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宁波鼓楼

坐标29°52′34.7″N 121°32′32.5″E / 29.876306°N 121.542361°E / 29.876306; 121.542361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海曙楼

29°52′34.7″N 121°32′32.5″E / 29.876306°N 121.542361°E / 29.876306; 121.542361

宁波鼓楼
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宁波市海曙区
分类古建筑
时代民国
编号6-237
认定时间2011年1月7日

宁波鼓楼又名海曙楼,是浙江省宁波市境内的一座古城楼,位于海曙区中山路与公园路口。宁波鼓楼始建于长庆元年(821年),为唐明州城子城南城门,是历史上宁波正式设立州治、建立城市的标志,现存建筑建于晚清,城楼上方的西式钟楼则建于民国时期。宁波鼓楼于2011年列入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1]。城门内侧建有鼓楼步行街,为仿古商业街[2]

历史

宁波鼓楼原为唐代宁波子城的南城门。长庆元年(821年),明州迁移州治至三江口时,在今中山广场、鼓楼一带修建官署,并修建周长近1400米的子城,设东、南、西、北四门。吴越国设置明州望海军,南城门楼称望海军楼。北宋改明州奉国军,南城门楼改称奉国军楼。南宋初年,宋高宗为逃避金军追击,曾暂驻奉国军楼。为感念门楼中供奉的张巡许远等将军保佑,敕封奉国军门楼为“奉国军楼神祠”[3]

元代初年,门楼和中国其他城楼一样被拆除,至至治元年(1321年)重建,名为明远楼,至元末毁于方国珍起义军。宣德九年(1434年),城楼由时任太守黄永鼎重建,并在城楼南面题名“四明伟观”,北面题名“声闻于天”。万历十三年(1585年),城楼倾圮,太守蔡贵易重建城楼,并起名“海曙楼”[3]。根据沈一贯《海曙楼记》,楼名来自沧海为曙的典故[4][注 1]。至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鼓楼再度倾倒毁坏,仅有碑刻尚存。咸丰五年(1855年),鄞县县令段光清主持重建鼓楼,形成当下的格局。1917年,宁波警察厅在三楼明间悬挂铜钟用于报警。1930年,鼓楼增设西式自鸣钟一座,承担报时服务[3]。1989年,鼓楼进行大修[5],2001年更换烟台生产的电子钟,从而不再需要人工敲钟[6]

形制

现存的宁波鼓楼主体为清咸丰年间所建,占地面积700平方米,总高28米。城楼下部为城,高8米,中有城门宽6米,深16米,城东北有台阶可上楼[2]。门楼为五开间三重檐歇山顶建筑,悬挂有现代宁波书法家书写的“海曙楼”、“明远楼”、“四明伟观”、“声闻于天”等匾额。屋脊中部破顶建有瞭望台和警钟台,呈正方形,为钢筋水泥结构。台四面有罗马字表盘时钟,具备报时功能[3]

保护和利用

1981年,宁波鼓楼被列入宁波市文物保护单位。20世纪80年代,宁波鼓楼年久失修,1989年由宁波市政府拨款对鼓楼进行大修,恢复了鼓楼的面貌,同时修复了历代匾额和碑记。此后,鼓楼成为宁波城市发展史陈列馆,并成为书画、摄影等文艺作品的临时展览场所[2]。此后,鼓楼又进行了多次维修,2011年被列入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1]

相关作品

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王安石在担任鄞县县令时,曾为奉国军楼刻漏作《新刻漏铭》,表达了要和刻漏报时一样勤政的决心[2]

图片

注释

  1. ^ 一说楼名来自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中”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句,但沈一贯《海曙楼记》对此并无记叙。

参考资料

  1. ^ 1.0 1.1 海曙区文管所. 宁波鼓楼. 宁波市文物保护管理所. 2018-01-08 [2019-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29). 
  2. ^ 2.0 2.1 2.2 2.3 宁波鼓楼. 宁波市旅游局. 2014-05-07 [2019-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3). 
  3. ^ 3.0 3.1 3.2 3.3 王重光. 鼓楼的风格. 宁波通讯. 2011, (8): 38-39. 
  4. ^ 陈也喆; 周东旭. 宁波鼓楼那些事儿. 东南商报. 2016-04-24 [2019-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4). 
  5. ^ 陈晓旻. 鼓楼开启新一轮修缮. 宁波晚报. 2018-01-06 [2019-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4). 
  6. ^ 林伟; 朱尹莹. 又能听到鼓楼敲钟了. 宁波晚报. 2016-05-21 [2019-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7).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