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绳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段绳武(1897年—1944年),原名段承泽,以字行,生于河北省定县(今定州市)高头村。中华民国陆军中将,人称“荣军之父”。

生平

段繩武自幼家貧,但仍有完成私塾教育。宣統三年(1911)入伍從軍,被編入王占元麾下,在王占元失勢下野後,轉入孫傳芳部隊。

在軍閥混戰期間,段繩武憑藉自身戰功晉升,在民國八年(1919)升任排長,接受湖北軍官教育團訓練,並繼續在孫傳芳系統部隊中晉升。至民國十六年(1927)時,段繩武擔任五省聯軍下屬第9師師長,後代理五省聯軍第一軍軍長。因孫傳芳遭國民革命軍擊敗,勢力衰退,段繩武所指揮的部隊最後也接受國民政府編遣,縮編為國民革命軍第47師,在民國十八年(1929)出任該師師長。在民國十九年(1930)職辭,師長一職由王金鈺接任。

由於家世與駐地因素,段繩武受到武訓的志向所感召。決定協助晏陽初等新農村運動提倡者所倡導之建村計畫。

九一八事變後,段武繩決定變賣家產,舉家從北平搬遷至绥远省包頭市,招徕其家鄉河北省的流民,屯垦开荒,建立河北新村,任该村村长。他的移民計劃獲得最後一位狀元劉春霖、仕紳張清廉等人支持,在包頭建設的第一座移民村因經驗不足,無法改良鹽鹼地的土質因此墾荒效果欠佳。在後續開辦的河北第二新村,段武繩決定將建村地點轉往黃河流經的五原縣,在當地與蒙古人承租土地,興建村落,在五原的移民村成效即相對成功。

1938年重返军界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后勤部政治部中将主任,1939年在重庆高滩岩、唐家沱设立后方医院和重伤兵医院。并聘请郭沫若等在高滩岩创办残废军人教育委员会。首创“荣誉军人”称号,并经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通令全国,在各地设立“荣军之友社”、“荣军职业协导会”等,并在重庆出版《荣军之友》杂志,因此被称为“荣军之父”。

1940年7月因劳成疾,在任内逝世于重庆。晏江縣曾有设有绳武乡,以兹纪念。

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