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新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北投中心新村聚落
中心新村入口
位置臺北市北投區新民路二小段516-1、517、518、533-2、215-2地號土地
坐标25°02′24″N 121°30′43″E / 25.0400826°N 121.5119547°E / 25.0400826; 121.5119547坐标25°02′24″N 121°30′43″E / 25.0400826°N 121.5119547°E / 25.0400826; 121.5119547
建成时间自日本時代至戰後陸續興建
官方名称北投中心新村聚落
類型登錄等級:聚落建築群
登錄種類:近代宿舍
评定时间2011年8月24日
詳細登錄資料
北投中心新村聚落空拍照

中心新村(英語:Heart Village),位於臺北市北投區林泉里,是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簡稱北投醫院)的眷村,前身是日本陸軍臺北衛戍病院北投轉地療養所,在日俄戰爭時容納大量經由新北投車站後送的日本傷兵。第二次世界大戰警備總部接收北投醫院,並且使用日軍移交之房舍當作國軍宿舍,依地勢建造有機擴建,具有溫泉公共澡堂的軍醫眷村聚落。眷村原有眷戶計79戶,均為醫院之員工眷屬,屬國防部列管之中小型眷村。

北投中心新村為國防部通過全臺13處眷村保存區之一,也是台北市少數僅存規模完整之眷村,更為全臺唯一的溫泉軍醫眷村。 中心新村眷舍與周邊軍事單位衛戍醫院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 有著密切的之空間社會關聯,加之完整保存不同時期之眷舍建築類型,揉合北投特有的歷史脈絡、溫泉文化與生活記憶,使中心新村成為北投重要的歷史現場。 透過聚落維運與保溫計畫,策辦展演及教育推廣活動,推動聚落保存及再發展工作,促進眷村文化保存。同時串聯新北投周邊自然與人文景點,活化社區及在地文史資源,展現北投多元豐富的社區故事。

保存動機與背景:萌芽期(1993-2007)

中心新村的保存動機可追溯至1993年,中心新村自治會(下稱自治會)會長張聿文(眷村第二代),因村內發生眷戶遭逮捕拘禁事件,促使張聿文開始投入公共事務,成立林泉社區發展協會(1995),並選上林泉里里長(1998),積極參與北投社區人文生態相關議題,並透過各種管道呼籲保存中心新村,成功引起市府與媒體的關注。依據2002年臺北市政府文化局(下通稱文化局)委託專業團隊評比結果,中心新村是繼四四南村外,最具保存價值的眷村

以《文資法》全村保存:倡議期(2007-2015)

2009年由自治會、林泉里社區、淡江大學畢業生(曹羅羿老師指導)、外省臺灣人協會及喬大文化基金會共同提案以中心新村為主題,參加荷蘭鹿特丹建築雙年展「離散(diaspora)單元」,將中心新村帶到國際視野,獲得臺灣媒體的諸多報導。文化局於同年委託團隊針對中心新村進行調查研究,由時任文化局局長謝小韞於2010年依《眷改條例》提送眷村保存計畫向國防部申請設立眷村保存區,隔年中心新村依《文資法》登錄「聚落建築群」,並經行政院於2012年核定為全臺13保存區之一後。 保存底定後,如何活化再利用遂成為重要議題。因此文化局持續與自治會合作舉辦願景工作坊,由張中模(張聿文之子,眷村第三代)引入年輕創意思維,開辦冬令營、Working Holiday等活動集思廣益,另委託台北市文化基金會舉辦Idea Taipei創意工作營,產出許多創意提案。 然而臺北市政府與國防部在容積移轉、都計變更及權責疑義上始終無法達成共識,2015年時任臺北市議員吳思瑤潘懷宗王威中等人共同召開記者會現勘,與時任立法委員鄭麗君持續關注保存區提案進度。同年11月市議員吳思瑤在臺北市眷村文化節邀請時任文化局長倪重華、都發局長林洲民討論因應措施。此階段,政府及社區對未來的規劃已逐步形成共識。

市府與社區協力推廣:保溫期(2016-2020)

2016年7月,在立法委員吳思瑤及劉世芳主持邀請下,臺北市政府與國防部達成共識,由文化局進行「北投中心新村代管保溫計畫」,啟動「中心新村修復暨再利用工程」、申請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計畫」,全區修復總經費5.3億(中央補助2.5億、市府自籌2.8億)。在各方努力下, 2017年中心新村第一期修復工程啟動,2018年1月24日文化局舉辦「北投中心新村聚落傳瓦迎春祈福活動」邀請約30多名原眷戶傳屋瓦迎新春,祈求工程順利。第二期工程則於2020年4月啟動,預計2022年底竣工。 社區方面,因應原眷戶遷出,自治會宣布解散,另成立「社團法人台北市眷村心文化協會」(Taipei Heart Village Association, THVA),與文化局協力執行「北投中心新村眷村保溫活化推動計畫」,設立保溫駐地工作站,同步成立眷村心文化學院及台北眷村文化資訊中心,在2017至2020年間,分別進行眷村文化推廣創新活動及文物普查計畫,以期透過活動、照片及物件形塑中心新村早期生活樣貌與共同記憶。

台北市文化基會進駐

文化局於2019年委託專業顧問團隊針對中心新村營運模式進行可行性評估,在市場面、法律面、工程技術面、財務面等各項評估指標分析下,提出建議方案。在比較機關管理策略、招商與營運、外部效益等評估結果,建議以「全區指定文基會運用」作為未來北投中心新村營運模式,可兼顧政策性、公益性及創意性,並具備各項藝文設施與業務執行經驗、組織架構彈性等優勢。 因此文化局於2021年指定台北市文化基金會經營管理北投中心新村。未來將以臺北市眷村推廣基地為規劃方向,納入北投溫泉無圍牆博物館,結合新北投周邊自然與人文景點,活化社區及在地文史資源,策辦展演及教育推廣活動,推動眷村保存及再發展工作,展現北投中心新村多元豐富的眷村文化內涵及人文風貌。

建築特色

中心新村

中心新村包含村外散戶,總占地約1.3087公頃,眷戶登記有74戶、違占戶有5戶,共約79戶,包含一戶村外散戶,散戶歸村。

中心新村房舍可分成大致三種類型:

  • 日移眷舍,由日軍的宿舍、倉庫、馬廝、太平間等改建而成
  • 婦聯會興建,七棟木造水泥瓦眷舍
  • 撥地自建並列管的住宅,為閩南式磚房、水泥磚房與鐵皮屋

歷史

中心新村街景
  • 1894年:德商公泰洋行駐臺代理領事Ohly, R. N. (Richard Nikolaus Ohly)[1]開設北投第一間溫泉設施—磺泉俱樂部,亦稱硫磺泉俱樂部[2]
  • 1898年:「日本陸軍臺北衛戍醫院北投庄分院暨轉地療養所」竣工,在日俄戰爭時期容納最多日本傷患[3]
  • 1945年:臺灣光復後,警備總部國際紅十字會接收臺北衛戍病院及其眾多分院,吳國興上校擔任海陸空第一總醫院院長(三軍總醫院前身)。北投分院日式房舍改為國軍宿舍,即中心新村最初原型[4]
  • 1959年:北投分院院長朱集賢擔任第一任村長[5]
  • 1993年:中心新村自治會長張聿文受啟發,開始投入參選林泉里里長及中心新村保存運動。[6]
  • 1999年:中心新村自治會長張聿文協助臺北市新聞處辦理眷村影像田野調查:《寄情眷村時》[7]
  • 2001年:臺北市政府文化局長龍應台視察中心新村提出「眷村活保存」及「活的博物館」等願景想像[8][9][10]
  • 2002年: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委託《臺北市眷村文化保存調查研究》,評比中心新村為臺北市繼四四南村最有保存價值的眷村[11]
  • 2003年至2008年,中心新村受到的社會關注銳減。
  • 2009年:曹羅羿受 OURs 都市改革組織的邀請,於淡江大學建築系開設建築設計課程,以「重構中心」為主題設計提案,並將中心新村的設計與研究成果,參加第四屆荷蘭鹿特丹建築展「開放城市:設計共生」,三大主題館之一平行案例館的「離散(diaspora)」單元,藉此媒體採訪與提高知名度,使官方開始重視中心新村的保存。[12]
  • 2010年:臺北市政府文化局長謝小韞將中心新村提送國防部眷村保存區審查。

中心新村登錄為聚落建築群

  • 2011年:中心新村依《文資法》登錄為聚落建築群。
  • 2012年:中心新村經行政院核定為全臺13處眷村保存區之一。
  • 2012年4月:臺北市政府文化局長劉維公回函國防部,中心新村不續參加眷村文化保存區複查。
  • 2012年10月至2013年1月: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委託林泉社區發展協會舉辦7場參與式願景工作坊、中心新村二三代交流會、中心新村返回童年冬令營及家訪調查。
  • 2015年
    • 3月23日:臺北市議員吳思瑤潘懷宗共同召開記者會要求文化局繼續參加眷村保存區後續計畫。
    • 3月30日:立法委員鄭麗君、臺北市議員吳思瑤潘懷宗王威中共同舉辦中心新村現場會勘,要求國防部不得取消中心新村資格。[13]
    • 7月24至26日,台北市文化基金會舉辦Idea Taipei創意工作營討論中心新村願景規劃[14][15][16]
    • 9月5日: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委託台灣種子文化協會舉辦「2015臺北眷村茶話會」。
    • 10月3日: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委託台灣種子文化協會舉辦「2015眷村文化論壇」,談討眷村文化發展與中心新村再利用可能性[17]
  • 2016年
    • 6月25日:臺北市政府舉辦北投再生計畫戶外開講,文化台心新村保存與再造規畫,臺北市政府產發局長林崇傑報告中心新村擬做為臺北市青創基地[18]。北市府擬推中心新村等地參加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計畫[19]
    • 7月26日:立法委員吳思瑤邀請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立法院國防委員會召委劉世芳、文化部長鄭麗君、國防部副部長李喜明、臺北市長柯文哲、臺北市副市長林欽榮、臺北市政府文化局長謝佩霓召開「中心新村協調會」,取得以下結論:1. 國防部皆同意臺北市所提之中心新村‬「代管保溫計畫‬」、「活化再利用合作計畫‬」提案。且國防部不收任何土地使用租金,然營運成果中央與地方共享。2. 針對以都市計畫進行容積調派之作業,國防部與臺北市將組專案小組長期研議。3. 文化部同意將北投生活環境博物園區計畫‬(內含中心新村保存)納入「‪再造歷史現場‬」計畫,將提撥預算、資源協助。4.文化部同意由社區營造相關預算,補助中心新村保溫計畫。5. 國防部與臺北市政府就本案之代管、保溫(短期計畫)與都市計畫容積調派(長期計畫),立即進行換文、議約程序,即刻啟動共同合作方案[20][21]
    • 10月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委託林泉社區發展協會舉辦「眷村文化節」,開幕式出席貴賓有臺北市副市長陳景峻、臺北市政府文化局長鍾永豐、臺北市議員汪志冰、臺北市議員潘懷宗等。
    • 中心新村與北投溫泉新村(革命實踐研究院白團」之眷村)、慈光二村(聯勤)與重三新村(政校)共同移居北投復興崗康莊社區(政校後勤區),為新式眷村改建第42案,也是最後一個案[22]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開始修復工程

  • 2017年:中心新村第一期修復工程啟動。
  • 2017年:中心新村年度展覽「復甦術CPR:村眠不覺曉」開幕貴賓:立法委員吳思瑤、林泉里陳惠華里長、台北市眷村心文化協會張聿文理事長、林泉社區發展協會張中模理事長。[23]
  • 2018年:第一期修復工程完成,開放一期示範區參觀。中心新村示範區開幕(5戶),年度展覽「中心新村眷村記憶與生活風格展」開幕貴賓:臺北市長柯文哲、林泉里陳惠華里長、台北市眷村心文化協會張聿文理事長、林泉社區發展協會張中模理事長。[24]
  • 2019年:中心新村60週年[5]。年度展覽「溫故織新:北投中心新村60週年特展」開幕茶會出席貴賓:總統府國家安全會議陳文政副秘書長、立法委員陳曼麗、臺北市議員潘懷宗、臺北市文化局蔡宗雄局長、行政院政務顧問吳世哲、林泉里陳惠華里長、臺北市市政顧問台北市眷村心文化協會張聿文理事長、臺北市市政顧問林泉社區發展協會張中模理事長。[25]
  • 2020年:中心新村第二期修復工程啟動。中心新村感恩茶敘,年度展覽由五倍創意股份有限公司得標「『活・眷村』北投中心新村眷村空間記憶展」開幕貴賓:總統府國家安全會議陳文政副秘書長、立法委員吳思瑤、國防部軍醫局蔡建松副局長、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楊斯年院長、三軍總醫院郭紓為前副院長夫人傅靄英女士、柯文哲競選辦公室前主任黃建興、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文化局蔡宗雄局長、林泉里陳惠華里長、臺北市市政顧問台北市眷村心文化協會張聿文理事長、臺北市市政顧問林泉社區發展協會張中模理事長。[26]

財團法人台北市文化基金會營運時期

  • 2021年:
    •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依「臺北市特定文化設施運用辦法」,指定財團法人台北市文化基金會運用管理中心新村。
    • 透過聚落維運與保溫計畫,策辦展演及教育推廣活動,推動聚落保存及再發展工作,促進眷村文化保存。同時串聯新北投周邊自然與人文景點,活化社區及在地文史資源,展現北投多元豐富的社區故事。將中心新村定位為「北投溫泉.無圍牆博物館」腹地,並執行台北市眷村文化推廣業務。
  • 2022年:臺北市政府成立眷村專責單位,在財團法人台北市文化基金會下成立眷村部,舉辦北投中心新村新春團拜,到場百位原眷戶。
    • 籌辦展覽《心村‧溫泉癒》、《窗駐時光:記憶中心新村影像展》、《書畫映眷情:中心新村眷戶傅藹英、郭仲琦創作展》。
    • 舉辦眷村年度節慶活動、區域走讀活動、療育共感課程、眷村主題培力課程,串聯北投周邊場館及節慶系列活動,同時進行文物盤點、口述歷史訪談及空間招商規劃等,透過跨領域合作與社區串連,推廣眷村文化整合行銷活動 ,促進在地社區參與並增加觀光價值。 啟發大眾對於眷村文化的理解與興趣,塑造中心新村品牌形象與推廣眷村文化業務。
  • 2023年:籌辦常設展《走進中心新村的街談巷語》及特展《心窗:開啟康莊眷戶的記憶之窗》。結合實境解謎遊戲〈無人知曉的眷戀〉,邀請觀眾走進過去的中心新村,沈浸感受眷村的時代氛圍,於此同時再次發生對話、分享記憶,並與ARTOGO合作,以沉浸式虛擬展間的方式在網路上完整重現展場,並透過虛實整合的方式以遊戲加強展覽的趣味性與知識性。

影視取景

以下影劇曾在此取景:

参考资料

北投中心新村官方網站 連結:https://www.beitouheartvillage.taipei/index.aspx

代表書籍

  • 台北眷村秘境:時光苒荏的北投溫泉地及中心新村(2022)
  • 中心學-北投移民村地景攝影計畫(2020)
  • 溫度眷村 :2019北投中心新村60週年紀念(2019)
  • 重構中心:北投中心新村眷村文化保存(2010)
  • 時光倒影‧回憶與回味(2009,已絕版)。
  1. ^ 故宮博物院明清檔案部、福建師範大學歷史系合編,1985。清季中外使領年表。北京:中華書局。
  2. ^ 「北投庄溫泉場買收ノ件」(1895 年 10 月 27 日),〈明治二十八年乙種永久保存第二十一卷〉,《臺灣總督府檔案》。
  3. ^ 吳美華,2002。日治時期臺灣溫泉建築之研究。私立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桃園市。
  4. ^ 溫度眷村:2019 北投中心 新村 60 週年紀念,2019。臺北:五倍創意。
  5. ^ 5.0 5.1 溫度眷村:2019 北投中心新村 60 週年紀念,2019。臺北:五倍創意。
  6. ^ 張聿文,2011,從參與者的歷史探究里長在社區發展的角色。私立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在職專班,臺北市。
  7. ^ 唯一有溫泉湯池的北投中心新村. 青年日報. 1999-06-10. 
  8. ^ 北投將留住竹籬笆內的春天. 中國時報p.19. 2002-01-17. 
  9. ^ 中心新村竹籬笆 道盡滄桑. 中國時報p.13. 2002-03-03. 
  10. ^ 中心新村渴望成為眷村文化館. 中國時報p.17. 2002-03-23. 
  11. ^ 台北市眷村文化保存調查研究. 台北市政府文化局. 2002. 
  12. ^ 《曹羅羿,2019。〈十年中心努力夢想心中仍存〉,《溫度眷村:2019 北投中心新村 60 週年紀念》。臺北:五倍創意。
  13. ^ 北投中心新村 議員籲永續保存. 中國時報. 2015-03-28 [2016-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14. ^ 嘉禾新村、中心新村活化 北市邀市民討論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6-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9). 
  15. ^ 討論活化嘉禾與中心新村 文化局辦營隊 | 即時新聞 | 20150726 | 蘋果日報. [2016-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8) (中文(臺灣)). 
  16. ^ 台灣唯一溫泉眷村 將活化成為「療癒園區」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6-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9). 
  17. ^ 台北眷村文化節 探討眷村未來. 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 2015-11-18 [2016-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2). 
  18. ^ 中時電子報. 中心新村怎保存?市民開講納民意. [2016-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22) (中文(臺灣)). 
  19. ^ 中時電子報. 北市再造歷史現場 擬推中心新村等地. [2016-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17) (中文(臺灣)). 
  20. ^ 中時電子報. 中心新村案破冰 推保溫計畫. [2016-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22) (中文(臺灣)). 
  21. ^ 北投中心新村 北市府先挪二備金開發保存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m.ltn.com.tw. [2016-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9). 
  22. ^ 吳亭秀主編,2016。國軍眷村改建回顧與變遷-竹籬重生樂活家園。臺北:國防部政治作戰局。
  23. ^ 《北投限定打卡景點:2017中心新村開展【復甦術CPR:村眠不覺曉】》,2017.10.24。Peopo公民新聞網。連結:https://www.peopo.org/news/349343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4. ^ 《柯P中心新村5戶完工 雞排爺爺:我家變大了》,2018.10.18。Peopo公民新聞網。連結:https://www.peopo.org/news/381407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5. ^ 《北投中心新村60週年 期盼眷村爺奶能當代言台柱》,2019.11.28。Peopo公民新聞網。連結:https://www.peopo.org/news/433109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6. ^ 《北投潛力點-中心新村感恩茶敘》,2020.10.25 。Peopo公民新聞網。連結:https://www.peopo.org/news/49045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