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File:《新製儀象圖》.jpg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這個檔案來自維基共享資源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原始檔案(4,592 × 3,448 像素,檔案大小:6.72 MB,MIME 類型:image/jpeg


摘要

描述
中文(繁體):《新製儀象圖》(On Astronomical Instruments and Apparatus),臺北市士林區陽明山次分區臨溪里(雙溪庄外雙溪)
English: Ferdinand Verbiest S.J., a missionary in China from 1669 to 1674 during the Qing dynasty, was commissioned to administer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an ecliptic armillary sphere, an equatorial armillary sphere, an azimuth instrument, a dial, a sextant and a stellar globe. The representation reproduces the six instruments built by Verbiest and their positions on the roof of the Beijing Observatory. The work entered the Biblioteca Apostolica Vaticana in 1685.
日期
來源 自己的作品
作者 氏子

授權條款

我,本作品的著作權持有者,決定用以下授權條款發佈本作品:
w:zh:創用CC
姓名標示 相同方式分享
您可以自由:
  • 分享 – 複製、發佈和傳播本作品
  • 重新修改 – 創作演繹作品
惟需遵照下列條件:
  • 姓名標示 – 您必須指名出正確的製作者,和提供授權條款的連結,以及表示是否有對內容上做出變更。您可以用任何合理的方式來行動,但不得以任何方式表明授權條款是對您許可或是由您所使用。
  • 相同方式分享 – 如果您利用本素材進行再混合、轉換或創作,您必須基於如同原先的相同或兼容的條款,來分布您的貢獻成品。

說明

添加單行說明來描述出檔案所代表的內容
南懷仁為耶穌會士,1669年至1674年於清代中國傳教,曾受命主持黃道經緯儀、赤道經緯儀、地平經儀,以及象限儀、紀限儀、天體儀之設計與監造。頁面所示為南懷仁監製的六具儀器及其於北京觀象臺頂部的位置。本書於1685年入藏梵蒂岡宗座圖書館。

在此檔案描寫的項目

描繪內容

曝光時間 繁體中文 (已轉換拼寫)

0.1 秒鐘

焦距比數 繁體中文 (已轉換拼寫)

10

焦距 繁體中文 (已轉換拼寫)

24 公釐

ISO速度 繁體中文 (已轉換拼寫)

12,800

image/jpeg

檔案歷史

點選日期/時間以檢視該時間的檔案版本。

日期/時間縮⁠圖尺寸使用者備⁠註
目前2023年5月6日 (六) 15:29於 2023年5月6日 (六) 15:29 版本的縮圖4,592 × 3,448(6.72 MB)氏子better
2023年4月7日 (五) 10:01於 2023年4月7日 (五) 10:01 版本的縮圖4,592 × 3,448(5.15 MB)氏子Uploaded own work with UploadWizard

下列頁面有用到此檔案:

詮釋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