富汗平民」:射擊囚犯完成首殺「放血」,放置武器掩蓋犯罪. [2022-10-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2). 
  142. ^ 美軍誤炸死10阿人 五角大樓不處分. [2022-10-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20). 

外部連結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