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屬敘利亞及黎巴嫩託管地
法屬敘利亞及黎巴嫩託管地 Mandat français sur la Syrie et le Liban | |||||||||||||
---|---|---|---|---|---|---|---|---|---|---|---|---|---|
1920年—1946年 | |||||||||||||
地位 | 法国托管地 | ||||||||||||
首都 | 大馬士革 | ||||||||||||
常用语言 | 法語(官方)、阿拉伯語 | ||||||||||||
宗教 | 伊斯蘭教 | ||||||||||||
历史时期 | 戰間期 | ||||||||||||
• 進行託管 | 1920年4月25日 | ||||||||||||
• 法军攻占大马士革 | 1920年7月25日 | ||||||||||||
• 建立聯邦 | 1922年6月 | ||||||||||||
• 大馬士革與阿勒颇合併 | 1946年5月25日 | ||||||||||||
• 敘利亞獨立條約 | 1936年3月-9月 | ||||||||||||
• 敘利亞獨立 | 1946年4月17日 | ||||||||||||
ISO 3166码 | SY | ||||||||||||
| |||||||||||||
今属于 | 叙利亚 黎巴嫩 土耳其 |
历史系列条目 |
---|
叙利亚历史 |
史前時代 |
青銅時期 |
古代 |
中世紀 |
|
現代早期 |
|
現代 |
相關條目 |
時間軸 |
亚洲主题 历史主题 |
法屬敘利亞及黎巴嫩託管地是國際聯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將原鄂圖曼帝國的阿拉伯區域部分領土委託法國治理的地區。其範圍分為阿勒坡州、大馬士革州、阿拉維州、賈巴爾·德魯茲州、大黎巴嫩州。現今屬於土耳其哈塔伊省、敘利亞、黎巴嫩。
歷史
敘利亞王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費薩爾在巴黎和會中提出阿拉伯人的主張,要求實現民族自決的承諾,建立阿拉伯國家。1919年1月,代表敘利亞、黎巴嫩、巴勒斯坦和外約旦的人士在大馬士革召開會議,通過決議,提出成立包括巴勒斯坦在內的敘利亞王國、拒絕任何委任統治等要求;唯列強對此意見不一,最後同意派遣委員會前往調查。但最後僅美國有實際派出,英法兩國則未行動。調查報告顯示敘人一致要求獨立,願意接受英美之協助,但反對法國介入。1920年聖萊姆會議決定將原先鄂圖曼帝國的阿拉伯屬地劃分為A級委任統治地,由法國取得對敘黎兩地之託管權,英國則負責託管伊拉克和巴勒斯坦。至此阿拉伯的大一統願望破滅。
四個月後,鄂圖曼帝國簽署《色佛爾條約》,正式放棄對阿拉伯人之統治,西方國家也展開託管。但激進的敘利亞議會反對這些安排,自行推舉費薩爾為「大敘利亞」的國王,統治「從陶魯斯到西奈半島之自然疆域」。法國當局見狀便向費薩爾下最後通諜,要求他接受委任統治;7月25日,法軍攻下大馬士革,強行控制敘利亞全境。他流亡至英國,後在英人安排下改出任伊拉克國王。9月1日,成立大黎巴嫩,敘利亞王國曇花一現的結束,法國展開託管。
託管
此時的敘利亞百廢待舉。委任統治當局遂開始進行基礎建設、設立衛生單位、學校等;同時敘黎兩地還建立關稅同盟。然而對大部分的敘利亞人而言,法國的委任統治實與殖民統治並沒有什麼不同:駐在當地之前三任高級專員均為軍事將領,而其他成員也多為過去法屬殖民地的官員。民族主義者和當局曾多次妥協,均告失敗。1928年立憲大會上所通過之憲草遭到駁回,而最終之憲章亦由當局所定奪。當局之憲法卻給予了宗教及區域分離運動無比能量,因為它採取分而治之的方法,將全境分為大馬士革、阿勒頗、德魯茲和阿拉威四大區域。
法國壓制了當地的民族主義運動,並推行法語和法國文化,增加當地之反抗力道,終於引起一連串的罷工和暴動。1925年從德魯茲點燃之暴亂迅速蔓延至各地,1927年法軍砲轟首都後才告平息。事後法人更換首長,改由非武人出任。次年1月,民族主義者在首都集會,譴責法國當局,並發表《泛阿拉伯宣言》。
1920年,基於平衡當地泛基督教、伊斯蘭教需要,將具有大量基督教人口的黎巴嫩地區,設為大黎巴嫩州。後於1943年獨立為黎巴嫩共和國。
1930年代,法國為拉攏土耳其以因應日漸浮現的德國威脅,將有大量土耳其人(約佔該地40%)分佈之亚历山大勒塔桑贾克(今土耳其哈塔伊省),於1938年經當地全民公投轉讓給土耳其,因而破壞敘利亞領土完整性,致使敘利亞更加憎恨法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納粹德國的宣傳進入敘利亞,敘人不排斥。法國惟恐民心思變,積極加強管制,引發人民不滿和猜忌。1939年當局首長普奧逕行廢止了持續在協商的《法敘條約》,接著更進一部控制。
1940年6月法國戰敗,敘利亞被德國的傀儡政權維希法國控制。1941年英屬巴勒斯坦及佔領了親德伊拉克的英軍入侵維希法國控制的敘利亞,至此敘利亞落入了盟軍手上,直到二戰完結。
獨立
敘利亞託管地
賽克斯-皮科協定允許法國佔據現今的敘利亞地區。1923年,法國正式託管敘利亞直到1943年,敘利亞宣佈獨立[1]。
行政
1920年,法國政府將託管地區細分為六個邦:
國旗 | 名稱 | 首都 | 建立 | 終結 | 現今 | 備註 |
---|---|---|---|---|---|---|
大馬士革邦 | 大馬士革 | 1920年 | 1924年 | 敘利亞 | ||
阿勒頗邦 | 阿勒頗 | 1920年 | 1924年 | 敘利亞 | ||
亞歷山大勒塔邦 | 安塔基亞 | 1921年 | 1938年 | 土耳其 | 1938年,哈塔伊共和國成立,並於1939年併入土耳其。 | |
阿拉威邦 | 拉塔基亞 | 1920年 | 1936年 | 敘利亞 | ||
德魯茲邦 | 蘇維達 | 1921年 | 1936年 | 敘利亞 | ||
大黎巴嫩邦 | 貝魯特 | 1920年 | 1943年 | 黎巴嫩 |
敘利亞各邦 |
---|
旗幟一覽
參考資料
- ^ Royal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Royal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Information Dept. The World Toda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第137頁 (英语).
- 周煦編著《敘利亞史》,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