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柴爿馄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柴爿馄饨中国上海对流动馄饨摊的一种称法。上海馄饨摊最早可追溯到清末时期[1]在1920年代至1940年代的上海十分常见。可见摊贩於深夜用木柴烧火并打着竹板叫卖,所以称为「柴爿馄饨」。[2]

售卖方式

通常以扁担黄鱼车擺賣,一头是炉灶,以旧木爿竹爿作燃料,另一头是货物架,三四格抽屉是摊主的操作台,分别放置调料、馄饨皮、菜肉馅、碗、调羹;再放置多只板凳及餐桌,供顾客餐桌椅。[3]

柴爿馄饨也卖面条;也可将馄饨与面条放在一个碗里成馄饨面。柴爿馄饨价廉物美、设摊灵活,可以避开执法人员的查卫生证手续,但因此也存在着卫生状况差,食材无法确保质量等问题。[4]

参考文献

  1. ^ 清末上海滩的柴爿馄饨. 新华网. 2011-04-11 [2014-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30). 
  2. ^ 蓝天. 柴爿馄饨. 东方网. [2014-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3. ^ 黄顺福. 柴爿馄饨个噱头. 新民晚报. 2012-1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2). 
  4. ^ 王严洁. 柴爿馄饨. 解放日报<朝花·连载>. 2012-01-02 [2014-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