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瀧組
上瀧組(日語:上滝組〔上瀧組〕/かみだき ぐみ Kamidaki gumi),創辦人上瀧宇太郎(日語:上滝 宇太郎/かみだき うたろう Kamidaki Utarō),核心成員來自日本九州福岡縣,臺灣日治時期活躍於澎湖廳媽宮(今澎湖縣馬公市)工商界的家族企業組合,影響力尚涉及政界、教育界、建築業、運輸業及金融業等。[1][2]
簡介
上瀧組創辦人上瀧宇太郎為上瀧九一的次子,上瀧家為地方望族,故上瀧宇太郎幼年便得以修習漢學,據稱成績十分優異,及長經辦過林業、稻米改良等業務,並參與過日本對外與大清帝國的甲午戰爭[3]。明治28年(1895年),因清廷於甲午戰爭失利和日本雙方簽署〈馬關條約〉,福建臺灣省全境被割讓予日本帝國[4],同年11月,上瀧宇太郎應時任澎湖島代理島司宮內盛高之邀來到澎湖,並出任澎湖廳的雇員。[2]
明治30年(1897年),上瀧宇太郎辭去公職,在媽宮開辦雜貨店,轉入實業界發展。明治32年(1899年),大阪商船在澎湖島設立分店,上瀧宇太郎乃設「商船組」,專門經辦大阪商船的分店業務;隨後但凡日本海軍、陸軍或郵局等機關若有人伕需求,皆委請上瀧宇太郎轉介,掌握人力市場的上瀧宇太郎也開始經營土木包工業,此為「上瀧組」名稱之緣由。[2]
上瀧宇太郎另有一姪子上瀧利雄,明治42年(1909年)三月自久留米市的商業學校畢業後,四月來臺經商,後轉入軍職,在大正11年(1922年)派赴澎湖擔任政界人物,出任馬公街協議會員,另於昭和十年(1935年)、昭和14年(1939年)二度出任澎湖廳協議會(澎湖縣議會前身[5])會員。[2][6]
承包建築
今澎湖縣政府位於馬公市治平路32號的官署大廳,前身為澎湖廳舍的建築工程便是由上瀧組承包,負責人上瀧柳作,該廳舍起建於昭和八年(1933年)5月16日,昭和九年(1934年)12月31日竣工,昭和十年(1935年)2月11日正式啟用,主要建築物佔地345坪、總面積達5000坪,動員多達15435人,總計耗費日幣7萬4389元2角2錢[7]。澎湖廳舍坐北朝南,面向媽宮城舊城區,為一棟二層樓式石造、混凝土建築,石材全取澎湖當地的玄武岩而成,格式對稱,規劃工整,風格簡約,立面則覆蓋日本樣式的傳統屋頂屋瓦,中央設置小塔樓,採四垂攢尖頂,饒富雅趣,後世多評論其為「帝國官帽樣式」的建築風格。[1]:178-180
昭和二十年(1945年),美國軍機發動澎湖大空襲,不少砲彈波及澎湖廳舍,但主體建築泰半完整[8],足見其堅固程度。
成員
上瀧宇太郎與上瀧榮次郎為兄弟,上瀧柳作與上瀧利雄亦是兄弟[1]:159,其中上瀧宇太郎和上瀧柳作、上瀧利雄又互為叔姪。[2][6]上瀧氏經營事業常有重複,家族名下產業繁多,茲列表如下:
姓名 | 經歷 | 事業 | 備註 |
---|---|---|---|
上瀧柳作 |
|
|
|
上瀧利雄 |
|
||
上瀧宇太郎 |
|
|
|
上瀧榮次郎 |
|
|
|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 ^ 1.0 1.1 1.2 1.3 張, 玉璜. 《媽宮(1604-1945):一個臺灣傳統城鎮空間現代化變遷之研究》. 澎湖縣: 澎湖縣立文化中心. 1998. ISBN 9570215895 (中文(臺灣)).
- ^ 2.0 2.1 2.2 2.3 2.4 許, 雪姬. 〈上瀧宇太郎〉. 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2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7) (中文(臺灣)).
- ^ 杜, 奕廷. 〈清日甲午戰爭〉. 臺灣大百科全書. 2009-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4) (中文(臺灣)).
- ^ 許, 毓良. 〈馬關條約〉. 臺灣大百科全書. 2009-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7) (中文(臺灣)).
- ^ 陳, 文豪. 《澎湖縣議會會史》. 澎湖縣: 臺灣省澎湖縣議會. 2003 (中文(臺灣)).
- ^ 6.0 6.1 6.2 許, 雪姬. 〈上瀧利雄〉. 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2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4) (中文(臺灣)).
- ^ 7.0 7.1 陳, 英俊; 高, 啟進; 林, 文鎮; 郭, 金龍. 《2010 澎湖縣文化資產手冊》. 澎湖縣: 澎湖縣文化局. 2010: 94. ISBN 9789860262797 (中文(臺灣)).
- ^ 顏, 其碩. 《陋巷雜草》. 澎湖縣: 顏其碩. 1969 (中文(臺灣)).
- ^ 新聞科. 〈一信創社100週年 王縣長肯定對澎湖經濟發展貢獻良多〉. 澎湖縣政府行政處. 2013-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4)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