逄国
逄国[a],或记作逢国[1][b],中国先秦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其国君为伯爵,公族为姜姓。
文献记载
春秋末年成书的《左传·昭公二十年》记载有齐国大夫晏婴对于齐地古史的一段话:“昔爽鸠氏始居此地,季荝因之。有逄伯陵因之,蒲姑氏因之,而后太公因之。”[2]又按东汉时班固所编撰的《汉书·地理志下》记载,爽鸠氏与少昊是同一时期,季荝为虞夏时期,逄伯陵与商汤同时,蒲姑氏,即薄姑氏,为商代末年的诸侯,太公则是指齐太公姜子牙。[1]从商汤到商末,此处所说的逄国是一个存在时间几乎与商朝相始终的诸侯国。[3]
战国初期成书的《国语·周语下》“景王问钟律于伶州鸠”一文中有“我姬氏出自天黿,及析木者,有建星及牽牛焉,則我皇妣大姜之姪、伯陵之後逄公之所憑神也”,三国时期吴国史学家韦昭注释称“伯陵,大姜之祖有逄伯陵也。逄公,伯陵之後,大姜之姪,殷之諸侯,封於齊地”[4],其中“大姜”是指周太王古公亶父的妻子、周文王昌的祖母太姜,由于逄公是太姜的侄子,由此可知这位逄公以及他的先祖逄伯陵也都是姜姓。《山海经·海内经》中也有伯陵为炎帝之孙的记载[5]。
其后史家多沿用了这些观点:晋代杜预注《左传》“有逄伯陵因之”一句时,称“逢伯陵,殷诸侯,姜姓”[6];元代于钦撰《齐乘》有“逢伯陵,商之诸侯,封于齐”[7]。
都邑考释
南宋郑樵著《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逄氏”一条:“逄氏,音庞,商诸侯,封于齐土,至商周之间有蒲姑氏代之。至武王伐商后封太公焉。其地在今临淄。”《齐乘·古迹》“逄陵城”一条:“逄陵城,般阳府东北四十里。逢伯陵,商之诸侯,封于齐,薄姑氏因之,后太公又代之”[7]:580,此处“般阳府”是指元代在山东省北部的行政区划般阳府路,治所为淄川县(今淄博市淄川区)。
文物佐证
从1979年开始,考古人员对山东省济阳县刘台子遗址多个墓葬进行了发掘,出土了卷鼻象足方鼎等多件铭文中带有“夅”字的青铜器。
注释
参考
- ^ 1.0 1.1 汉书·地理志下,維基文庫:“齊地……少昊之世有爽鳩氏,虞、夏時有季崱,湯時有逢公柏陵,殷末有薄姑氏,皆為諸侯,國此地。至周成王時,薄姑氏與四國共作亂,成王滅之,以封師尚父,是為太公。”
- ^ 左传·昭公二十年,維基文庫
- ^ 大国夹缝中生存的西周小国. 舜网-济南时报. 2015-07-02 [2016-1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7).
- ^ 國語注·國語卷第三. 国学大师. [2016-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4).
- ^ 《山海经》 卷十八 海内经. 国学网. [2016-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02).
炎帝之孙伯陵,伯陵同吴权之妻阿女缘妇,缘妇孕三年,是生鼓、延、殳。始为侯,鼓、延是始为钟,为乐风。
- ^ 《左传注疏》杜预、孔颖达. 春秋左传正义·卷四十九 昭公二十年. 汉典古籍. [2016-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4).
- ^ 7.0 7.1 (元)于钦纂.齐乘.元至元五年(1339)纂,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刻本.中華書局影印本《宋元方志叢刊》.1990年5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