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戰國縱橫家書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戰國縱橫家書》是一部記載戰國時期縱橫家遊說活動的文獻。原書久佚,1973年發現於長沙馬王堆漢墓中,使這部散失兩千多年的文獻重見天日。

背景

1973年,在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墓中出土了大批帛書文物,其中包括《戰國縱橫家書》,全書共分二十七章,三百二十五行,一萬一千多字。其中十一章與今本《戰國策》、《史記》大致相同,另外十六章不見於其他古籍,是失傳已久的佚書。其中記載的史事大都發生在戰國後期,主要是縱橫家的言論,故整理者定名為《戰國縱橫家書》。據唐蘭介紹,《戰國縱橫家書》的字體在之間,寫在半幅的帛上。“其絹高約二十三公分 ,長約一百九十二公分 ,共三百二十五行,每行三、四十字不等。首尾基本完整,後面留有空白”。[1]

內容

《戰國縱橫家書》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其中關於蘇秦事蹟的記載。因為《戰國策》和《史記》中的這部分材料很多是錯亂重複的,帛書卻提供了以往史書從未見到的比較集中的蘇秦史料,在27章中有11章見於《史記》和《戰國策》,另外16章則未見著錄。且其中的記載又與《史記》、《戰國策》有很大不同。[1]

馬雍重新編排了《戰國縱橫家書》各章的次序。關於蘇秦的活動,他按照時間先後歸納為五個階段:

(1)公元前300-289年,蘇秦第一次由,五年後燕伐齊,蘇秦由齊返燕。

(2)公元前288年,蘇秦第二次由燕赴齊,得到齊湣王信任,勸使齊王攻

(3)公元前287年上半年,蘇秦奉齊王之命聯合五國攻秦,由齊赴燕,後由燕赴

(4)公元前287年下半年到286年上半年,蘇秦由梁至,被奉陽君扣留,後由燕說情被釋放後歸齊。

(5)公元前286年,齊滅宋,蘇秦暴露後被殺。

關於內容,史學界如唐蘭、楊寬等一派學者,認為通過這部書的記載,史學界終於可以確定,史記把蘇秦的活動年代提前了大概三十年左右,實際上蘇秦是在公元前三一零年到公元前二八四年活躍的,而不是史記裡的公元前三三四年到公元前三二零年。與張儀同時代的縱橫家是公孫衍陳軫,蘇秦是後來作為燕國間諜進入齊國,幫助燕昭王促使齊國攻打宋國,並且破壞齊國與趙國的關係,營造天下各國對齊國的不信任和齊國的孤立局面,有利於燕國復仇。[1]

至於《史記》中對蘇秦的記載有如此錯誤,此派學者認為因為“既得意,燒天下,諸侯史記尤甚,為其有所刺譏也。詩書所以複見者,多藏人家,而史記獨藏周室,以故滅。惜哉!惜哉!獨有秦記,又不載日月,其文略不具。”[2]。但此學說仍有爭議。

相對而言,《戰國從橫家書》的準確性同樣也遭受學者質疑。若以該書年份,類似《戰國縱橫家書》一類的資料,司馬遷、劉向的時代皆見到過,劉向校《戰國策》書時,《秦記》、《蘇子》、《張子》等各書俱在,而諸子部分也由劉向親自校定而成。史學界也有學者提出見解,如諸祖耿、張烈、高文海,認為司馬遷見過但憑證不足而不採納。因此對蘇秦、張儀以及蘇氏兄弟三人先後時序的論述,應屬可信。

此外,《戰國縱橫家書》記載不像《史記》那樣完整系統而有條理,前因後果及相關內容不清,時序難分,且一概都沒有署名,也使得此書準確性被質疑[3]《戰國縱橫家書》這些書信和說辭,一部分確系蘇秦作品,另有一部分記在蘇厲或蘇代名下,還有一部分在沒有新的有力的考古發現和文獻證據之前,很難確定具體確定真實性。

評價

郭丹認為《戰國縱橫家書》“大概是之際編輯的一種縱橫家言的選本,尤其保存了大量已經散佚的蘇秦遊說資料,可以糾正有關蘇秦歷史的許多錯誤,也可以補充戰國時代的一些史料。拿它與《戰國策》對照而讀,是非常重要的史料補充。”[4]

趙生群在《〈戰國縱橫家書〉所載“蘇秦事蹟”不可信》一文中具體分析了帛書有關篇章的歸屬,認為帛書中無主名的資料多與蘇秦無關,是託名蘇秦的重言,所以《戰國縱橫家書》中一些涉及蘇秦的資料,多出於後人偽託。從蘇秦、張儀兩傳的傳語中可以看出,司馬遷已將紛繁歧異的蘇秦資料理出了清晰的線索,且對一些事情的前因後果瞭若指掌。司馬遷作史的態度非常嚴謹,帛書的出土,又一次證實司馬遷“異時事有類之者皆附之蘇秦”的論斷。[5]

參考資料

  1. ^ 1.0 1.1 1.2 楊豔華,論《戰國縱橫家書》對蘇秦事蹟研究的貢獻及價值. 
  2. ^ 司馬遷,《史記·六國年表》. 
  3. ^ 高雲海《關於史記所載蘇秦史料的真偽》《古籍整理研究學刊》1995年04期
  4. ^ 郭丹,怎樣讀《戰國策》. 
  5. ^ 赵生群,《〈戰國縱橫家書〉所載“蘇秦事蹟”不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