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太一,又作太乙泰一,原是中國古代天文學中的星名,即北極星,後成為先秦兩漢民間信仰的最高神明太一神,奉為天帝,相當於上帝。知識份子則把太一哲學化,想像為永恒不變的法則,即「」,或宇宙的本源。漢武帝時期,成為官方信仰,位居五方上帝之上,由皇帝進行祭祀。

太一星

太一星即天龍座42(或184),在商、周之際是北極星[1]到漢代,太一去極20.7度,在天文圖中位於紫微垣宮門外,[2]已不是北極星

太一神

太一在民間信仰中,視為北極星,是最尊貴的星神,在《楚辭》中稱為「東皇太一」,有人奉之為「天帝」。[3]司馬遷《史記.天官書》:「中宮,天極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漢末鄭玄:「太一者,北辰之神名也,居其所,曰太一。」唐代張守節《史記正義》:「泰一,天帝之別名也。」[4]

太一操控人間吉凶禍福,緯書《春秋命曆序》:「太一主風雨、水旱、兵革、饑疫、災害。」祭祠太一,可以招致神仙。[5]拜祭時,信眾以歌舞娛神。[6]

漢代道教也崇拜太一,漢末太平道尊崇太一。[7]修道之士冥想存思升上太一,《太平經》:「入室思道……乃上從天太一也。」[8]太一並變成身神之一,六朝前期成書的《老子中經》教人存思太一。[9]

官方祭祀

前133年,方士薄诱忌上奏建議祀祠太一,指太一位於五帝地位之上。漢武帝為太一立祠,最初只讓祠官主祭,自己並未參與。[10]前112年,漢武帝開始把太一列入國家正祀,郊祀太一,成為國家認可的天帝。漢代天子所祀最高神原是「皇天上帝」,漢武帝為了登仙,[11]將太一作為國家祀典的最高神祇來祭祀。

許多儒生不接受太一為最高神,主張回復祀祠奉皇天上帝。公元5年,漢平帝將兩神而為一,認為太一就是皇天上帝,連稱為「皇天上帝泰一」。[12]東漢的國家祭祀,基本沿用漢平帝時的制度,最高神祇卻是「皇天上帝、后土神祇」,略去了「太一」之名,太一失去與皇天上帝並列的資格,下降為星神之一,與山川等神靈共祀。[13]

在唐、宋兩代,太一地位曾一度重升,為朝廷所尊崇。[14]

形象

在戰國時的楚國,太一半神半獸,頭戴雙羽冠冕,身披鎧甲,雙手和胯下各有一龍,左足踏日,右足踏月。[15]

在山東、河南地區現存一些漢代的畫像石,雕刻了太一的圖像。漢初的太一仍未人形化,有時是人首蛇身,戴冠,身著長袖身服,有時是面目猙獰凶惡的怪獸,往往伏羲女媧分列左右。[16]自東漢起,在儒家思想影響下,太一已人形化, 衣冠整齊。[17]

哲理方面的太一

在先秦兩漢士人的想像中,太一就是元氣,是宇宙本源,開闢天地,又是宇宙法則「道」。[18]戰國中期《太一生水》:「天地者,太一之所生也。」[19]呂氏春秋.大樂》:「道也者,至精也,不可為形,不可為名,強為之名,謂之太一。」莊子把太一視作絕對的虛無精神「道」,《莊子.天下》:「建之以常無有,主之以太一。」[20]

註釋

  1. ^ 劉屹:《敬天與崇道》,頁175。
  2. ^ 橋本敬造:《中國占星術的世界》,頁82、85。
  3. ^ 劉屹:《神格與地域》,頁30;劉屹:《敬天與崇道》,頁151。
  4. ^ 劉屹:《敬天與崇道》,頁170。
  5. ^ 劉屹:《敬天與崇道》,頁174-176。
  6. ^ 劉屹:《神格與地域》,頁33。
  7. ^ 唐長孺:〈《太平經》與太平道〉,141。
  8. ^ 劉屹:《神格與地域》,頁33;王明:《太平經合校》,頁450。
  9. ^ 劉屹:《神格與地域》,頁64-71。
  10. ^ 劉屹:《敬天與崇道》,頁171-173。
  11. ^ 劉屹:《敬天與崇道》,頁185。
  12. ^ 劉屹:《神格與地域》,頁26;劉屹:《敬天與崇道》,頁186-188。
  13. ^ 劉屹:《神格與地域》,頁27-30;劉屹:《敬天與崇道》,頁190-191。
  14. ^ 劉屹:《神格與地域》,頁51。
  15. ^ 劉屹:《敬天與崇道》,頁183。
  16. ^ 劉屹:《神格與地域》,頁22-23、36-42。
  17. ^ 劉屹:《神格與地域》,頁48-49。
  18. ^ 劉屹:《神格與地域》,頁21-22。
  19. ^ 邢文:《郭店老子與太一生水》,頁225。
  20. ^ 劉屹:《敬天與崇道》,頁154。

參考書目

  • 王明:《太平經合校》(北京:中華書局,1960)。
  • 唐長孺:〈《太平經》與太平道〉,載《唐長孺社會文化史論叢》(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1),頁133-143。
  • 邢文編譯:《郭店老子與太一生水》(北京:學苑出版社,2005)。
  • 劉屹:《敬天與崇道——中古經教道教形成的思想史背景》(北京:中華書局,2005)。
  • 劉屹:《神格與地域:漢唐間道教信仰世界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 橋本敬造著,王仲濤譯:《中國占星術的世界》(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

相關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