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Byzantium

拜占庭希臘語Βυζάντιον拉丁語Byzantium)是一個古希臘城市,也為現今土耳其伊斯坦堡(君士坦丁堡)的舊名,相傳是從墨伽拉來的殖民於公元前667年建立的。拜占庭的名字據說出自他們的王「拜占斯ΒύζαςΒύζαντας)」,直至4世纪中期,該城發展成東羅馬帝國(即拜占庭帝國)的中心,更名為君士坦丁堡,直至1453年又更名為科斯坦丁尼耶(君士坦丁堡突厥語發音)。汉语“拜占庭”一词一般认为译自英文Byzantium,始见于1931年王云五《英汉对照百科名汇》[1]

歷史

拜占庭的起源,一直都被傳說籠罩著。傳說墨伽拉(一個在雅典附近的城鎮)的拜占斯,當他揚帆向東北橫渡愛琴海時,建立了拜占庭。拜占斯查問了德爾斐的神諭(Oracle at Delphi)在哪裡建立新城市。神諭指示他去找「遮眼物的對面」。他起初不知道這是甚麼意思。但當他到了博斯普魯斯海峽他終於明白:在亞洲那邊的岸上是一個名叫卡爾西頓的希臘城市。他們因為看見卡爾西頓而看不見海峽對岸只距離半英里之外的高地。拜占斯在這片高地之上建立他的城市,並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為拜占庭。由於它位處黑海唯一出入口的戰略優勢,使它成為一個商城。拜占庭後來吞併卡爾西頓,使它的版圖橫跨博斯普魯斯海峽。

拜占庭在尼格爾塞維魯的戰爭中支持尼格爾,使拜占庭於公元196年被羅馬帝國軍圍困,受到極嚴重的破壞。在成為皇帝的塞維魯重建下,拜占庭很快就回復昔日光輝。拜占庭的優越位置吸引了羅馬帝國皇帝君士坦丁一世。於公元330年,他在這裡建立了「新羅馬」(Nova Roma),在他死後就逐渐被称為君士坦丁堡。自此它就成為東羅馬帝國的首都。

帝國主義和獨特的地理優勢影響了君士坦丁堡作為連接點的角色。它可說是個商業文化外交的中心。位處一個戰略地位,君士坦丁堡可以控制來往亞、歐的路線和由地中海進入黑海的航道。

1453年5月29日,君士坦丁堡落入奧斯曼帝國手中,再一次成為一個強國的首都。自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伊斯坦堡雖然不再是土耳其的首都,但仍是土耳其的最大城市。

徽號

西元670年,拜占庭人在一次重要的胜利後,開始以新月作為他們的記號。以新月和星作記號卻可追溯至古巴比倫古埃及[2] [3]。雖然如此,拜占庭還是第一個以新月作國徽的首府(governing state)。西元330年,君士坦丁一世在旗幟上加上聖母瑪利亞之星(Virgin Mary's star)。

有人認為1453年鄂圖曼帝國蘇丹穆罕默德二世滅城後,看見君士坦丁堡滿插新月旗,就把新月用在自己的土耳其國旗之上,並自此有很多伊斯兰教國家跟隨。但這個說法好像伊斯兰教經外文獻所述,有很多伊斯兰教支派在很早以前已經從波斯取了新月圖案。

君士坦丁堡淪陷後,新月和星圖案並沒有被基督教世界完全遺棄。現時耶路撒冷牧首的官方旗幟就是一個白色的拉布蘭旗、一座兩個塔的教堂,在兩旁及上方都有黑色新月的線條,面向旗的中心,並且有一夥有光束的星[4]

参见

參考文獻

引用

  1. ^ 黄河清. 近现代汉语辞源. 上海辞书. 2020: 41. ISBN 978-7-5326-5403-1. 
  2. ^ Charles Morris (1889), Aryan Sun Myths: The Origin of Religions. Page 67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 Rupert Gleadow (2001), The Origin of the Zodiac, Page 165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 ^ 存档副本. [2007-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3-03). 

来源

书籍
  • Jeffreys, Elizabeth and Michael, and Moffatt, Ann. 1981. Byzantine Papers: 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Australian Byzantine Studies Conference, Canberra, 17-19 May 1978.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Canberra.
网页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