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八月狂想曲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八月狂想曲
八月の狂詩曲
基本资料
导演黑澤明
监制黑泽久雄日语黒澤久雄
编剧黑澤明
多猪四郎
剧本黑澤明
原著《锅之中》
村田喜代子日语村田喜代子作品
主演
配乐池边晋一郎日语池辺晋一郎
摄影
制片商松竹
片长98分钟
产地日本
语言日语
英语
上映及发行
上映日期
  • 1991年5月25日 (1991-05-25)(日本)
发行商松竹
票房8.2亿日元(日本本土)[1]
900万美元(海外)[2]

八月狂想曲》(日语:八月の狂詩曲はちがつのラプソディー Hachigatsu no rapusodī or Hachigatsu no kyōshikyoku)是1991年上映的日本电影,由黑泽明执导,改编自村田喜代子日语村田喜代子的小说《锅之中》。电影以一位在1945年长崎原子弹爆炸中痛失丈夫的年长被爆者为主角,透过她四个孙子的视角,记录她与旅居美国夏威夷的哥哥錫二郎重逢的经过。好莱坞演员李察·基爾在片中饰演克拉克。

电影代表日本参加第6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角逐,但未入选最终的提名名单[3]

剧情

故事发生在某年的一个夏天,住在长崎偏远村庄的锣婆婆收到一封航空邮件,是在美国夏威夷开农场的哥哥錫二郎寄来的。錫二郎在信中说自己得了不治之症,将不久于人世,希望在世的时候能见见失散多年的锣婆婆。于是,锣婆婆让儿子忠雄和女儿良江代她去夏威夷。可没过多久,錫二郎派孙子孙女去长崎,希望他们能说服锣婆婆过来夏威夷。

与此同时,忠雄也从夏威夷来信,说錫二郎想见锣婆婆,希望锣婆婆带上孙子来见他。但锣婆婆不想去夏威夷,因为她已经不知道錫二郎长什么样子。錫二郎的孙辈习惯了大城市的生活,对乡村生活不太适应。可当他们参观原子弹爆炸现场,听着祖母讲述自己遭遇原子弹的经历时,渐渐开始立即祖母在爆炸中失去祖父的感受。

后来夏威夷再发来信件,催促锣婆婆赶快过去。锣婆婆向夏威夷发出电报,说自己要留下来参加核爆纪念活动,不能过去。与此同时,忠雄和良江先后回到长崎。两人得知锣婆婆在信中提到核爆,很是失望,因为向美国人谈论核爆是不合适的。不久后,錫二郎的儿子克拉克来到日本。忠雄和錫二郎的孙子孙女去机场迎接克拉克,但都不知道克拉克此次前来的真实意图。也许是出于担心,錫二郎的孙子孙女离开了机场。

克拉克刚抵达,就说要去看他叔叔去世的地方。当天晚上,在庭院的门廊上,克拉克就自己不知道叔叔的事情向锣婆婆道歉,锣婆婆和他紧紧握手。

8月9日,也就是长崎核爆那天,锣婆婆正和年长的邻居们在念佛堂念经。过程中克拉克收到一封电报,说他的父亲去世,于是赶忙飞回夏威夷。锣婆婆终于记起哥哥錫二郎的事情,并沉浸在錫二郎去世的悲伤情绪中。从那以后,锣婆婆的行为变得愈发怪异,经常把忠雄误认为錫二郎。在一个雷雨交加的晚上,锣婆婆突然大喊“原子弹来了”。第二天早上,乌云罩着整个天空,锣婆婆撑着雨伞,冒着大雨向长崎方向跑去,錫二郎的孙子孙女和她的子女追赶着她,弗朗茨·舒伯特的《野玫瑰》响起。

演员

制作

1990年,导演黑泽明向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表示[4]

我没有拍摄过令人震惊的现实场景,这些场景被证明是难以忍受的,但它们本身并不能解释这部剧的恐怖。我想传达的是原子弹在我们人民心中留下的创伤是怎样的,以及他们是如何逐渐愈合的。

本片是村瀨幸子的最后一部银幕作品[5]

克拉克一角原本由金·哈克曼出演,但哈克曼以身体抱恙为由婉拒。理查·基尔读过剧本,自愿提出出演该角。起初黑泽明不愿意让基尔出演,觉得他的年龄和形象不太合适[6]

除了幸子和基尔,片中大部分演员都是童星,其中两位小演员此前曾参演过导演的《[5]

反响

1991年,电影于第44屆坎城影展首映,获得褒贬不一的评价。[7]

部分影评人认为电影着重于呈现原子弹爆炸是战争罪行,而忽略了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的罪行。电影戛纳首映礼上,一位记者甚至在记者会上放声哭泣:“为什么要把投原子弹放在第一位?”[7]至于其他人,尤其是美国人,对电影没有提及日本在战争期间暴行感到愤怒[8][9]凯文·托马斯英语Kevin Thomas (film critic)德森·豪英语Desson Thomson特别批评黑泽明没有提及珍珠港事件,虽然片中的美国人来自夏威夷[10][11]

東京國際電影節上,日本軍國主義批评者认为黑泽明忽略了核爆前的历史事件。日本文化评论家四方田犬彦表示:“包括我在内的许多评论家认为黑泽明用沙文主义的立场将日本人描绘成战争受害者,而忽视了日军的暴行,用廉价的人文主义情绪洗脑观众[12][4]。”

针对上述批评,黑泽明表示战争是国家与国家的战争,不是人民间的冲突,也不认为电影应该展现反美的主题[7]

2024年第77屆坎城影展的活动海报以本片为设计灵感[13]

奖项

获奖
提名

参考资料

  1. ^ 1991年邦画作品配給収入. Kinema Junpo (Kinema Junposha). 1992, (1992年(平成4年)2月下旬号): 144. 
  2. ^ Focus Japan. Focus Japan (Japan External Trade Organization). 1992: 4 [2022-03-19]. In 1991 the industry's top overseas earner, at 9 million美元, was "Rhapsody in August" the 29th feature film by 82-year-old Akira Kurosawa. 
  3. ^ Margaret Herrick Library, 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
  4. ^ 4.0 4.1 Rangan, Baradwaj. Akira Kurosawa's Rhapsody in August is a shrine to Nagasaki, whose bombing ended World War II 75 years ago. Firstpost. 2020-08-15 [2023-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5) (英语). 
  5. ^ 5.0 5.1 Film Club: Rhapsody in August (1991). Akira Kurosawa info. [2023-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9). 
  6. ^ リチャード・ギア×黒澤明が描く日米の心の絆!NHKBS『八月の協奏曲(ラブソディー)』あらすじと予告動画 - ナビコン・ニュース. navicon.jp. [2023-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5). 
  7. ^ 7.0 7.1 7.2 Ebert, Roger. Rhapsody in August movie review (1991). rogerebert.com. 1992-02-21 [2023-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13) (英语). 
  8. ^ Canby, Vincent. Review/Film; Kurosawa, Small in Scale and Blunt. The New York Times. 1991-12-20 [2023-06-04]. ISSN 0362-4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11) (美国英语). 
  9. ^ Hicks, Chris. Film review: Rhapsody in August. Deseret News. 1992-07-14 [2023-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11) (英语). 
  10. ^ Thomas, Kevin. MOVIE REVIEW : War, Reconciliation in Kurosawa's 'Rhapsody'. Los Angeles Times. 1991-12-23 [2023-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12) (美国英语). 
  11. ^ Howe, Desson. Rhapsody in August (PG). The Washington Post. 1992-02-07 [2023-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7). 
  12. ^ Hibakusha Cinema:Intro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02-07-25.
  13. ^ Ntim, Zac. Cannes Film Festival Celebrates Japanese Filmmaker Akira Kurosawa With 2024 Poster. Deadline Hollywood. 2024-04-19 [2024-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4-23).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