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方言类电视节目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浙江方言電視
中國各地語言生活
方言電影史
方言童謠/民歌

方、语言電視廣播史
各地讀音字典

WikiProject:中國傳統聲音

浙江方言电视节目,最早兴起于1990年代,2000年代一度流行,后来受制于推广普通话运动逐渐衰微。

節目類型主要是吳語戲說新聞情景劇欄目劇),缺乏吳語綜藝節目吳語解說體育節目吳語電視劇。2007年起被廣電部門嚴限,每天最多能播3小時。

萌芽

1990年末美式英語劇《老友记》在浙江大熱,吳語電視劇卻大為遜色[1]
美式英語喜劇《猫和老鼠》的吳語譯製版2004年起被禁

浙江較早用吴语來戲說新聞(評書口吻講新聞)的電台節目是1994年杭州《阿通伯说新闻》,[2]吴语電視節目(不論類型)則萌芽於2003年。[3]1990年末美式英語情景喜劇《老友记》、《慾望城市》在浙江大熱,吳語電視劇卻大為遜色,儘管當年浙江98%以上為吴语人口。[4]2004年1月杭州电视台推出吳語的《阿六头说新闻》一炮而紅,[5][3]小學生口耳相傳。[6]在粤语地区的《外来媳妇本地郎》取得成功后[1],浙江各市在2004-2006年冒起数十檔新聞主持用母語戲說新聞、演員用母語演出情景劇欄目劇)的節目(詳見節目舉隅一節)。

2007年後被限制

播出時段,2007年起每個市最多6檔節目(電視台電台合計),每檔限每天半小時,換言之全市每天最多能播3小時,[7]而且「黄金时间晚上7点到9点电视台不得播出方言」,[8][7]捲起輿論。[9]另外少儿节目嚴限當地方言、普通话電視劇不得譯製為方言[7]

節目類型被广电总局連出禁令限制。2004年10月「一律不得播出」外國節目的漢語方言譯製片[10]矛頭指向風行全國地方電視台的《猫和老鼠英語譯吳語等版本,[11][12]為了應對,電視台改為譯製港產片(由粵語譯吳語),宁波电视台2005年10月啟播以吳語為電影配音的節目《阿国电影[註 1]。2005年再限制所有電視劇不得使用方言,[14][15]唯獨趙本山的辽北铁岭方言劇《馬大帥3》被放行播映,各省一片嘩然。[16][17][18]

说吴语的人2000年代占浙江省总人口的98%以上。[4]不過吳語節目被嚴加限制。浙江在2004年初-2007年7月播出42檔方言節目。[19]至2013年,中国大陸僅餘下30幾個方言節目。[20]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在2005年辦討論會,研究員紛紛認為方言節目只是市井化的调味品,「保护方言,我觉得为时过早,再过一百年以后再讨论这个问题」。[21]

節目

杭州游泳名將孙杨吳語杭州話極流利[22][23]。圖為2018年,他在家乡杭州杭州電視台訪問

類型

由於開拍電視劇需要許可證,加上2005年广电总局一刀切禁止吳語電視劇等「方言」電視劇,[14]方言節目主攻不屬電視劇的劇種——戲說新聞情景劇欄目劇),[註 2]缺乏吳語綜藝節目吳語解說體育節目和吳語電視劇。2017年,有學者指可以放寬漢語譯製片吳語綜藝節目,「优秀的电视剧和纪录片,如《琅琊榜》《舌尖上的中国》等,都可以提供方言对译配音版本,以增强优秀文化与广大人民群众的鲜活互动;还应适当增加方言影视娱乐节目,寓教于乐,利用明星嘉宾的影响和效应,引导年轻人重视方言」,[25]「要像爱护赵本山一样,爱护其他方言艺术家」。[26]

然而,認為吳語僅僅「只适合做一些轻松活泼或具有讽刺意味的社会题材」的題材偏見普遍存在,[3]對於此,有迴響指「应该正视母语文化复兴的现实,消除对母语文化的品味歧视。」[27][28]戲說新聞也非全然好評,有學者批評浙江「方言类新聞節目過分地還原生活,弱化了媒体的輿論引導功能」,[3][29]也有讚賞它关注浙江人民的生存状况和日常生活,展示民风,尊重浙江百姓的话语权。[30]

收視

年齡段 佔該節目觀眾
(2007年)[註 3]
4至14歲 4%
15至24歲 9%
25至34歲 12%-14%
35至44歲 18%-20%
45至54歲 27%-28%
55至64歲 17%-19%
65歲以上 8%-11%

在全盛期,不少學生要看完节目才睡。[6]。2006年被嚴管後學生觀眾減少,2007年收視調查見右表。其中杭州、宁波、温州、绍兴、台州的吳語戲說新聞節目家喻戶曉,這5個城市的主持担任了中国联通「如意通」品牌浙江代言人。[31][32]

成功原因

成功原因,首先是普遍受當地和外地人觀眾歡迎,包括杭州、[28]寧波、[33][34]台州。[35]来发讲啥西》尤受新寧波人喜歡,調查300戶寧波居民僅7%不贊成該節目,主要是「听惯了普通话会感到不习惯」。[33]亦有少數批評指「杭州方言类电视节目的增多会显出城市的小家子气,也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36][37]

電視台和觀眾的熱衷也是成功原因。地方電視台挽救了收視[3]觀眾而言,「方言文化产品能够给理解这种方言的人带来特有的快乐。快乐,就可以是唯一的理由,所以在地方电视台,拍摄和播放方言电视剧,是民众快乐的权利,它是文化权利的一种,就如民俗、宗教,它不需要太多功利的理由,精神上的快乐,可以成为它存在的全部意义。(略)广电局限制方言文化产品,就是用国家权力干涉人们这种快乐的方式。」[38][39]

節目舉隅

浙江吳語節目包括:嘉興今朝多看点[40]、宁波《来发讲啥西》(2005年2月1日-?)[40]舟山講撥儂聽》、绍兴师爷说新闻》(2005年1月-?)[40][41]温州百晓讲新闻》(2004年6月1日-?)[40][41]金华二十分可乐》(2006年1月8日-?)[42][40]及《新闻节节棒》、台州阿福讲白搭[35]杭州本塘第一剧》(2006年1月1日-2009年7月),[43]杭州我和你说》(2004年4月26日-?)[44]杭州我愛杭州佬》(2003年-2008年10月28日)[45]等。

社會影響

振興浙江非物質文化

浙江吳語台州話語音樣本。長期盛行於台州,至推普為止

1968年吳語劇團杭剧团剧员在文革時被打為牛鬼蛇神令剧团被撤消,杭劇消失41年。[30][46][47]2004年興起的戲說新聞節目融合了紹興平湖调蓮花落等浙江曲藝[41][48]節目又作專門介紹,促成杭剧团2009年復團、又促成多種吳語曲藝成為国家级非遗浙江省非遺[30]2011年吳語電視節目介绍浙江博物馆的館藏及浙江歷史,訪馆人數創歷史新高。[30][49]

吳語短暫復興

吳語電視全盛時期,在學生流傳甚廣。[3]學術研究普遍指出在家看電視對於語言習得的潛移默化,比學校的語言教學更有效。[50]在家裡也跟父母只講普通話的本地兒童(又參見無方言族),因看電視而重拾一些吳語單詞,例如寧波的吳語譯製片節目《阿國電影》和紹興的《师爷说新闻》甚受學習者喜愛。[51][41]

不過,2007年以來方言電視被廣電總局嚴限後漸漸式微。[20]浙江省檔案局副巡視員沈伟光在2012年指:「(吳語目前)往往局限在乡裡、家庭、弄堂裡,加深了认为方言仅是市井俚语的错觉;……造成的是吴方言的造词能力严重衰退,[註 4]……目前来看,吴方言很有可能会是中国主要方言中最早消失的一个,逐渐消失的声音亟待保护和传承。」[52]

相關條目

腳註

  1. ^ 原先僅為《天然舞台》節目的欄目,在10月31日獨立成一檔節目。[13]
  2. ^ 在中國大陸,电视剧的投拍、播出,需要先獲得「製作許可證」與「發行許可證」,但欄目劇不需要,所以欄目劇能邊拍邊播。這些欄目劇不限於方言節目,還包括央视社会与法频道《普法欄目劇》等。[24]
  3. ^ CSM媒介研究統計2007年上半年《阿六头说新闻》和《我和你說》節目的收視[3]
  4. ^ 關於浙江吳語衰退的新聞,另見:

引用來源

  1. ^ 1.0 1.1 50万元年薪招聘总编导 浙江全力打造情景喜剧. 东方网——轉自每日商报. 2005-09-21 [2021-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5). 
  2. ^ [钱塘文化艺术导师]阿通伯: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搜狐——轉自钱塘文化. 2017-08-15.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李军林. 方言类新闻节目热播存在的问题、成因与对策——以〈阿六头说新闻〉为个案. 《新闻知识》. 2011, (9).  湖南工业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
  4. ^ 4.0 4.1 方言类节目引出的争议. 浙江日报. 2005-04-07.  轉載至方言类节目引出的争议.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官網. 2005-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3). 说吴语的人占全省总人口的98%以上 
  5. ^ 在杭州你可能没听过“小热昏”,但一定知道《阿六头说新闻》. 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2019-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3). 
  6. ^ 6.0 6.1 李稹. 荧屏方言热的冷思考. 《观察与思考》. 2006, (4).  全文公開於:李稹. 荧屏方言热的冷思考. 新浪財經. 2006-02-20 [2020-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3-22). 
  7. ^ 7.0 7.1 7.2 浙江省广播电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方言类节目管理的通知(浙广局发〔2007〕138号). 浙江省广播电视局. 2007-08-15.  全文公開於:政策经典:加强方言类节目管理. 安徽亳州市电视台副台长冯大鹏的新浪博客. 2010-07-08 [2020-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3). 
  8. ^ 朱小红. 4月1日起浙江规范语言文字,晚上7点-9点电视台不允许播方言类节目. 新华社浙江分社主办浙江都市网. 2007-03-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2). 
  9. ^ 在浙江省语委、语言文字专家及相关单位举行座谈会,探讨4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今后,黄金时间晚上7点到9点,电视台不得播出方言类节目,在播出的方言类节目中,应当加上汉字字幕,对这项规定你觉得合理吗?. 浙江都市网 (新华社浙江分社). 2007年 [2020-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2). 
  10. ^ 《关于加强译制境外广播电视节目播出管理的通知》(广发编字〔2004〕1188号). 广电总局. 2004-10-13 [2020-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2). 
  11. ^ 朱烁. 专家谈广电总局禁播方言译制片令. 新浪新聞——轉自北京晨报. 2004-10-21 [2020-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10-23). 
  12. ^ 王晓晶; 赵培. 广电总局禁播方言译制片 观众起争论反对者多. 搜狐娱乐——轉自法制晚报 (北京青年報社). [2020-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11-27). 
  13. ^ 阿国电影主持人撰文. 关于插播广告的问题,跟大家解释一下. 中国宁波网民生e点通天一论坛. 2006-01-15 [2021-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8). 
  14. ^ 14.0 14.1 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重申电视剧使用规范语言的通知》(广发剧字[2005]560号),2005年10月8日。关于进一步重申电视剧使用规范语言的通知. 中国政府门户网站. 2005-10-14 [2020-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8). 
  15. ^ 广电总局强调广播影视节目不得擅自使用方言. 新浪——轉自人民网. 2006-04-01 [2020-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4-05). 
  16. ^ 查俊. 面对禁令,凭啥赵本山是个例外?. 检察日报. 2005-10-18 [2021-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9).  摘要版由人民網輯錄於:18日集粹:那一刻,我惊诧于自己的贪婪与无耻. 人民网. 2005-10-18 [2021-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2). 
  17. ^ 封杀影视方言怎能“打南不打北”. 文摘周報. 2005-10-25 [2021-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8).  此文摘是綜合了兩份稿,包括:限用方言是对文化多样性的漠视. 中国青年报. 2005年10月18日 [2021-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8). 方言电视,你来自哪一方. 人民網——轉自新京報. 2005年10月14日 [2021-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1-02). 
  18. ^ 李姝; 范东波. 广电总局禁拍方言剧 《王保长新篇》改说普通话. 新浪娱乐——轉自华西都市报. 2005年10月15日 [2021-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10-28). 
  19. ^ 吴雪青. 浙江省广播电视方言类节目的理性审视.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08, (6): 12. 
  20. ^ 20.0 20.1 周涛. 浅谈电视节目中的方言现象.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13, (7).  作者是中國中央电视台大型节目中心副主任兼女主持周濤.
  21. ^ 2005年3月22日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青年学者沙龙聚會討論。謄稿見:针对“保卫方言”口号的一场讨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網. 2008-03-04 [2020-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6).  謄稿亦刊於《中國教育報》,日期不詳。
  22. ^ 殷佩琴. 暖男孙杨摆家宴全程在说杭州话. 杭州网——轉自都市快报. 2017-08-03 [2021-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1). 
  23. ^ 孙杨回杭州次日便投入训练 直言还不考虑娱乐圈. 新浪体育——轉自钱江晚报. 2017-08-03 [2021-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5). 
  24. ^ 广电总局不准电视剧用方言 沪上情景剧继续搞笑. 新浪娱乐——轉自新闻晨报 (解放日報報業集團). 2005年10月14日 [2020-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3-10). 
  25. ^ 王树瑛. 试论汉语方言的价值与保护策略. 《东南学术》. 2017, (4).  全文公開於:试论汉语方言的价值与保护策略.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0-01-09 [2021-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1).  王树瑛,湖北恩施人,福建師範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26. ^ 保护方言与推广普通话可以和谐并存. 中国广播网. 2010-06-17 [2021-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26). 
  27. ^ 广电总局欲整顿方言剧 文化学者称要对其宽容. 网易娱乐专稿. 2009-07-17 [2020-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7-21).  又轉載至:专访裴钰:对方言剧要宽容 保持平衡度最重要. 新民网. 2009-07-17 [2020-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12). 
  28. ^ 28.0 28.1 张先亮; 王敏. 新型城市化进程中的方言节目与语言和谐建设——以杭州电视台《阿六头说新闻》为例. 《浙江社会科学》. 2013, (9): 140. 许多人都认为方言是市井俚语,是上不了台面的话,但是《阿六头》的成功正好驳斥了这种错误观点  作者是浙江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大学语言研究所所长。
  29. ^ 類似表述參見:
    • 刘英. 方言类新闻节目热播的成因与反思——以“阿六头说新闻”为例. 《传媒观察》. 2011, (6): 46.  作者單位: 湖南工業大學科技處社科辦
    • 王硕. 方言类民生新闻栏目热播成因和健康发展——以《阿六头说新闻》为例.  作者王硕(1979-),女,吉林梅河口人,碩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屬首都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30. ^ 30.0 30.1 30.2 30.3 王硕. 方言类民生新闻栏目热播成因和健康发展——以《阿六头说新闻》为例.  作者王硕(1979-),女,吉林梅河口人,碩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屬首都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31. ^ “阿福”马占胜讲述:“阿福讲白搭”幕后的故事. 台州日报. 2007-02-09 [2020-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1). 
  32. ^ 用品牌引领客户——从黄金资源广告拍卖看台州影视文化频道的品牌价值. 台州广播电视总台官方网站. 2012-09-13 [2020-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1).  結集於《创新之源:优秀论文集(上)》,江琴宁(主編,台州广播电视总台副台長),屬《五年飞飏》系列丛书.
  33. ^ 33.0 33.1 顾华达. “来发”讲啥西:宁波话火热哒哒滚. 新浪新聞——轉自寧波晚報. 2005-02-05: 第3版. 
  34. ^ 业内解读总局禁方言:主要约束综艺节目主持人. 騰訊娛樂——轉自现代金报 (新华社浙江分社). 2014-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6). 
  35. ^ 35.0 35.1 吕净净. 《阿福讲白搭》的接近性优势. 《视听纵横》 (浙江省广播电视局主辦). 2007年5月, (3).  全文公開於:从《阿福讲白搭》谈方言新闻栏目的接近性优势. 台州广播电视总台官方网站. 2012-09-13 [2020-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2). 
  36. ^ 標題不詳. 《浙江日报》. 2005-04-07.  轉載至方言类节目引出的争议.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官網. 2005-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3). 杭州方言类电视节目的增多会显出城市的小家子气,也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37. ^ 類似觀點參見:张涛. 适度控制方言节目彰显和谐理念. 《青年记者》 (山東: 大眾報業集團). 2007, (7). 
  38. ^ 高一飞西南政法大學刑法教授). 不解方言之美是权力的无知. 中国法院网 (人民法院报社). 2005-10-19 [2020-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1).  該文被摘錄於张帆(編)、人民网评论部策划. 【文化眼】放过方言和港台腔,围剿废话与套话. 人民网文化专题. 2005年10月23日 [2020-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2-17). 
  39. ^ 類似的表述參見:
  40. ^ 40.0 40.1 40.2 40.3 40.4 电视方言节目火爆浙江各地 方言名嘴争说新闻. 钱江晚报 . 2006-02-08 [2020-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3-03). 
  41. ^ 41.0 41.1 41.2 41.3 罗昕; 陶丽. 方言电视节目《师爷说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新闻知识》 (陕西日报社). 2012, (7) [2020-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3). 
  42. ^ 陈建平. 电视娱乐节目与地域文化——以金华电视台《二十分可乐》为例 (5). 2010.  |journal=被忽略 (帮助)
  43. ^ 陆琴芳. 地方电视台情景剧的生存状态—以《本塘第一剧》 为例. 《青年记者》. 2010: 57-58. doi:10.15997/j.cnki.qnjz.2010.32.006. 
  44. ^ 李安娜. 民生节目品牌的塑造与提升策略——以《我和你说》为例. 《传媒评论》. 2016, (6). 
  45. ^ 庄小蕾. 钱江频道品牌栏目纷纷“换血”, 我爱杭州佬告别观众. 今日早報. 2008年10月28日 [2020-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3). 
  46. ^ 姜雄. 杭滑60年欢笑背后那些事儿. 杭州政府官網——轉自杭州日报. 2013-11-01 [2020-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9). 十年浩劫开始了,杭滑被“砸烂”,明星一夜间变成了牛鬼蛇神。今天杭滑院长刘笑声的父亲刘剑士,当年是杭滑的编剧,被关进了牛棚 
  47. ^ 王丽; 黎莉; 王静. 昔日杭剧团头牌花旦,85岁的朱凤艳——好想再唱一段杭剧. 錢江晚報. 2008-07-26: A4版 [2020-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9). 原以为杭剧可以走上正轨,然而“文革”开始后,批判鬼戏、批判才子佳人戏,却让刚刚兴旺的杭剧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剧团撤销,人员下放改造,杭剧团从此不复存在。(......)让消失40年后的杭剧重获新生才是他们最想要看到的 
  48. ^ 王婷; 孔玉莉. 百年莲花落引来新观众,翁仁康在杭举办莲花落专场火爆异常. 浙江日報. 2007-03-07 [2020-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3-10). 
  49. ^ 浙江省博物馆最佳宣传推广做法简介. 中国博物馆协会官网. 2012-05-07 [2020-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9). 
  50. ^ Kuppens, An H. Incidental foreign language acquisition from media exposure. Learning, Media and Technology. 2010, 35 (1): 66-67, 79-80. Thus, media technologies are not only useful for intentional language learning but also for incidental language acquisition. (...) In addition to these studies on the incidental acquisition of a foreign language through television, there is research that confirms the incidental acquisition of a second language (i.e., by bilinguals; see, e.g., Uchikoshi 2005, 2006a, 2006b) and of a native language (e.g., Krcmar, Grela, and Lin 2007;Rice et al. 1990; Wright et al. 2001) from television viewing. (...) Incidental and intentional language acquisition are very different processes when it comes to, for instance, the object of focus of the learner's attention (meaning vs. form), the amount of exposure needed (more vs. less; see, e.g., Gass 1999, 322), and the degree of (teacher) supervision and feedback (none vs. some). 
  51. ^ 宗珵; 周科娜. 小宁波人只说普通话不说宁波话(图). 搜狐新聞——轉自现代金报. 2007-03-11 [2021-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3-13). 
  52. ^ 沈伟光. 沈伟光在全省浙江方言语音档案数据库建设试点工作培训会讲话提纲. 又轉載至:沈伟光. 浙江方言语音档案数据库建设工作全面实施. 2012-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6).  摘錄版亦刊於新華網浙江为方言建档,记录“逐渐消失的声音”. 浙江在线——轉自新华网. 2011-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