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等大集经
佛教 |
---|
佛教大綱 佛教主題 佛教专题 |
《大方等大集經》,又稱《大集經》(梵語:Mahāsaṃnipāta Sūtra)[1],大乘佛教佛經,為五大部經之一(其他包括《大般若經》、《大寶積經》、《華嚴經》、《大般涅槃經》)。
該經有六十卷。止觀輔行五曰:「彼經廣集十方諸佛、諸大菩薩於欲色二界大空亭中,故云大集。」或又以隨處集大眾名為大集,如《大集經賢護分》。此經廣論大乘,以中觀、實相為宗旨,重點講述各種大乘修行法門。
版本
《大方等大集經》共六十卷,十七品,招提寺沙門僧就於開皇六年所合。據闍那崛多(Jñānagupta)三藏所說,在于闐東南二千餘里,有遮拘迦國,其王宮藏有《摩訶般若》、《大集》、《華嚴》三部大經,各有十萬偈。據說依此十萬偈梵本大集經,全翻可達三百卷[2]。
《大集經》最初是由天竺沙門曇無讖(Dharmarakṣa)在晉安帝世時至西凉州,為河西王沮渠蒙遜譯出,名為《方等大集經》,共計二十九卷,十二品:第一瓔珞品、第二陀羅尼自在王、第三寶女、第四不眴、第五海慧、第六無言、第七不可說、第八虛空藏、第九寶幢、第十虛空目、第十一寶髻、第十二無盡意[3]。據僧祐所見,尚有二十四卷的異本無第八及十二品,以及另一種沒有第六品的版本。
後來高齊之世,那連提耶舍(Narendrayaśas)出《月藏經》一十二卷。開皇年間又出《日藏經》一十五卷。於是僧就將大集舊品和新出大集經,合為六十卷。又有大興善寺沙門洪慶,把僧就所合名題,加以更正、整頓,成為目前漢譯《大集經》所見到的版本[2]。
不在僧就所合《大方等大集經》中,但屬於大集經系列的尚有:達磨笈多譯《大方等大集經菩薩念佛三昧分》(念佛三昧經)、《善住意天子所問經》,闍那崛多譯《大方等大集經賢護分》(般舟三昧經)、《大集譬喻王經》、《虛空孕菩薩經》,玄奘譯《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不空譯《百千頌大集經地藏菩薩請問法身讚》等。
西藏甘珠爾的大集經都是單行譯本,未有整部的《大集》部經。其中只有三本的經題帶有「大集」(藏語:འདུས་པ་ཆེན་པོ,轉寫:'dus pa chen po),分別是:寶幢陀羅尼經(Toh 138,寶幢分)、如來吉祥三昧耶經(Toh 230,須彌藏分)、十輪地藏經(Toh 239),其餘屬於大集經譯本的還有:現佛前立三昧經(Toh 133)、如來所說大悲經(Toh 147,瓔珞和陀羅尼自在王菩薩品)、虛空藏所問經(Toh 148,虛空藏菩薩品)、海意菩薩所問經(Toh 152,海慧菩薩品)、大乘優波提舍經(Toh 169,寶女品)、無盡意所問經(Toh 175,無盡意菩薩品)、日藏經(Toh 257,日藏分)、虛空藏經(Toh 260)[4][5]。寶髻所問經(Toh 91,寶髻菩薩品)、善住意天子所問經(Toh 80)是大集經,亦是寶積部經。
目次
大藏經編次
序號 | 經名 | 譯者 | 別譯本 |
---|---|---|---|
1 | 瓔珞品 | 北涼.曇無讖譯 | 晉.竺法護譯,《大哀經》 |
2 | 陀羅尼自在王菩薩品 | ||
3 | 寶女品 | 晉.竺法護譯,《寶女所問經》 | |
4 | 不眴菩薩品 | ||
5 | 海慧菩薩品 | 宋.惟淨共法護譯,《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 | |
6 | 無言菩薩品 | 晉.竺法護譯,《無言童子經》 | |
7 | 不可說菩薩品 | ||
8 | 虛空藏菩薩品 | 唐.不空譯,《大集大虛空藏菩薩所問經》 | |
9 | 寶幢分 | 唐.波羅頗密多羅(智光)譯,《寶星陀羅尼經》 | |
10 | 虛空目分 | ||
11 | 寶髻菩薩品 | 晉.竺法護譯,《大寶積經.寶髻菩薩會》 | |
12 | 無盡意菩薩品 | 劉宋.智嚴、釋寶雲[6]共譯 | 晉.竺法護譯,《阿差末菩薩經》 |
13 | 日密分 | 北涼.曇無讖[4]譯 | <日藏分>之略譯本 |
14 | 日藏分 | 隋.那連提耶舍[7][8]譯 | |
15 | 月藏分 | ||
16 | 須彌藏分 | ||
17 | 十方菩薩品 | 東漢.安世高[9]譯 |
開元釋教錄編次
按《開元釋教錄》所訂《大方等大集經》編次:
- 陀羅尼自在王菩薩品 (《開元錄》:亦有經本分為瓔珞品者,不然。此是一段不合分二,後大哀經即是此品)
- 寶女品
- 不眴菩薩品
- 海慧菩薩品
- 虛空藏菩薩品
- 無言菩薩品
- 不可說菩薩品
- 寶幢分
- 虛空目分
- 寶髻菩薩品
- 日藏經 (《開元錄》:然僧祐記中無日密分,有無盡意品者,不然。今以無盡意經雖是大集別分,非無讖譯。又非次第,不合入中。……今從陀羅尼自在王品至日密分總十一分。其日藏經與日密分同本異譯,亦是第十一分)
- 月藏經
- 地藏十輪經
- 未譯出 (《開元錄》:此十輪後第十四分本在西方,未流於此)
- 須彌藏經
- 虛空藏經[10](《開元錄》:初云授功德天記別法已,次說此經。然須彌藏經因功德天問如來方說,故知此經合居其次。……其念佛三昧、賢護、譬喻王、無盡意經等,雖是大集別分。既不知次第,難可編記。然隋朝僧就合大集經,乃將明度五十校計經題為十方菩薩品,編月藏後。及無盡意經成五十八卷者,非也。既無憑准,故不依彼。……若欲合者,前大集中除日密分有二十七卷。以日藏分替處續次,次月藏,次地藏十輪,次須彌藏,次虛空孕。後之四經雖不知說次,以意合之亦將無失。虛空孕後次念佛三昧,次賢護,次譬喻王,末無盡意,總成八十卷,亦將契矣)
- 大方等大集經菩薩念佛三昧分
- 大方等大集經賢護分
- 大集譬喻王經
- 無盡意菩薩經(《開元錄》:其無盡意經初首題云:大集經中無盡意菩薩說不可盡義品第三十二品即分也,是第三十二分。……又有善住意天子所問經,詳其文義,合是大集別分,今已編入大寶積中不可雙載,故此闕也)
參考文獻
- ^ oxford reference. Mahāsaṃnipāta Sūtra. [2021-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9).
- ^ 2.0 2.1 《歷代三寶紀》:「 右一部六十卷。招提寺沙門釋僧就。開皇六年新合。就少出家專寶坊學。依如梵本此大集經凡十萬偈。若具足翻可三百卷。見今譯經崛多三藏口每說云。于闐東南二千餘里。有遮拘迦國。彼王純信敬重大乘。諸國名僧入其境者並皆試練。若小乘學即遣不留。摩訶衍人請停供養。王宮自有摩訶般若大集華嚴三部大經。並十萬偈。……。就既宣揚每恒嗟歎。及覩耶舍。高齊之世出月藏經一十二卷。至今開皇復屬耶舍譯日藏經一十五卷。既並大集廣本舊品。內誠欣躍。即依合之成六十軸。就雖附入未善精。比有大興善寺沙門洪慶者。識度淵明。奉為皇后檢校抄寫。眾經兩藏遂更正就。所合名題甚為整頓。」
- ^ 《出三藏記集·大集虛空藏無盡意三經記》:「祐尋舊錄。大集經。是晉安帝世。天竺沙門曇摩懺。於西涼州譯出。有二十九卷。首尾有十二段。說共成一經。第一瓔珞品。第二陀羅尼自在王。第三寶女。第四不眴。第五海慧。第六無言。第七不可說。第八虛空藏。第九寶幢。第十虛空目。第十一寶髻。第十二無盡意。更不見異人別譯」
- ^ 4.0 4.1 大方等大集經.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2021-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30).
但梁《僧祐錄》載此經原有〈無盡意品〉而未有〈日密分〉,此中第十二〈日密分〉三卷,也許非曇無讖原譯,而是梁、隋之間人編入。
- ^ General Sūtra Section. [2022-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8).
- ^ 根據《出三藏記集·大集虛空藏無盡意三經記》,無盡意菩薩品是曇無讖譯
- ^ 根據《歷代三寶紀》,那連提耶舍(Narendrayaśas)於開皇四、五年間出《日藏經》,僧璨、明芬、李道寶、曇皮等人度語,費長房筆受。那連提耶舍於天統二年出《月藏經》,達摩闍那傳語,又於天保九年出《須彌藏經》,達摩闍那傳語。
- ^ 《開元錄‧卷七》謂:「(那連提黎耶舍)先於齊國為昭玄統,共昭玄都沙門法智譯經七部。」於龍藏中,那連提黎耶舍與瞿曇法智共譯有兩部經:大集須彌藏經、大悲經。大正藏中,並無此二人合譯。
- ^ 高明道. 「十方菩薩」還是 「明度校計」?初期漢譯佛典雜考一則 (PDF). [2019-09-1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11-15).
那麼 ,有沒有其他線索對考察《五十校計經 》的譯者有利?其實是有,經文開頭所謂 「佛在王舍國法清淨處。時自然師子座交絡帳 」尤為明顯。這段話裡的用語和特色包括 「聞如是一時」的省略與另一部東漢的譯本十分相似,即《兜沙經》中「佛在摩竭提國。時法清淨處,自然師子座交路帳中坐」。遍查漢譯佛典,「法清淨處」和「自然師子座交絡帳」各自本來極其罕見,且只有 《兜沙經》同時並用,而該經的譯者正是跟安世高一樣活躍於後漢時,卻專門翻譯大乘修多羅的支讖。也許 ,《五十校計經》為他所翻。
- ^ 《貞元新定釋教目錄》:第十六分合是虛空孕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