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极地涡旋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北極渦旋
Map of a compact blob over the Arctic
典型的極地漩渦(2013年11月)
Map of a blobs spreading from the Arcitc
弱勢的極地漩渦(2014年1月5日)
1985年1月21日早晨,北美洲加拿大魁北克和美國緬因州上空的極地渦旋天氣圖

极地涡旋(英語:Polar Vortex;或極地漩渦),是一種發生於極地的,介於對流層平流層的中、上部的,持續性且大規模的氣旋。这种涡旋在冬季极夜的时候最为强大,因为此时的温度梯度最大;随后会持续缩减,到夏季極晝前後甚至会消失。

記載歷史

最早記載極地渦旋現象的文獻出現於1853年。[1]在北半球的冬季,這種現象會導致突然性平流層暖化英语stratospheric warming[2]

1952年,在海拔高度超過20公里的無線電探空儀觀測中發現了這種現象導致的平流層暖化英语stratospheric warming[2]在2013年後的北美冬季,新聞和天氣媒體中經常提到這種現象,使得該術語推廣成為對於極低溫寒潮的解釋。[3]

後果

南极极地涡旋比北极极地涡旋更为显著,持续时间也更长。这是因为北半球纬度地质因素增强了罗斯比波,而就是罗斯比波引起涡旋的破裂;与之相比,在南半球涡旋则更为稳定。北极涡旋形状上是瘦长的,有两个中心,一个在加拿大巴芬岛,而另一个在西伯利亞的东北部。

南極極地渦旋的化学现象已经导致严重的臭氧消耗。极地同温层云团中的硝酸CFC反应生成,也就是对臭氧的光化学破坏。氯在冬天的极夜中凝聚、堆积,到春天(9月或10月),持续的臭氧破坏也将更为严重。这些云只能在-80°C以下形成,故而较为暖和的北极区域形成不了臭氧层空洞

一些天體同樣已知有極地渦旋現象,包括金星火星木星,以及土星的衛星——土衛六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1. ^ "Air Map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Littell's Living Age No. 495, 12 November 1853, p. 430.
  2. ^ 2.0 2.1 GEOS-5 Analyses and Forecasts of the Major Stratospheric Sudden Warming of January 2013 (新闻稿). 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 [January 8,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14). 
  3. ^ Quark Expeditions. explore.quarkexpeditions.com. [2019-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