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閒效益
休閒效益,是指一個人參與休閒活動時,在活動過程中或結束時得到心理、生理、社會、智能等方面的利益。
定義
有許多研究者針對休閒效益有其定義:
Mannel 及 Stynes認為人們在參與休閒活動時,受到環境、活動、時間、心理的刺激,而產生生理、心理、環境、經濟、社會之影響,這些影響經由人們的評價後,就產生了休閒效益。[1]Driver(1991)指出休閒效益指的是個人在參與休閒活動的過程中,強調身心狀況與社會關係是否獲得的改善或助益。Ajzen(1991)認為參與休閒活動時休閒目標達成後,認知需求滿足程度進而獲得休閒效益的主觀感受,當獲得效益的越高,參與的行為表現也會更積極。高俊雄(1995)認為休閒效益是指在參與活動過程中,可以幫助參與者個人改善身心狀態或滿足個人需求的現象。林欣慧(2002)認為在從事休閒活動的過程中,每個人對於休閒效益的感受不盡相同,此為一種主觀的概念,個人的休閒體驗與感受經過主觀評估之後,產生不同的休閒效益。
分類
Tinsley、Barrett及Kass(1979年)
- 表達自我
- 社會交友
- 肯定自我能力
- 補償
- 服務社會
- 啟發心思智慧
- 獨處
- 安寧
林清山(1985年)
- 生理健康
- 心理健康
- 社會健康
- 智能發展
劉泳倫(2003年)
劉泳倫彙整了過去專家學者對休閒活動功能的看法,歸納出休閒活動有四種主要功能:
在個人方面
- 促進生理健康
- 促進生理健康
- 擴展生活經驗、增廣見聞
- 啟發智慧、發揮創造力
- 增進人際關係
- 疾病治療的功能
- 促進自我實現
- 放鬆心情、減輕壓力
在家庭方面
- 促進家人感情交流
- 促進家庭和諧快樂
- 提高生活品質
在社會方面
- 預防犯罪功能
- 促進人群融合
- 促進社會安和樂利、增進社會福祉
在國家、經濟方面
- 提升工作效率、帶動經濟發展
- 促進勞資和諧、減少勞資糾紛
- 提升文化素養、促進藝術與文化交流
其他學者
- 生理利益
- 心理利益
- 社交利益
- 放鬆利益
- 教育利益
- 美學利益
舉例
小明和爸爸參加一個登山健走的活動,在活動中獲得休閒效益如下:
- 生理:訓練心肺功能、耐力、肌力
- 心理:成就感、增進親子間的親密感
- 社交:認識不同的登山健走夥伴
- 教育:學習登山相關知識
參考來源
腳註
- ^ Mannel, R. C., & Stynes, D. J. (1991). A retrospective: The benefits of leisure. In B. L. Driver, P. J. Brown & G. L. Peterson (Eds), Benefits of leisure(pp.461-473). Stage College, PA: Venture Publishing.
其他
- 張耿介,陳文長 (编). 休閒社會學(英文:Sociology of leisure) 第2版. 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陳宗玄,張瑞琇 (编). 休閒遊憩產業概論(英文:Introduction to leisure and recreation industry) 第2版. 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