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歐·德·梅洛德
克里歐·德·梅洛德 Cléo de Mérode | |
---|---|
本名 | Cléopâtre-Diane de Mérode |
出生 |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巴黎第五區 | 1875年9月27日
逝世 | 1966年10月17日 法國巴黎第八區 | (91歲)
墓地 | 拉雪茲神父公墓 |
职业 | 芭蕾舞者 |
身高 | 167.6厘米(5英尺6英寸) |
体重 | 55公斤(121英磅) |
髮色 | 棕黑 |
签名 | |
克里歐佩特拉-黛安·德·梅洛德(法語:Cléopâtre-Diane de Mérode,1875年9月27日—1966年10月17日),歐洲美好年代(Belle Époque)的法國芭蕾舞者、1896年巴黎選美冠軍。[1]她以與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之間的緋聞而廣為人知。
生平
幼年時期
1875年9月27日,克里歐·德·梅洛德出生於法國巴黎。她是奧地利風景畫畫家卡爾·馮·梅洛德的女兒。[2][3]
7-8歲時克里歐進入國立巴黎歌劇團的舞蹈學院接受正統的舞蹈訓練。首次正式登台演出則是在11歲。她在舞台上的裝扮獨具一格,有時帶著濃濃的東方古典風,有時又扮成一位牧羊女或時尚名媛。
長成少女以後,許多畫家(如亨利·德·土魯斯-羅特列克、喬瓦尼·波爾蒂尼、愛德加·竇加等人)都為她著迷,開始繪製她的畫像。攝影家納達爾也邀請她當模特兒,前後長達十餘年。
名聲與緋聞
她的肖像被印在無數的明信片、香菸盒、海報與年曆上,讓人們流通、收藏。日本評論家鈴木晶在他的著作《歌劇院的迷宮》(2013年)中說“克里歐可以稱得上是現代最早的流行偶像”。
歐洲的評論家們也說:「她的美就如同未食禁果的夏娃般令人醉心。」與此同時,她的美麗也吸引了以女人情慾為主題的維也納畫家克林姆的注意。他們之間的故事被翻拍成2006年電影“克林姆”,片中的Lea de Castro就是以Cléo為原型。
1896年,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親自出席欣賞她的表演。時年61歲的風流國王對年僅22歲正值青春年華的克里歐很感興趣,並對她一見傾心。此後數年間,全歐各種八卦小報的報導從來不曾斷過,克里歐也被視為當時最有名的交際花。
1897年,她開始了在美國的巡演。即使是離開了歐洲大陸,克里歐同樣很受歡迎,所到之處,人們爭相一睹丰采。之後幾年,她的足跡更遠佈俄羅斯、瑞典等國。
1926年,德國電影《狂熱的女人》上映,劇中由美國女影星弗恩·安德拉飾演克里歐。
1934年,她在阿爾卡薩爾(源於阿拉伯語,意為宮殿)進行最後的一次公演。
晚年成謎
引退以後的克里歐迅速被世人遺忘。她的名字再次出現在眾人面前,並引起注目,是在1950年前後的事。
1949年6月,著名女性主義者、女權運動提倡者西蒙·波娃的著作《第二性》發行,書中波娃用“誘騙貴族的高級妓女”等字眼來形容克里歐。隨後克里歐以損害名譽的罪名對其提出告訴,最終法院判決克里歐勝訴,命令波娃必須賠償克里歐所受的損失。
1955年,她的自傳“Le Ballet de ma vie”(我的生命之舞)出版,推出自傳的其中一個原因便是為了駁斥許多甚囂塵上的傳聞。[4]
步入老年之後,她對舞蹈及音樂的熱愛依然未減。她晚年的生活十分恬靜平淡,深居簡出。死後葬於拉雪茲神父公墓。
參考資料
- ^ Jaffe, Aaron, and Goldman, Jonathan (2010). Modernist Star Maps: Celebrity, Modernity, Culture. Ashgate Publishing, Ltd. p. 137. ISBN 0754666107.
- ^ Die Schönste der Schönen: Geschichte der Miss Austria 1929-2009, Elisabeth Patsios, 2009, pg 188
- ^ A collector's vision: the 1910 bequest of Matthias H. Arnot, Rachael Sadinsky, 1989, pg 96 N.b. 'Freiherr', rather than a middle name, is a title originating in the Holy Roman Empire equivalent to Baron
- ^ Garval, Michael D. (2012). Cléo de Mérode and the Rise of Modern Celebrity Culture. Ashgate Publishing, Ltd. p. 38. ISBN 1409406032.
外部連結
- Танцовщица Клео де Мерод(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