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四式山炮
九四式山炮 | |
---|---|
类型 | 山炮 |
原产地 | 大日本帝国 |
服役记录 | |
服役期间 | 1935年至1980年代 |
使用方 | 大日本帝国 中華民國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参与战争/衝突 | 中国抗日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戰 國共內戰 韓戰 |
生产历史 | |
研发者 | 大阪砲兵工廠 |
研发日期 | 1931年至1934年 |
生产商 | 大阪砲兵工廠 西北實業公司 |
生产日期 | 1935年至1945年 1947年至1948年 |
制造数量 | 1500左右[1] |
基本规格 | |
重量 | 544公斤(射擊任務狀態) 495公斤(運輸狀態) |
长度 | 3.96公尺(運輸) 3.81公尺(射擊任務狀態) |
槍管长度 | 1.56公尺(20.8倍徑) |
宽度 | 1.023公尺(運輸狀態) 1.354公尺(射擊任務狀態) |
高度 | 0.89公尺 |
操作人数 | 4-5(操炮)[2] 11(砲班) |
炮彈 | 75 x 294公厘[3] |
后膛 | 水平滑楔式炮閂 |
後座力 | 液壓機械複合式 後座行程69.8-78.7公分 |
载具 | 開腿式炮架 |
射击仰角 | -8° - +25度° |
回旋角度 | 中心線左右20° |
射速 | 10-20發/分 |
槍口初速 | 392公尺/秒 |
最大射程 | 8,300公尺 |
九四式山炮為日本帝國陸軍在1930年代初期為取代四一式山炮而開發的山炮,其易於操作、運輸便利、火力適切的特性讓本型炮在中國戰場大量運用,並持續服役到1950年代。
介紹
在四一式山炮服役之際,世界局勢開始了一場劇變,第一次世界大戰讓各國野戰火力水準可說翻新一輪,即使只有參與部分戰場的日軍也深受震撼。作為師級支援火炮的四一式山炮在火力上終究不如一般野戰炮,然而四一式設計終究是1900年代產物,要改良最後多半得把整門炮設計推倒重來。 故日本帝國陸軍在1920年代開始自法國引進先進火炮製造技術,同時在1920年(大正9年)開始探討四一式山炮的後繼製品,對新型山炮,帝國陸軍要求「比四一式山炮威力要強,卻有同等級的可靠性能」。
白話的說,日軍提出的要求要的是一種升級版的四一式山炮。
日軍在使用四一式山炮經驗中,較嚴重的問題是大仰角狀態下炮架穩定與平衡出現不良狀況,致使炮彈準確率大降,新山炮要滿足的重點也在這環節;為了要達到這種苛刻的技術想像,大阪兵工廠使用了多個國家所設計的技術結晶達成;包括自法國施耐德公司引進的液氣壓複合制退復進機及開腳式炮架[4]、單層自緊製程炮管,德國克魯伯設計的水平滑塊式炮閂,日軍工程師對炮架的分解設計進一步精進等[5]。
受惠於較先進的製造技術,新型山炮的重量控制在與四一式山炮相等,運輸編制上仍續用既有的6馬拖曳規格,射程卻可達三八式野炮的8,000公尺射程標準;同時火炮可在3至5分鐘內分解成11個配件[6][7],配件中較重者為火炮搖架(97公斤)與炮管(94公斤),除這些核心配件須以駝運,其餘皆可採人力搬運;重新組裝只需10分鐘,就地形適性而言也屬上乘。不單是炮班編制不需調整,同時新型山炮與既有使用的75公厘野戰炮榴彈共通,不再遷就既已服役的四一式山炮運用的分離式裝藥設計,簡化了後勤的複雜度。
九四式山炮正式開發自1931年6月開始,1932年9月第一門原型樣炮出廠測試,1934年9月完成4門試制量產炮,以神武紀年編法稱九四式山炮,1935年3月在陸軍野戰砲兵學校進行測考,4月完成測試,11月正式制式化量產,1935年末起開始撥交部隊更換當時常備師團直轄炮兵團與獨立山炮團(山砲兵連隊)單位;一般來說,一個日本師級部隊下屬之炮兵團會配有48門火炮,半數為山炮編裝,因此會配有24門九四式山炮,以山地戰為導向的師團則會提高比重至36門,獨立山炮團則有24門。
在日本戰敗後,主政山西省的晉系軍閥閻錫山控制的西北實業公司西北機車廠在借助日本技術支援下在1947年2月成功仿製九四式山炮,稱為晉36年式75毫米山炮,至1948年共生產191門。製造火炮的材料由西北育才煉鋼機器廠與西北鑄造廠供給。
戰鬥運用
九四式山炮服役後,日本陸軍雖然察覺到未來野戰火炮的大口徑化趨勢,也研發了九九式山炮;但九四式山炮在交通線不良的中國華中、華南戰場嶄露其優異表現,加上日本擴軍壓力也無法有效終止75公厘口徑彈藥的轉換作業,因此九四式山炮就一路服役到日本投降之際仍持續生產,除了中國戰場外,盟軍在東印度群島和南太平洋戰場經常遭遇此型武器,美軍發給基層教範的介紹稱九四式山炮會是大兵們最常見的武器[8];至1942年時日本陸軍獲得的九四式山炮約600門,1945年戰敗之際總生產數量已達1500門之多。戰爭後期為對抗防禦力厚重的盟軍戰車,日軍開始為75公厘級火炮配發錐孔裝藥設計的二式破甲榴彈(タ彈),該型彈藥可在近距離貫穿75-100公厘厚的均質裝甲,在1945年日本戰敗前約生產了44,000發[1]。
九四式山炮在性能數值上未必與西方國家一線山炮比擬,但是就設計相性而言,本型炮成功的掌握住一支以步兵為主力之軍隊該有的要求,同時也考慮到亞洲國家挽馬或馱馬體格較西方國家不足的劣勢,因此分解後的火炮總成不超過100公斤,可以讓亞洲本地的駝獸長時間背負。因此不只是日本,作為敵軍的中華民國或是中國共產黨軍隊對本型炮也給予優異評價。在1945年日軍投降後,中華民國直接自中國戰場的日軍接收了239門九四式山炮,並迅速的換發給各整編師砲兵營使用;中國人民解放軍則從東北戰場搜刮日軍遺留物資整修拼湊出自己的砲兵部隊,同時在國共內戰中也大量繳獲本型武器,並配備到解放軍砲兵中,這批九四式並在中國人民志願軍參與韓戰之際做為主力武器使用[9],惟1950年代時本型炮因使用日久且長期高頻率運用,制退復進機多出現密合不全之液壓油滲漏汙染現象,因此後續以蘇聯製火炮汰除。
九四式山炮後來在解放軍改造下,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代禮炮,運用到1980年代;與原版差別之處為木輪外覆橡膠材質、增加電擊發底火設計。
運用彈種
可用彈藥 | ||||
類型 | 型號 | 重量,公斤(彈體/彈頭) | 彈頭裝藥 | 備註 |
榴彈 | 榴彈甲 | 6.47/0.635 | 苦味酸、2,4-二硝基甲苯 | |
榴彈 | 榴彈乙 | 6.61/0.625 | 苦味酸、2,4-二硝基甲苯 | |
榴彈 | 九十式尖銳彈 | 6.18/0.42 | TNT | |
榴彈 | 九四式榴彈 | 6/0.81 | TNT | |
榴霰彈 | 九〇式榴霰彈 | 7 | 250顆子彈藥 | |
榴霰彈 | 九〇式鋼性榴霰彈 | |||
反戰車榴彈 | 九五式破甲榴彈 | 6.2/0.0045 | 苦味酸、2,4-二硝基甲苯 | |
穿甲彈 | 一式穿甲彈 | 6.575/0.378 | ||
破甲榴彈 | 二式穿甲榴彈 | 5/3.95 | TNT | |
毒氣彈 | 九二式黃彈(きい弾) | 5.59/0.82 | 芥子毒氣 | |
毒氣彈 | 九二式紅彈(あか榴弾) | 6.28/0.63 | 二苯氰胂 | |
毒氣彈 | 九二式藍白彈(あおしろ弾) | 5.5/0.726 | 光氣、砷 | |
煙幕彈 | 九〇式發煙彈 | 5.73 | ||
照明彈 | 九〇式照明彈 | 5.65 |
參考資料
- ^ 1.0 1.1 佐山二郎「日本陸軍の火砲 野砲 山砲」p443。
- ^ Foss, Christopher. Jane's pocket book of towed artillery. New York: Collier. 1977: 29 [2018-06-22]. ISBN 0020806000. OCLC 91190798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3).
- ^ 75-77 MM CALIBRE CARTRIDGES. www.quarryhs.co.uk. [2017-1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1).
- ^ Bishop, The Encyclopedia of Weapons of World War II. Pp.150
- ^ 潮書房『丸』昭和37年(1962年)3月号 No.181 p.159
- ^ 潮書房『丸』昭和37年(1962年)3月号 No.181 p.160
- ^ US Army Technical Manual. [2016-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2).
- ^ US Department of War. TM 30-480, Handbook on Japanese Military Forces
- ^ 存档副本. [2005-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2-24).
- 竹内昭・佐山二郎 『日本の大砲』 出版共同社、1986年
- 潮書房 『丸』 1962年3月号 No.181
- 佐山二郎「日本陸軍の火砲 野砲 山砲」 ISBN 978-4769827450 光人社NF文庫、2012年
- Bishop, Chris (eds) The Encyclopedia of Weapons of World War II. Barnes & Nobel. 1998. ISBN 0-7607-1022-8
- Chant, Chris. Artillery of World War II, Zenith Press, 2001, ISBN 0-7603-1172-2
- McLean, Donald B. Japanese Artillery; Weapons and Tactics. Wickenburg, Ariz.: Normount Technical Publications 1973. ISBN 0-87947-157-3.
- Mayer, S.L. The Rise and Fall of Imperial Japan. The Military Press (1884) ISBN 0-517-42313-8
- War Department Special Series No 25 Japanese Field Artillery October 1944
- US Department of War, TM 30-480, Handbook on Japanese Military Forces, 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94. ISBN 0-8071-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