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糎山炮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七糎山砲
七糎山砲,攝於1883年
类型山炮
原产地 日本
服役记录
服役期间 日本
使用方1898 - 1945
参与战争/衝突甲午戰爭
生产历史
研发者義大利都靈兵工廠
研发日期1880
生产商大阪砲兵工廠
生产日期1880年代
基本规格
重量256公斤(564磅)
槍管长度1米(100 cm)(13.3倍徑)

炮彈重量4.28公斤
口徑75公厘
后膛間斷螺紋式梯形炮閂
载具單柱型剛性炮架
射击仰角-10° - +21°
射速8發/分
槍口初速255米每秒(840英尺每秒)
最大射程3,000米(3,300碼)

七糎山炮(日语:七糎山砲[註 1])為日本19世紀義大利技術轉移生產的山炮,主要在19世紀末的日本對外戰爭中運用,20世紀初退役。

簡介

明治維新後,日本新政府積極的試圖自產現代化武器,投資了若干重工業生產設備,並向國外採購現代化武器的製造技術。七糎山砲為日本向義大利技術協助下製造的武器。大阪砲兵工廠所屬的兵工軍官太田徳三郎日语太田徳三郎在出國考察後,取得義大利杜林兵工廠研發的7BR Ret.山砲義大利語7_BR_Ret._Mont.技術,並引進國內製造,日本稱該炮為ウカチェス式青銅砲。大田少校當時還引進了7 BR Ret. Camp.野戰炮技術,在日本製造稱為七糎野炮

之所以選擇此款武器,是因為當時日本的煉鋼技術仍不成熟,因此採用技術可靠的青銅鑄造砲管打造的後膛裝填火砲。按照原始設計,山砲一般是採用4馬拖曳,必要時可拆分為三個結構:炮管、炮架、炮輪,每個總成都可用一頭騾子駝運,每頭騾子可以駝運2組彈藥箱。此外,七糎山砲跟隨義大利當時命名邏輯,因此火炮實際口徑雖然是75公厘,但是僅用口徑的十位數字採行命名,也是作為其火砲的特色。

七糎山砲量產後成為日本陸軍主力火砲之一,在甲午戰爭時大量使用,因20世紀初的火砲科技日新月異而退出一線編制,至日俄戰爭時已列入預備役武器

注释

  1. ^ 糎,即厘米

參考資料


相關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