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属喀麦隆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德属喀麦隆
Kamerun
1884年—1916年
喀麦隆国徽
国徽
德国在非洲的殖民地(绿) 德属喀麦隆(深绿)
德国在非洲的殖民地(绿)
德属喀麦隆(深绿)
地位德國殖民地
首都杜阿拉(1884年—1916年)
布埃亚(1910年—1916年)
常用语言德语 (官方语言)
巴萨语英语Basaa language · 贝蒂语英语Beti language · 杜阿拉语英语Duala language
其他当地语言
政府殖民地
德意志皇帝 
• 1884年—1888年
威廉一世
• 1888年
腓特烈三世
• 1888年—1916年
威廉二世
总督 
• 1884年
古斯塔夫·纳赫蒂加尔英语Gustav Nachtigal
• 1887年—1906年
耶斯科·冯·普特卡默英语Jesko von Puttkamer
• 1914年—1916年
卡尔·埃贝迈尔英语Karl Ebermaier
历史 
• 建立
1884年
• 终结
1916年
货币德国金马克
ISO 3166码CM
前身
继承
[[巴暮姆王國英语Kingdom of Bamum]]
[[曼達拉王國英语Mandara Kingdom]]
[[科托科王國英语Kotoko kingdom]]
法屬赤道非洲
英属喀麦隆
法属喀麦隆
法属赤道非洲
今属于 喀麦隆
 中非
 乍得
 加彭
 奈及利亞
 刚果共和国

德属喀麦隆(德語:Kamerun)是德意志帝国于1884年至1916年拥有的一块非洲殖民地,主要在今日的喀麦隆,还包括加蓬刚果共和国的北部,中非共和国的西部,乍得的南部及尼日利亚的东部。

历史

1901年-1972年间的喀麦隆
  德属喀麦隆
  喀麦隆共和国

19世纪

喀麦隆河三角洲(今称武里河三角洲)的第一个德国贸易站于1868年由汉堡威尔曼贸易公司英语Woermann-Linie建于杜阿拉。公司在加蓬的代理人,約翰內斯·托梅倫(Johannes Thormählen)将活动扩展到喀麦隆河三角洲。1874年,托梅伦和公司在利比里亚的代理人威廉·揚岑(Wilhelm Jantzen)一起,创办了扬岑-托梅伦公司英语Jantzen & Thormählen,并保持和威尔曼公司的联系。

这两间公司都将业务扩展至船运,以帆船及蒸汽船在汉堡及杜阿拉间运输旅客及货物[1]。这两间公司及其他公司一道,向当地酋长购买了大量土地,并开展了系统的种植园经营,主要种植香蕉。

1884年,阿道夫·威爾曼英语Adolph Woermann代表所有的西非公司向德意志帝国政府请求“保护”。帝国宰相俾斯麦试图利用在当地的商人通过“特许公司”的形式来统治。但知晓了俾斯麦的提议后,这些公司撤消了他们的请求。[2]

虽然这些公司的核心商业利益是在帝国的保护下进行有利可图的贸易活动,但他们还是决定远离政治约定。最终俾斯麦向威尔曼让步,并令海军部派遣了炮艇。为展示德国在该地的权益,一艘小型炮艇海鸥号(SMS Möwe)被派到了西非[3]

喀麦隆保护国

喀麦隆保护国成立于欧洲帝国主义瓜分非洲的时代,德国的探险家、医生、领事及西非专员古斯塔夫·纳赫提噶尔英语Gustav Nachtigal是促成殖民地成立的主要推手。这之后,汉堡及不莱梅的一连串公司都开始在德属喀麦隆进行贸易及种植园活动。[4]

20世纪

借助帝国国库的补助,殖民地建成了两条从杜阿拉通往农业基地的铁路,北线160公里,通往马能古巴山脉英语Manenguba(今西南区),另一条则全长300公里,主要通往尼永河流域的马卡克英语Makak[5]一个大规模的邮政、电报系统以及政府船只组成的河上交通网连接了沿岸部及内陆部。

喀麦隆保护国在1911年扩展到了新喀麦隆Neukamerun),作为由《非斯条约》解决的第二次摩洛哥危机之结果。

德国丢失喀麦隆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法国比利时英国军队于1914年入侵了德属殖民地,并在喀麦隆战役英语Kamerun Campaign后完全占领了德属喀麦隆。最后一座投降的堡垒是1916年北部的莫拉

随着德国的战败,《凡尔赛条约》将新喀麦隆划分为两个第二等国际联盟托管地,分别由英国及法国代管。法属喀麦隆英属喀麦隆的一部分于1961年合并成了喀麦隆共和国

图集

参见

脚注

  1. ^ Washausen, Hamburg und die Kolonialpolitik, p. 68
  2. ^ Washausen, p. 116
  3. ^ Haupt, Deutschlands Schutzgebiete, p. 57
  4. ^ 到了1911年,贸易总量达到了五千万金马克 [Haupt, p. 64].
  5. ^ 该条铁路后来扩展至今喀麦隆首都雅温得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