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彼得·罗曼诺维奇·亚历山德罗夫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阿列克山德洛夫

彼得·罗曼诺维奇·亚历山德罗夫(俄语:Пётр Романович Александров羅馬化Pyotr Romanovich Aleksandrov,?—?)苏联人,苏联红军军官,三区革命领导人之一。[1][2][3]

生平

1944年11月初,苏联驻伊宁领事馆认为伊宁暴动条件已经成熟,便派人向苏联求援,并调动苏联侨民帕提赫·莫斯里莫夫领导的巩哈游击队进攻伊宁,同时在伊宁城内发动并武装群众。1944年11月6日,苏联军官亚历山德罗夫率领一支军队从霍尔果斯潜入伊宁,与伊宁解放组织组成了军事指挥部,亚历山德罗夫担任负责人。同日,列斯肯率部袭击了芦草沟区派出所,占领了芦草沟,切断了迪伊公路。当天晚上,巩哈游击队三个大队抵达伊宁城郊待命。11月7日,伊宁暴动开始,在巩哈游击队的进攻及城内苏军与武装人员的策应下,伊宁驻军中的少数民族士兵发生哗变。11月10日,伊宁全城被攻占,伊宁守军残部及各地逃到伊宁的汉族官民8000余人,撤往伊宁城郊的伊宁机场及艾林巴克、鬼王庙两处高地固守。此即伊宁事变三区革命由此开始。[3]

伊宁事变发生后,1944年11月12日,伊宁解放组织在维、哈、柯俱乐部召开大会,宣布成立东突厥斯坦共和国临时政府。临时政府以艾力汗·吐烈、亚历山德罗夫等16人组成临时政府委员会,临时政府委员会推举艾力汗·吐烈为主席,阿奇木伯克·霍加为副主席,阿不都鲁甫·买合苏木为秘书长。[1][2]苏联军官亚历山德罗夫担任游击队总司令,统一指挥在各地作战的全体武装力量。[3]

伊宁事变发生后,新疆军政当局慌忙制订“五路围剿”作战计划,但限于寒冷气候及地理环境限制,该计划无法实现。其中一路沿着迪伊公路西进,在果子沟因冰雪而受阻,并不断遭到狙击,只好撤退。另一路由谢义锋率领一个团,自精河出发,攻占科尔古琴达坂,战斗持续一天,到达皮青里山沟,这里距离伊宁机场仅20公里。次日清晨,谢义锋部正在煮早饭,遭游击队炮击,郏副团长的手被炸断,运给养的后勤人员误入游击队营地,粮食弹药被游击队全部夺走。鉴于雪深,无粮弹,谢义锋率领这一千多人撤退回精河。谢义锋部作战期间,被围困在艾林巴克的孤军听到了枪声。游击队总司令亚历山德罗夫也听到了枪声,携带抢来的一车财物准备逃跑。为此,亚历山德罗夫被撤职,改由波利诺夫任总指挥官。[3]

参考文献

  1. ^ 1.0 1.1 Erkin Ekrem,中苏关系中的“东突”问题(1944-1945),两岸发展史研究第六期,第109-213页
  2. ^ 2.0 2.1 新疆三区革命史,民族出版社,1998年,第40-43页
  3. ^ 3.0 3.1 3.2 3.3 王欣登,抗战时期苏联对新疆的扩张渗透与“三区革命”,伊犁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6月第16卷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