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茲韋列夫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http://images.weserv.nl/?url=//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c/cd/Zh_conversion_icon_m.svg/35px-Zh_conversion_icon_m.svg.png)
![]() 2022年蒙特卡洛大师赛上的兹韦列夫 | |
外號 | Sascha |
---|---|
國家/地區 | ![]() |
居住地 | ![]() |
出生 | ![]() | 1997年4月20日
身高 | 1.98米(6英尺6英寸) |
體重 | 90公斤(198英磅) |
教練 | 亞歷山大·茲韋列夫 |
轉職業年 | 2013年 |
持拍 | 右手持拍(雙手反拍) |
職業獎金 | $51,715,361美元(網球史上第五) |
單打成績 | |
職業戰績 | 471–199(70.3%) |
冠軍頭銜 | 23 |
最高排名 | 第2名(2022年6月13日) |
現今排名 | 第2名(2025年2月3日) |
大滿貫單打成績 | |
澳網 | 亞軍 (2025) |
法網 | 亚军 (2024) |
溫網 | 第四輪(2017、2021、2024) |
美網 | 亞軍 (2020) |
其他大型單打賽事 | |
ATP总决赛 | ![]() |
奧運會 | ![]() |
雙打成績 | |
職業戰績 | 69–80(46.31%) |
冠軍頭銜 | 2 |
最高排名 | 第68名(2019年3月18日) |
大滿貫雙打成績 | |
法網 | 第一輪(2016) |
團體成績 | |
戴维斯杯 | 八強(2018) |
霍普曼盃 | 亞軍(2018、2019) |
联合杯 | 冠军(2024) |
最近更新日期:2025年2月3日 |
「Zverev」的各地常用譯名 | |
---|---|
中国大陸 | 兹韦列夫 |
臺灣 | 茲韋列夫[1] |
香港 | 施華利夫 施禾利夫 施維列夫 |
澳門 | 薛華利夫[2] |
亚历山大·“萨沙”·兹韦列夫(德語:Alexander „Sascha“ Zverev,1997年4月20日—)是德國職業網球運動員[3][4],職業生涯ATP单打排名世界第二,自2017年7月以来一直稳居前十名。擁有23座单打冠军頭銜,包括七項大師賽和兩次年終總決賽。兹韦列夫在2018年終总决赛成为十年来最年轻的奪冠選手。在東京奧運獲得德國首面網球男子單打金牌。在2020年美国公开赛首度打進大满贯决赛,但最終输给多米尼克·蒂姆而獲得亚军。
兹韦列夫曾在青少年世界排名第一,是2014年澳網青少年組的冠軍。轉职业後也早早就有所突破,在17岁时成为史上最年轻的ATP挑戰賽冠军得主之一。20岁前已赢得两个ATP巡回赛冠军,成為自2008年馬林·契利奇之後首位未滿20歲的冠軍得主。20岁时成为自諾瓦克·喬科維奇以来最年轻进入ATP排名前20的球员。
兹维列夫身高1.98米(6英尺6英寸),与其他身高相同的球员不同,他回球好于发球。尽管如此,他的发球仍然出色,时速可达230公里(145英里),但二次发球時速通常只能达到时速140公里(86英里)。
兹维列夫被網壇三巨頭赞为潜在的继任者之一。拉斐爾·拿度称他为“明显可能成为未来的世界第一”[5],而德约科维奇则说:“希望他能超越我。”[6]
成長背景
1997年,茲維列夫出生於德國漢堡。父親亞歷山大(Alexander Sr.)與母親伊莉納(Irina)是前網球選手,都曾為蘇聯效力。他的哥哥米沙·茲韋列夫也是職業網球選手,最高世界排名第25位。
青少年生涯
茲維列夫在2013年10月至2014年6月間是青少年組排名第一的選手。在當時完成了青少年男子單打96勝35敗的紀錄。
茲維列夫2013年在法網青少年組決賽輸給了克里斯蒂安·加林、溫網青少年組第三輪出局、美網青少年組在四強敗給當屆冠軍博爾納·丘里奇。2014年,茲維列夫以第一種子的身分在決賽打敗第二種子斯特凡·科茲洛夫,贏得澳網青少年組冠軍。
職業生涯
2014:挑戰賽冠軍、500賽四強
2014年,茲維列夫在澳網青少年組奪冠後將重心轉向職業,但前五場賽事均未能打進會內賽,直到5月以外卡參加海爾布隆內卡河盃取得挑戰賽首場勝利。
7月於布倫斯威克舉辦的儲蓄銀行盃打敗三位排名前100名的選手,贏得生涯首座ATP挑戰賽冠軍。第一輪打敗了世界排名87名的托比亞斯·卡姆克,四強打敗排名56名的頭號種子安德烈·戈盧別夫,決賽打敗89名的保羅-亨利·馬蒂厄。以17歲2個月的年齡,成為伯納德·托米奇(2009年)之後最年輕拿到挑戰賽冠軍的選手。
接連兩週再以外卡參加斯圖加特站以及漢堡站。儘管斯圖加特首輪以兩盤搶七輸給當屆亞軍盧卡斯·拉索爾,但在漢堡打敗羅賓·哈塞贏得ATP巡迴賽首場勝利,第二輪更首次戰勝世界排名前20名的球員米哈伊爾·尤日尼,準決賽不敵大卫·费雷尔將生涯最佳成績推進至四強。
2015:世界前100
2015年賽季初,茲維列夫受限排名未能直接進入ATP巡迴賽的會內賽,3月在邁阿密大師賽從會外賽晉級,打敗山姆·格羅斯取得大師賽首場勝利,但次輪再次輸給拉索爾。
5月紅土賽季,與哥哥米沙在巴伐利亞站首闖雙打決賽。並在海爾布隆贏得第二個挑戰者冠軍後,首次進入ATP排名前100。
6月,在溫布頓網球錦標賽首次憑藉排名獲得大滿貫參賽資格,並以五盤戰勝泰穆拉茲·加巴什維利取得大滿貫首場勝利。
在7月排名跌出百名外的茲維列夫,以瑞典公開賽、華盛頓公開賽四強和八強的成績,確保了美網會內賽資格;可惜首輪不敵同胞選手菲利普·科爾施賴伯。年終以世界排名第83作收,為當年度最年輕的百強球員,被評為ATP明日之星。
2016:巡迴賽冠軍、世界前20
![](http://images.weserv.nl/?url=//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c/c7/Zverev_A._US16_%2826%29_%2829236284193%29.jpg/170px-Zverev_A._US16_%2826%29_%2829236284193%29.jpg)
2016年,茲維列夫首場賽事澳洲網球公開賽開局就遭世界第二的安迪·穆雷直落三淘汰,三盤僅拿六局。隨後的法國南部公開賽單打四強(在第二輪戰勝當時排名第13的馬林·西利奇),和哥哥搭檔雙打則二度進入決賽。
3月,在印地安泉大師賽連過格里戈尔·迪米特洛夫、吉爾·西蒙兩名前30的選手晉級第四輪,但對陣拉斐爾·納達爾在決勝盤握有領先優勢情況下,錯失賽末點且丟失後續15分中的14分最終吞敗;對此茲維列夫認為「我錯失了整場比賽中可能最容易的一次擊球機會。」。而後在尼斯公開賽、法國網球公開賽兩度敗給多米尼克·蒂姆。尼斯是茲維列夫首次打進巡迴賽單打決賽,法網第三輪則創大滿貫最佳成績。
6月草地賽季,哈雷公開賽準決賽戰勝世界第三的羅傑·費德勒,終結費德勒在哈雷連續十次進入決賽的紀錄,也是繼穆雷之後第一個擊敗費德勒的青少年選手;可惜最終不敵同胞弗洛里安·邁爾,獲得亞軍。賽後進到前30名,溫網首次取得大滿貫種子席次(24號),第三輪輸給托馬什·貝爾迪赫,追平5月在法網的成績。
8月,加拿大及辛辛那提兩場大師賽均止步首輪,在美國公開賽系列賽華盛頓站再次進到四強,但美網第二輪輸給丹·埃文斯。
9月,在聖彼得堡公開賽奪得生涯ATP巡迴賽座首冠。準決賽中首次擊敗貝爾迪赫,在決賽第三盤0-3 落後情況下逆轉戰勝斯坦·瓦林卡。
10月,在中國公開賽取得與蒂姆第四次交手的首勝,成為鲍里斯·贝克尔(1986年)之後,第一個連續三次戰勝排名前十的青少年選手。
2017:兩座大師賽冠軍、世界第三
2017年,茲維列夫1月在澳網與納達爾激戰五盤落敗。隨後在法國南部公開賽獲單雙打(與哥哥搭檔)雙料冠軍。3月在邁阿密擊敗賽會頭號種子瓦林卡首度打進大師賽八強,然而連同月初的印地安泉兩場大師賽敗給尼克·基里奧斯。
5月紅土賽季,先後贏得巴伐利亞和2017年羅馬大師賽兩座冠軍。羅馬擊敗諾瓦克·喬科維奇,成為自喬科維奇(2007年)以來最年輕的大師賽冠軍,也是首位1990年後出生的大師賽冠軍。排名更首度進到前十。然而卻在法網首輪告負。
時隔一年,於6月的哈雷公開賽單打決賽再次對陣費德勒,可惜本次未能勝出;雙打部分同樣獲得亞軍。溫網則將大滿貫成績推進至第四輪(五盤輸給前一屆亞軍米洛斯·拉奧歷)。
8月,再獲華盛頓及加拿大兩座冠軍。加拿大決賽擊敗羅傑·費德勒,成為自2007年大衛·納爾班迪安後,再有四巨頭以外的球員能在同一賽季擁有多個大師賽冠軍頭銜;值得一提的是在對陣里夏爾·加斯凱首輪比賽茲維列夫一共化解對手三個賽末點。
儘管獲得了2017 Next Generation ATP Finals參賽資格,但茲維列夫選擇專注於年終賽;小組賽對陣費德勒、西利奇和傑克·索克,取得一勝兩負未能晉級四強。 在賽前一度排名世界第三,最終以年終第四、全年決賽五勝一負締佳績結束賽季。
2018:年終賽冠軍、法網八強
2018年,茲維列夫儘管全年都保持世界前五,但大滿貫仍沒能突破。澳網爆冷輸給排名59的新生代總決賽冠軍鄭泫後,直到4月邁阿密才打入本年首場決賽,最終還是輸給了從未獲得大師賽冠軍的美國選手約翰·伊斯內爾。
5月,在馬德里再次戰勝蒂姆,收穫生涯的第三個大師賽冠軍,也成為四巨頭之外唯一達成大師賽三冠的現役球員。另外在蒙地卡羅和羅馬則打進四強以及決賽,其中羅馬儘管決勝盤率先破納達爾發球局仍輸掉本場比賽,未能再次背靠背連續贏得兩場大師賽冠軍。
從巴伐利亞成功衛冕到羅馬決賽,茲維列夫戰績為13連勝。法網洗刷去年首輪失利陰霾,首次闖入大滿貫賽事八強,儘管未能取得對戰蒂姆二連勝(當時蒂姆以四勝兩負領先)但仍為紅土賽季畫上圓滿句點。
8月,成功衛冕的華盛頓為茲維列夫賽季下半年(年終賽之前)唯一的單打決賽;雙打則在巴塞爾獲得亞軍。溫網和美網均在第三輪失利。
連續兩年同時獲得新生代總決賽和年終總決賽參賽資格的茲維列夫,再次只參加後者賽事。四強直落二擊敗費德勒,並在決賽對喬科維奇成功復仇(兩人在小組賽對戰由喬科維奇勝出),贏得職業生涯第十個,也是至今最重要的一個冠軍。自1995年鲍里斯·贝克尔後首位贏得年終賽冠軍的德國人。
2020:澳網四強、美網决赛
2020年,茲維列夫在澳網一盘未丢进入1/4决赛,並以四盘击败瓦林卡首次打进大满贯半决赛,但输给蒂姆。
2月,作為二號種子在墨西哥第二輪爆冷輸給資格賽選手托米·保羅後,從3月至8月皆受到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影響而暫停巡迴賽事。
9月,在美網1/4决赛四盘击败博爾納·丘里奇後,半决赛讓二追三戰勝巴勃羅·卡雷尼奧·布斯塔。然而首次的大满贯决赛再次遇上蒂姆,茲維列夫握有兩盤領先優勢仍在最后一盘的抢七决胜局中输掉,屈居亚军。蒂姆成为公开赛时代首位在美網决赛落后两盘但最终获胜的球员,兩人對戰成績差距拉大至蒂姆的八勝兩負。之後在兩度延期的法網第四輪輸給揚尼克·辛納。
10月,連續在两场科隆賽事(受疫情影響而新增)奪冠,直落二分別擊敗費利克斯·奧熱-阿利亞西姆和迪亞哥·施瓦茲曼。随后巴黎大師賽半决赛连下两盘击败拿度,但决赛三盘输给丹尼爾·梅德韋傑夫。
兹韦列夫ATP总决赛在小组赛阶段被淘汰,三盘战胜施瓦茨曼後,输给了喬科維奇和最终的冠军梅德韋傑夫。
2021:奧運金牌、第四座大师赛和第二座年終賽冠軍:
2022:法網四強,腳傷錯過溫網
法國網球公開賽上四強對陣拉斐爾納達爾,腳踝扭傷,錯過了溫布頓網球公開賽以及美國網球公開賽
2023:重返法網四強
傷病復出後狀態反覆,在法國網球公開賽四強不敵卡斯珀·魯德,無緣決賽。溫布頓網球公開賽在晉級八強後亦不敵新世代實力突出的卡洛斯·阿尔卡拉斯,八強止步。
2024:法網決賽
2025:澳網決賽
生涯統計
大滿貫與年終賽年表
- 指引:
W | F | SF | QF | #R | RR | LQ (Q#) | A | P | Z# | PO | SF-B | F-S | G | NMS | NH | NQ |
W:冠軍;F:亞軍;SF:四強;QF:八強;#R:前四輪;RR:小組賽;LQ:止步資格賽;A:缺席;P:比赛延期;Z#:戴维斯杯/联合会杯组别赛(#表示级别);PO:參與戴維斯盃/联合会杯附加赛;SF-B:奧運會銅牌;F-S:奧運會銀牌;G:奧運會金牌;NMS:非ATP1000大師賽系列;NH:該賽事本年度未舉行;NQ:未入圍。
統計至2025年澳洲網球公開賽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2020 | 2021 | 2022 | 2023 | 2024 | 2025 | 奪冠率 | 勝–負 | 勝率 | ||||
---|---|---|---|---|---|---|---|---|---|---|---|---|---|---|---|---|---|---|---|
大滿貫賽事 | |||||||||||||||||||
澳網 | A | A | Q1 | 1R | 3R | 3R | 4R | SF | QF | 4R | 2R | SF | F | 0 / 10 | 31–10 | 76% | |||
法網 | A | A | Q2 | 3R | |1R | QF | QF | 4R | SF | SF | SF | F | 0 / 9 | 34–9 | 79% | ||||
溫網 | A | A | 2R | 3R | 4R | 3R | 1R | NH | 4R | A | 3R | 4R | 0 / 8 | 16–8 | 67% | ||||
美網 | A | Q2 | 1R | 2R | 2R | 3R | 4R | F | SF | A | QF | QF | 0 / 9 | 26–9 | 74% | ||||
勝–負 | 0–0 | 0–0 | 1–2 | 5–4 | 6–4 | 10–4 | 10–4 | 14–3 | 17–4 | 8–2 | 12–4 | 18–4 | 6–1 | 0 / 36 | 107–36 | 75% | |||
ATP年終賽 | |||||||||||||||||||
總決賽 | DNQ | RR | W | SF | RR | W | DNQ | RR | SF | 2 / 7 | 17–10 | 63% | |||||||
國家代表 | |||||||||||||||||||
奧運 | NH | A | NH | G | NH | QF | NH | 1 / 2 | 9–1 | 90% | |||||||||
數據統計 |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2020 | 2021 | 2022 | 2023 | 2024 | 2025 | 奪冠率 | 勝–負 | 勝率 | ||||
參賽數 | 1 | 6 | 17 | 23 | 25 | 21 | 24 | 9 | 18 | 10 | 26 | 21 | 1 | 202 | |||||
冠軍/決賽 | 0 | 0 | 0 | 1 / 3 | 5 / 6 | 4 / 6 | 1 / 3 | 2 / 4 | 6 / 6 | 0 / 2 | 2 / 2 | 2 / 4 | 0 / 1 | 23 / 37 | |||||
硬地勝負 | 0–0 | 0–1 | 5–10 | 25–15 | 32–15 | 37–13 | 26–14 | 25–10 | 41–9 | 12–5 | 30–18 | 40–13 | 8–1 | 15 / 120 | 281–124 | 69% | |||
紅土勝負 | 0–1 | 4–5 | 4–3 | 13–7 | 16–4 | 21–4 | 16–8 | 3–1 | 14–4 | 17–5 | 20–7 | 23–6 | 8 / 62 | 151–55 | 73% | ||||
草地勝負 | 0–0 | 0–0 | 5–4 | 6–2 | 9–3 | 2–2 | 2–3 | 0–0 | 4–2 | 0–0 | 5–2 | 6–2 | 0 / 20 | 39–20 | 66% | ||||
勝–負 | 0–1 | 4–6 | 14–17 | 44–24 | 57–22 | 60–19 | 44–25 | 28–11 | 59–15 | 29–10 | 55–27 | 69–21 | 23 / 202 | 471–199 | 70% | ||||
勝率 | 0% | 40% | 45% | 65% | 72% | 76% | 64% | 72% | 80% | 74% | 67% | 77% | 89% | 70% | |||||
年終排名 | 809 | 136 | 83 | 24 | 4 | 4 | 7 | 7 | 3 | 12 | 7 | 2 | 總獎金 $51,715,361 |
大師賽
最佳成績(年份) | 奪冠率 | 勝–負 | 勝率 | ||
---|---|---|---|---|---|
印地安泉 | QF | 2021、2024 | 0 / 8 | 13–8 | 62% |
邁阿密 | F | 2018 | 0 / 9 | 17–9 | 65% |
蒙地卡羅 | SF | 2018、2022 | 0 / 8 | 14–8 | 64% |
馬德里 | W | 2018、2021 | 2 / 7 | 23–5 | 82% |
義大利 | W | 2017、2024 | 2 / 8 | 24–6 | 80% |
加拿大 | W | 2017 | 1 / 6 | 12–5 | 71% |
辛辛那提 | W | 2021 | 1 / 9 | 12–8 | 60% |
上海 | F | 2019 | 0 / 6 | 12–6 | 67% |
巴黎 | W | 2024 | 1 / 7 | 19–6 | 76% |
主要賽事決賽/獎牌戰
大滿貫
單打:3次(3亞軍)
賽果 | 年份 | 賽事 | 場地 | 對手 | 比分 |
負 | 2020 | 美國網球公開賽 | 硬地 | ![]() |
6–2, 6–4, 4–6, 3–6, 6–7(6–8) |
負 | 2024 | 法國網球公開賽 | 紅土 | ![]() |
3–6, 6–2, 7–5, 1–6, 2–6 |
負 | 2025 | 澳洲網球公開賽 | 硬地 | ![]() |
3–6, 6–7(4–7), 3–6 |
年終賽
單打:2次(2冠軍)
賽果 | 年份 | 賽事 | 場地 | 對手 | 比分 |
勝 | 2018 | 倫敦ATP年終總決賽 | 室內硬地 | ![]() |
6–4、6–3 |
勝 | 2021 | 都靈ATP年終總決賽 | 室內硬地 | ![]() |
6–4、6–4 |
奧運
單打:1次(金牌)
賽果 | 年份 | 賽事 | 場地 | 對手 | 比分 |
金 | 2021 | 東京奧運 | 硬地 | ![]() |
6–3、6–1 |
ATP巡迴賽
單打:37次(23冠)
|
|
|
賽果 | 勝–負 | 日期 | 賽事 | 級别 | 場地類型 | 對手 | 比分 |
---|---|---|---|---|---|---|---|
負 | 0–1 | 2016年5月 | 法國尼斯公開賽 | 250賽 | 紅土 | ![]() |
4–6、6–3、0–6 |
負 | 0–2 | 2016年6月 | 德國哈雷網球公開賽 | 500賽 | 草地 | ![]() |
2–6、7–5、3–6 |
勝 | 1–2 | 2016年9月 | 俄羅斯聖彼德堡公開賽 | 250賽 | 室內硬地 | ![]() |
6–2、3–6、7–5 |
勝 | 2–2 | 2017年2月 | 法國蒙皮立公開賽 | 250賽 | 室內硬地 | ![]() |
7–6(7–4)、6–3 |
勝 | 3–2 | 2017年5月 | 德國BMW公開賽 | 250賽 | 紅土 | ![]() |
6–4、6–3 |
勝 | 4–2 | 2017年5月 | 義大利羅馬大師賽 | 大師賽 | 紅土 | ![]() |
6–4、6–3 |
負 | 4–3 | 2017年6月 | 德國哈雷網球公開賽 | 500賽 | 草地 | ![]() |
1–6、3–6 |
勝 | 5–3 | 2017年8月 | 美國華盛頓公開賽 | 500賽 | 硬地 | ![]() |
6–4、6–4 |
勝 | 6–3 | 2017年8月 | 加拿大蒙特婁大師賽 | 大師賽 | 硬地 | ![]() |
6–3、6–4 |
負 | 6–4 | 2018年4月 | 美國邁阿密公開賽 | 大師賽 | 硬地 | ![]() |
7–6(7–4)、4–6、4–6 |
勝 | 7–4 | 2018年5月 | 德國BMW公開賽 (2) | 250賽 | 紅土 | ![]() |
6–3、6–3 |
勝 | 8–4 | 2018年5月 | 西班牙馬德里大師賽 | 大師賽 | 紅土 | ![]() |
6–4、6–4 |
負 | 8–5 | 2018年5月 | 義大利公開賽 | 大師賽 | 紅土 | ![]() |
1–6、6–1、3–6 |
勝 | 9–5 | 2018年8月 | 美國華盛頓公開賽 (2) | 500賽 | 硬地 | ![]() |
6–2、6–4 |
勝 | 10–5 | 2018年11月 | 英國ATP年終總決賽 | 年終賽 | 室內硬地 | ![]() |
6–4、6–3 |
負 | 10–6 | 2019年3月 | 墨西哥公開賽 | 500賽 | 硬地 | ![]() |
3–6、4–6 |
勝 | 11–6 | 2019年5月 | 瑞士日內瓦公開賽 | 250賽 | 紅土 | ![]() |
6–3、3–6、7–6(10–8) |
負 | 11–7 | 2019年10月 | 中國上海大師賽 | 大師賽 | 硬地 | ![]() |
4–6、1–6 |
負 | 11–8 | 2020年9月 | 美國網球公開賽 | 大滿貫 | 硬地 | ![]() |
6–2、6–4、4–6、3–6、6–7(6–8) |
勝 | 12–8 | 2020年10月 | 德國科隆室内賽 | 250賽 | 室內硬地 | ![]() |
6–3、6–3 |
勝 | 13–8 | 2020年10月 | 德國科隆錦標賽 | 250賽 | 室內硬地 | ![]() |
6–2、6–1 |
負 | 13–9 | 2020年11月 | 法國巴黎大師賽 | 大師賽 | 室內硬地 | ![]() |
7–5、4–6、1–6 |
勝 | 14–9 | 2021年3月 | 墨西哥公開賽 | 500賽 | 硬地 | ![]() |
6–4、7–6(7–3) |
勝 | 15–9 | 2021年5月 | 西班牙馬德里大師賽 (2) | 大師賽 | 紅土 | ![]() |
6–7(8–10)、6–4、6–3 |
勝 | 16–9 | 2021年7月 | 日本東京奧運 | 奧運 | 硬地 | ![]() |
6–3、6–1 |
勝 | 17–9 | 2021年8月 | 美國辛辛那提大師賽 | 大師賽 | 硬地 | ![]() |
6–2、6–3 |
勝 | 18–9 | 2021年10月 | 奧地利維也納公開賽 | 500賽 | 室內硬地 | ![]() |
7–5、6–4 |
勝 | 19–9 | 2021年11月 | 義大利ATP年終總決賽 (2) | 年終賽 | 室內硬地 | ![]() |
6–4、6–4 |
負 | 19–10 | 2022年2月 | 法國蒙皮立公開賽 | 250賽 | 室內硬地 | ![]() |
4–6、3–6 |
負 | 19–11 | 2022年5月 | 西班牙馬德里大師賽 | 大師賽 | 紅土 | ![]() |
3–6、1–6 |
勝 | 20–11 | 2023年7月 | 德國漢堡歐洲公開賽 | 500賽 | 紅土 | ![]() |
7–5、6–3 |
勝 | 21–11 | 2023年9月 | 中國成都公開賽 | 250賽 | 硬地 | ![]() |
6–7(2–7)、7–6(7–5)、6–3 |
勝 | 22–11 | 2024年5月 | 義大利公開賽 (2) | 大師賽 | 紅土 | ![]() |
6–4、7–5 |
負 | 22–12 | 2024年6月 | 法國網球公開賽 | 大滿貫 | 紅土 | ![]() |
3–6、6–2、7–5、1–6、2–6 |
負 | 22–13 | 2024年7月 | 德國漢堡歐洲公開賽 | 500賽 | 紅土 | ![]() |
3–6、6–3、6–7(1–7) |
勝 | 23–13 | 2024年11月 | 法國巴黎大師賽 | 大師賽 | 室內硬地 | ![]() |
6–2、6–2 |
負 | 23–14 | 2025年1月 | 澳洲網球公開賽 | 硬地 | 大滿貫 | ![]() |
3–6, 6–7(4–7), 3–6 |
雙打:8次(2冠)
|
|
|
賽果 | 勝–負 | 日期 | 賽事 | 級别 | 場地類型 | 搭檔 | 對手 | 比分 |
---|---|---|---|---|---|---|---|---|
負 | 0–1 | 2015年5月 | 德國巴伐利亞國際網球錦標賽 | 250賽 | 紅土 | ![]() |
![]() ![]() |
6–4、1–6、[5–10] |
負 | 0–2 | 2016年2月 | 法國南部網球公開賽 | 250賽 | 室內硬地 | ![]() ![]() |
5–7、6–7(4–7) | |
勝 | 1–2 | 2017年2月 | 法國南部網球公開賽 | 250賽 | 室內硬地 | ![]() ![]() |
6–4、6–7(3–7)、[10–7] | |
負 | 1–3 | 2017年6月 | 德國哈雷網球公開賽 | 500賽 | 草地 | ![]() ![]() |
7–5、3–6、[8–10] | |
負 | 1–4 | 2018年6月 | 德國哈雷網球公開賽 | 500賽 | 草地 | ![]() ![]() |
6–7(1–7)、4–6 | |
負 | 1–5 | 2018年10月 | 瑞士室內網賽 | 500賽 | 室內硬地 | ![]() ![]() |
2–6、5–7 | |
勝 | 2–5 | 2019年3月 | 墨西哥網球公開賽 | 500賽 | 硬地 | ![]() ![]() |
2–6、7–6(7–4)、[10–5] | |
負 | 2–6 | 2024年4月 | 法國蒙特卡洛網球大師賽 | 大師賽 | 紅土 | ![]() |
![]() ![]() |
7–5、3–6、[5–10] |
參考資料
- ^ 林沂鋒(譯者); 張佑之(核稿). 男網好手茲韋列夫談心理壓力 大眾關注很難熬. cna.com.tw (法国巴黎). 中央社. 2022-05-26 [2023-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7).
- ^ 美網:艾卡拿斯直落三盤擊敗薛華利夫,晉身男單四強. 澳門廣播電視股份有限公司. 2023-09-07 [2023-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07).
- ^ Alexander Zverev ATP Profile. ATP. [4 Jul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12).
- ^ Alexander Zverev ITF Tennis Pro Circuit Profile. ITF Tennis. [4 Jul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25).
- ^ 存档副本. www.wimbledon.com. [2021-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7).
- ^ Benge, James. Djokovic hopes Zverev surpasses his career haul. www.standard.co.uk. 2018-11-19 [2021-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7) (英语).
- ^ Zverev beats eight-time champion Federer at Gerry Weber Open. Tennis.com. 2016-06-18 [2018-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6).
- ^ Zverev Dethrones Federer In Halle, Sets Mayer Final. ATP Tour. 2016-06-18 [2018-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30).
獎項 | ||
---|---|---|
前任:![]() |
ATP明日之星![]() |
繼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