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坐部伎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坐部伎唐朝宫廷乐舞两大类别之一,与立部伎相对而言[1]

初唐创立至盛唐流行的一部宫廷乐队和一套宫廷燕乐节目,与“立部伎”并列,合称“二部伎”。每部均以乐曲名称之,并配有舞蹈。“宫中宴用坐奏”,坐部伎舞者、乐工在室内厅堂演出,声乐坐奏,规模较小。于殿堂上表演,相当于现代音乐的“室内乐”含义。乐伎人数较少,舞者多则十二人,少则三人。“立部伎”与“坐部伎”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曲名、演奏形式和精粗程度。堂下立奏者称为立部伎, 堂上坐奏者称为坐部伎。其曲目大多是经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四朝的保留节目。坐、立部伎的分工相传在唐高祖时,一说为唐玄宗时期,但至迟似应在唐高宗时。太常寺考核乐工技艺,以立部伎水平低于坐部伎一筹。坐部伎艺术与技术水平较高。习“坐部伎”不成,则习立部伎。伴奏以丝竹乐器为主,音乐舞蹈较为优雅典丽。坐部伎有六部乐舞:《宴乐》、《长寿乐》、《天授乐》、《鸟歌万岁乐》、《龙池乐》、《小破阵乐》。

参考文献

  • 中国历史大辞典·上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
  1. ^ 新唐书·礼乐志十二》:“又分樂爲二部:堂下立奏,谓之立部伎。堂上坐奏,谓之坐部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