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唯心主义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7年7月12日) |
主观唯心主义(英語:Subjective idealism)是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形式之一,與客观唯心主义對稱。[1]
主观唯心主义把個人的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和意志等,看作是世界上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则是由这些主观精神所派生的,是这些主观精神的显现。因此,在主观唯心主义者看来,主观的精神是本原的、第一性的,而客观世界的事物则是派生的、第二性的。主觀唯心主義在中国宋明时期的“心即理”[2]、“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等所謂的心學裡也有所表現。[3]
代表人物
中國
英國
- 贝克莱(1684年-1753年)
德國
- 费希特(1762年-1814年)
另見
參考文獻
- ^ 鍾鴻銘. 主觀唯心主義. 國家教育研究院. 臺灣. 2000年12月 [2020-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3) (中文(繁體)).
主觀觀念論或稱主觀唯心主義,指把個人的主觀意識看作是世界本源的哲學學說,是唯心主義的基本形式之一(另一為客觀唯心主義)。
- ^ 馮友蘭. 第二十六章. 中國哲學簡史. [2020-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12) (中文(繁體)).
王守仁也主張心即理﹕他說﹕“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 ^ 陸九淵. 第三十六章. 象山先生全集. 互聯網: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紹興二十一年: 20段 [2020-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6) (中文(繁體)).
又曰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