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憲公
(重定向自秦寧公)
秦宪公 | |||||
---|---|---|---|---|---|
秦国君主 | |||||
君主 | |||||
統治 | 前716年—前704年 | ||||
儲君 | 秦武公 | ||||
出生 | 前725年 | ||||
逝世 | 前704年 | ||||
安葬 | 秦陵山 | ||||
配偶 | 正妻:鲁姬子 妾:王姬(称呼不详) | ||||
子嗣 | 秦武公、秦德公、秦出子 | ||||
| |||||
政权 | 秦国(春秋) | ||||
父親 | 秦静公 | ||||
首都 | 汧渭之会→平阳(西新邑[1]) |
秦憲公(前725年—前704年[2]),《史记·秦本纪》和《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误作为秦宁公[註 1],嬴姓,春秋时期秦国君主。秦文公之孙,秦静公长子,在位12年。
生平
前718年,秦文公之子秦静公去世,其孙秦憲公被立为太子。[5]
前716年,秦文公去世,秦宪公继位。[6]
前714年,将秦国国都由汧渭之会(今陕西省眉县附近)迁至平陽(今陕西省岐山县西南)。[註 2]同年,秦宪公派軍隊征伐亳戎的都邑蕩社(一说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东南,一说在陕西省三原县、兴平市一代)。[8]
前713年,與亳戎交戰,亳王戰敗,逃往西戎。同年,秦宪公发兵攻滅蕩社。[9]
前709年,芮伯万的母亲芮姜厌恶芮伯的宠姬太多,将他赶走,让他居住在魏城(今山西省芮城县北)。[11]
前708年,少子秦出子出生。[12]同年秋,秦国攻打芮国,由于轻视敌军而战败。冬,周桓王和秦国的军队一起包围魏城,俘虏了芮伯万。[13]
墓葬
秦憲公葬于秦陵山(又称西山大麓,今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西北)[註 3][16]
家族
妻妾
- 鲁姬子
- 王姬,周王室女,见《秦子姬簋盖》。
儿子
秦宪公有三个儿子:
- 长子秦武公,鲁姬子所生[2]
- 次子秦德公,鲁姬子所生[2],一说王姬生秦武公、秦德公,鲁姬子是媵,生秦出子[17]。
- 少子秦出子,王姬所生。[4]秦宪公去世后,大庶长弗忌、威垒和三父废太子秦武公,改立少子秦出子继位。[2]
注释
参考资料
- ^ 1.0 1.1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宪公享国十二年,居西新邑。死,葬衙。
- ^ 2.0 2.1 2.2 2.3 2.4 《史记·卷五·秦本纪》:宁(应为宪)公生十岁立,立十二年卒,葬西山。生子三人,长男武公为太子。武公弟德公,同母鲁姬子。(王姬)生出子。宁(应为宪)公卒,大庶长弗忌、威垒、三父废太子而立出子为君。
- ^ 3.0 3.1 3.2 梁玉绳. 《史记志疑》. 北京市王府井大街36号: 中华书局. 1981年4月: 第193页.
- ^ 4.0 4.1 林剑鸣. 《秦史稿》. 上海市绍兴路54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1年2月: 第42页.
- ^ 《史记·卷五·秦本纪》:(秦文公)四十八年,文公太子卒,赐谥为竫公。竫为太子,是文公孙也。
- ^ 《史记·卷五·秦本纪》:(秦文公)五十年,文公卒…竫公子立,是为宁(应为宪)公。
- ^ 《帝王世纪·秦》:秦出公(应为秦宪公)徙平阳。
- ^ 《史记·卷五·秦本纪》:宁(应为宪)公二年,公徙居平阳。遣兵伐荡社。《史记索隐·秦本纪》:西戎之君号曰亳王,盖成汤之胤。其邑曰荡社。
- ^ 《史记·卷五·秦本纪》:(秦宪公)三年,与亳战,亳王奔戎,遂灭荡社。
- ^ 《史记·卷五·秦本纪》:德公生三十三岁而立。
- ^ 《左传·桓公三年》:芮伯万之母芮姜恶芮伯之多宠人也,故逐之,出居于魏。
- ^ 《史记·卷五·秦本纪》:出子生五岁立。
- ^ 《左传·桓公四年》:秋,秦师侵芮,败焉,小之也。冬,王师、秦师围魏,执芮伯以归。
- ^ 《史记·卷五·秦本纪》:(秦宪公)十二年,伐荡氏,取之。
- ^ 《史记集解·秦本纪》引徐廣曰:皇甫謐云葬於西山,在今隴西之西縣。
- ^ 16.0 16.1 《史记正义·秦本纪》引《括地志》:秦宁(应为宪)公墓在岐州陈仓县西北三十七里秦陵山。帝王世纪云秦宁(应为宪)公葬西山大麓,故号秦陵山也。
- ^ 《秦子姬簋盖初探》《故宫博物院院刊》2005年06期
前任: 祖父秦文公 |
秦國君主 前716年—前704年 |
繼任: 子秦出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