紓困
(重定向自紓困款)
Categories of |
金融风险 |
---|
信用风险 |
市场风险 |
流动性风险 |
投资风险 |
商业风险 |
其他 |
紓困(英語:Bailout),是一個口語化的非正式經濟學術語,由bail和out組成,意指出面拯救一個企業或國家免於破產,或防止金融危機蔓延的手段或計畫[1],這個詞主要在2008年金融海嘯以後流行[2]。Bailout的詞源本是指在航海中,將船隻中的積水往外舀出的行為[3]。而與Bailout的相對詞是bail-in,是指股东和债权方责任制,即強制由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介入,不再由納稅人買單[4]。
部分國家的政府曾運用此一手段參與了債務重整計畫,例如美國政府在2009年至2013年間對通用汽車的紓困[5]。
这是一篇經濟學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
参考文献
- ^ Definition of a bailout. [2015-0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7).
- ^ 聞亦道. 紓困. 台灣商業週刊. [2015-0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Online Etymology Dictionary. [2015-0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任琛、石涛. 欧洲纳税人不再是危机中的“冤大头”. 德國之聲. 2013-06-27 [2015-0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7).
- ^ bloomberg.com: "GM Bailout Ends as U.S. Sells Last of ‘Government Motors’" 10 Dec 2013. [2015-0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