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沈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沈晦(1084年—1149年),字元用,号胥山杭州钱塘县人,翰林学士沈遘孙,宣和六年状元,宋朝官员,经历靖康之乱南北宋交际,《宋史》评价其胆识过人,做官有才,但因为不徇法度屡屡为人弹劾。

生平

沈晦出生吴兴沈氏钱塘支系的正宗,祖辈以沈括最出名,沈晦的父亲为沈遘长子沈隆嗣,母亲为韩维第四女。宋徽宗宣和六年取得廷试第一,考中状元,授官校书郎,后改迁著作佐郎。考中不久金兵南下灭宋,沈晦以假给事中身份随从肃王赵枢入质金朝,金人并不罢休,挥师攻破汴梁、南下消灭北宋,在华北建立张邦昌傀儡政权,南宋请求金朝归还之前北宋出使求和的冯澥等人,沈晦因此得以返回南宋,拜官真给事中。宋高宗即位以后,沈晦凭借出使金朝的苦劳升任集英殿修撰、知信州,不久迁知明州,建炎三年(1129年)迁知处州。宋高宗被金人追杀,被迫流亡浙东海上,沈晦率部移师守卫婺州,当时有贼首成皋造反来攻,沈晦听信学宫教授孙邦的计策,率领数百民兵出城迎战,大败而归,一度想要处决孙邦。当时浙东防遏使傅崧卿也在婺州,单枪匹马出城说服成皋投降,成皋最终投降了,沈晦也因此升任徽猷阁待制。言官弹劾沈晦指挥作战时妄作决断,因此除官集英殿修撰、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后来改至徽猷阁待制、知宣州,迁知建康府,弹劾也作罢。绍兴四年(1134年),沈晦出任知镇江府、两浙西路安抚使,名义上统领南宋的扬子江防线,提议在沿江地区招募乡勇抵御金人南侵,但宋廷认为韩世忠已经镇守镇江,因此没有采纳其对策。金人扶植的刘齐政权南下入侵,韩世忠在江北扬州一线阻击敌军,沈晦上疏乞求张俊尽快派兵支援韩世忠。虽然沈晦措辞激烈,但宋高宗不为所动,认为沈晦胆子太小、言过其实,韩世忠也因此与沈晦生隙,沈晦被贬为洞霄宫提举。不久苗疆的蛮酋莫公晟骚扰宋边,沈晦起复为广西经略兼知静江府,在任期间他起用老将罗统招讨叛贼,解除边患,因此升任徽猷阁直学士、知衢州,后来迁知潭州,提举太平兴国宫,在太平兴国宫任上去世,享年六十六。[1][2][3]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宋史·卷378》,出自脱脱宋史

参考资料

  1. ^ 《宋史·沈晦传》
  2. ^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d.wanfangdata.com.cn. [2021-12-18]. 
  3. ^ 《从士族到绅族——唐以后吴兴沈氏宗族的的变迁》15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