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蘭若
(重定向自阿練若)
佛教 |
---|
佛教大綱 佛教主題 佛教专题 |
阿蘭
釋義
阿蘭若原意是指森林,引申的意義为“寂静處”[5]、“空閑處”[6]、“遠離處”[7]、“無事處”[8]。
修行頭陀行的僧人,通常在村外空隙的地方造小房居住,或不造房屋,只止息在大树之下,作为清静修道之所,躲避人间热闹处之地[9]。墳場等平常人厭惡遠離的地方,也經常被當成是阿蘭若。因此他們又被稱為阿蘭若比丘,或是森林比丘。
在斯里蘭卡、緬甸與泰國等上座部佛教國家都一直存有森林比丘與他們的足跡。比如泰國高僧阿姜查與他的弟子都是屬於泰國森林系佛教的僧侶。
阿蘭若為佛教出家眾的居所名稱,漢傳佛教將阿蘭若引申為各類佛寺的同義詞,禅林制度亦称丛林制度,即取此意[10]。《舊唐書》〈武宗本紀〉就記載著唐武宗會昌毀佛時拆卸了蘭若4萬多所[11]。
各地佛寺
時至今日,各地不少佛寺、佛社不少仍以「蘭若」為名,例如:
- 妙德蘭若,位於台灣台北市
- 菩提蘭若,位於台灣新竹縣竹北市十興里
- 妙雲蘭若,位於台灣嘉義市
- 如幻蘭若,位於台灣苗栗縣苗栗市
- 同淨蘭若,位於台灣新北市新店區
- 蘭若園,後改名為現時的定慧寺,位於香港大埔
- 蘭若寺,位於中國山西太原
其他宗教
丛林一词也被引申用在其他宗教领域。如道风山基督教丛林,爲20世紀基督教中式建筑,主要向佛、道教徒傳教。
参见
参考文献
- ^ 《可洪音義》曰:「阿蘭那,此云無諍,云空家也。」
- ^ 《慧苑音義》曰:「阿蘭若言阿蘭那,正云阿蘭攘,此翻無諍聲。」
- ^ 《玄應音義》曰:「阿蘭拏[友反],或云阿蘭若,或云阿練若,皆梵音輕重耳。此云空寂,亦無諍也。」
- ^ 《四阿含暮抄》曰:「阿練茹。」
- ^ 《金剛頂纂要》曰:「阿蘭那者,此云寂靜。」
- ^ 《大乘義章》曰:「阿蘭若者,此翻名為空閑處也。」
- ^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離人里五百弓之處」。《飾宗記》曰:「阿蘭若迦,去村五百弓,云住無諍處人也。」
- ^ 《解脫道論》卷2〈頭陀品〉:「云何受無事處?國中喧雜,識觸五塵,心生染樂。若住閙處,去來紛動。知是過患,復見無事處功德。我從今日斷國中住,受無事處。」
- ^ 《大日經疏》曰:「阿練若,名為意樂處,謂空寂行者所樂之處。或獨一無侶,或二三人,於寺外造限量小房。或施主為造,或但居樹下空地,皆是也。」
- ^ 《華嚴經》曰:「阿蘭若法,菩提道場。」
- ^ 〈武宗本紀〉,《舊唐書》卷十八:「天下所拆寺四千六百余所,還俗僧尼二十六萬五百人,收充兩稅戶;拆招提、蘭若四萬餘所,收膏腴上田數千萬頃,收奴婢為兩稅戶十五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