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州黑猪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濟州黑猪
濟州畜産振興院內黑猪
特徵
毛色全身为黑色
耳朵直立

Sus scrofa domesticus

濟州黑猪 (諺文:제주흑돼지) 是的品种之一,在韓國濟州特別自治道濟州市的保護種。

历史

濟州黑豬[1]具有重要的歷史和學術意義,因為在《三國志魏書東夷傳》(285年)、《潭羅志》(1651-1653年)、《星湖僿說》(1681-1763年)和《海東繹史》(1823年)等舊文獻中記載了濟州島飼養的黑豬。

濟州黑豬的起源據說是2世紀5世紀左右捕獲、馴養、飼養生活在漢拏山和田野的野豬。

濟州黑豬與濟州島的生活方式、民俗、服飾、住所、信仰等文化密切相關,具有優良的文化價值和地方價值。

濟州黑豬很好地適應了濟州島獨特的氣候和氣候,體質強健,抗病能力強,也具有與大陸不同的特徵。

1986年濟州畜產振興院從濟州島購買了5頭本地豬,開始了純系繁殖項目,目前,透過濟州黑豬恢復計畫保存和管理的豬約有260頭,濟州島也瀕臨滅絕。國家遺傳資源,有必要將黑豬指定為天然紀念物並進行保護。

在濟州島,流行的濟州島風味東貝肉[2]的吃法是將其浸在醇厚的鹽中,但現在更流行烤五花肉。1995年左右,帶有豬皮的濟州黑五花肉進入首爾並受到歡迎,成為「五花肉」菜單的起源。

相关条目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