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骧 (三国)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李驤(?—?),字叔龍梓潼涪(今四川省綿陽東)人。蜀漢官員,李福之子,官至尚書郎、廣漢郡太守。[1]

生平

李驤才智過人,為人超脫有器量,知名於當世。蜀漢後期,任黃門侍郎。蜀亡仕晉,被舉為秀才,入朝擔任尚書郎。當時與杜軫齊名,每次有論議,朝廷中沒有人能勝過他們,人們稱“蜀有二郎”。[2]

王崇壽良李密陳壽、李驤、杜烈一同入京都洛陽,被稱為是梁、益二州有代表性的俊傑。壽良、李密、陳壽、李驤、杜烈五人雖然交情甚好但最終都疏遠陌生了,只有王崇一人憑著寬厚和順的性格,不分彼此,對待五人一視同仁,一直保持著深厚的友誼。[3]

李驤與陳壽名望相同,兩人原為好友。但後來與陳壽的友情出現了裂痕,兩人互相誣衊攻擊,當時的有識之士以此批評了他。[4]

父親

  • 李福,字孫德,平陽亭侯。

參考資料

  1. ^ 《益部耆舊雜記》:(李福)子驤,字叔龍,亦有名,官至尚書郎、廣漢太守。
  2. ^ 《晉書》:時涪人李驤亦為尚書郎,與軫齊名,每有論議,朝廷莫能逾之,號蜀有二郎。
  3. ^ 《華陽國志》:與壽良、李宓、陳壽、李驤、杜烈同入京洛,為二州標俊。五子情好未必能終。惟崇獨以寬和,無所彼此。
  4. ^ 《華陽國志》:初與壽齊望,又相暱友。後與壽情好攜隙,還相誣攻。有識以是短之。亦自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