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甘肅提督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清朝甘肅提督
末代甘肅提督 張懷芝
官邸甘肅省
先前职位
设立1663年
首任大清一等靖逆侯 張勇
末任北洋政府參謀總長 張懷芝
废止1911年

甘肅提督,全名為提督甘肅等處地方總兵官,為從一品武職,是清代甘肅省綠營最高長官。一般而言,受陝甘總督甘肅巡撫管轄,在清中葉時,因西北用兵之需要,乾隆十二年時,其管轄之綠營兵有近五萬之眾。

清史稿·志一百六》:「甘肅提督統轄提標五營,兼轄永固城守協,節制西寧等四鎮。提標中營、左營、右營、前營、後營,永固城守協,甘州城守營,梨園營,洪水營,南古城營,山丹營,硤口營,大馬營,察漢俄博營。」

沿革

康熙2年-康熙4年(1663年-1665年)

  • 上級職官:陝西總督;甘肅巡撫
  • 駐防地:甘州府

《聖祖仁皇帝實錄·卷之九》:「(康熙二年六月)壬戌。諭兵部、提督張勇、前鎮守甘肅地方、威名素著、屬番讋服。著以提督職銜、調回甘肅鎮守。其陜西提督王一正所轄地方、應與張勇作何分管。爾部議奏」[1]

康熙4年-康熙11年(1665年-1672年)

  • 上級職官:山陝總督;甘肅巡撫
  • 駐防地:甘州府

《聖祖仁皇帝實錄·卷之十五》:「(康熙四年五月)丁未。議政王貝勒大臣、九卿科道會議、吏部題請裁并督撫一疏。得旨、湖廣、四川、福建、浙江、四省。仍各留總督一員。貴州總督、裁并雲南。廣西總督、裁并廣東。江西總督、裁并江南。山西總督、裁并陜西。直隸、山東、河南、設一總督、總管三省事。其鳳陽巡撫、寧夏巡撫、南贛巡撫、俱裁去。伊等應駐何地。著確議具奏。」[2]

康熙11年-康熙14年(1672年-1675年)

  • 上級職官:陝西總督;甘肅巡撫
  • 駐防地:甘州府

《聖祖仁皇帝實錄·卷之三十八》:「(康熙十一年四月)癸巳。諭吏部、兵部、陜西幅員遼闊、邊疆重地、防禦宜周。省城有將軍滿兵駐防。總督衙門、應移駐近邊扼要地方、專管陜西、以便控制。其山西省附近京師、應照山東河南例、令該撫料理。爾二部會同詳議具奏。」[3]

康熙14年-康熙17年(1675年-1678年)

  • 上級職官:陝西總督;甘肅巡撫
  • 駐防地:蘭州府

《聖祖仁皇帝實錄·卷之七十三》:「靖逆將軍甘肅提督侯張勇疏報、逆賊吳三桂、餽遺達賴台吉等、交相連結、欲圖入掠。且逆賊已知松潘、茂州番中、有通西寧大路、恐乘間隙、侵我茶馬之利。得旨、甘肅提督、舊時原駐甘州、後因川賊犯秦州、故移駐蘭州。今吳逆圖擾邊境、不可不加固守。令張勇自蘭州移鎮甘州。著嚴加提備。仍與大將軍公圖海等、便宜籌畫。」[4]

康熙17年-康熙19年(1678年-1680年)

  • 上級職官:陝西總督;甘肅巡撫
  • 駐防地:甘州府

《聖祖仁皇帝實錄·卷之七十三》:「靖逆將軍甘肅提督侯張勇疏報、逆賊吳三桂、餽遺達賴台吉等、交相連結、欲圖入掠。且逆賊已知松潘、茂州番中、有通西寧大路、恐乘間隙、侵我茶馬之利。得旨、甘肅提督、舊時原駐甘州、後因川賊犯秦州、故移駐蘭州。今吳逆圖擾邊境、不可不加固守。令張勇自蘭州移鎮甘州。著嚴加提備。仍與大將軍公圖海等、便宜籌畫。」[4]

康熙19年-康熙24年(1680年-1685年)

  • 上級職官:川陝總督;甘肅巡撫
  • 駐防地:甘州府

《聖祖仁皇帝實錄·卷之九十三》:「(康熙十九年十一月辛酉)天象垂戒、必有徵驗、爾等各抒所見奏聞。工部侍郎趙璟、金鼐奏、近聞陜西轉餉入蜀、人民滋困、押運官又不知軫恤、請敕部議、作何休息。兵部尚書宋德宜奏、陜西四川、不必各設總督、宜以一人統理兩省、庶人民勞逸、可以酌齊均平。上諭吏部、改陜西總督哈占、為川陜總督、其四川總督楊茂勳、令解任、隨大軍進取雲南。」[5]

康熙24年-康熙29年(1685年-1690年)

  • 上級職官:川陝總督;甘肅巡撫
  • 駐防地:凉州府武威县

《大清會典事例·卷五百五十二》(光緒朝):「(康熙二十四年)又定。移原駐甘州之甘肅提督駐涼州。」[6]

康熙29年-康熙57年(1690年-1718年)

  • 上級職官:川陝總督;甘肅巡撫
  • 駐防地:甘州府張掖縣

《大清會典事例·卷五百五十二》(光緒朝):(康熙二十九年)移甘肅提督駐張掖縣。[6]

簡介

乾隆十二年(1747年)所著的《欽定大清會典則例》:「甘州提督一人,駐劄甘州府,節制四鎮。」,直轄45名武官、6000名綠營兵;下轄374名武官、39864名綠營兵。整個甘肅地方的將士在乾隆初年共計約有46284名[7]

  • 直轄五個營(本標):
  1. 中營:正三品參將一人、正五品守備一人、正六品千總二人、正七品把總五人,兵千二百名。
  2. 左營:從三品游擊一人、正五品守備一人、正六品千總二人、正七品把總五人,兵千二百名。
  3. 右營:從三品游擊一人、正五品守備一人、正六品千總二人、正七品把總五人,兵千二百名。
  4. 前營:從三品游擊一人、正五品守備一人、正六品千總二人、正七品把總五人,兵千二百名。
  5. 後營:正四品都司一人、正五品守備一人、正六品千總二人、正七品把總五人,兵千二百名。

下轄四鎮

西寧鎮總兵官

西寧市位置

總兵官一人,駐劄西寧府(今青海省西寧市),直轄40名武官、4000名綠營兵;下轄53名武官、5656名綠營兵。整個西寧鎮的綠營將士,合計總共約9750名

  • 直轄五個營(本標):
  1. 中營:從三品游擊一人、正五品守備一人、正六品千總二人、正七品把總四人,兵八百名。
  2. 左營:從三品游擊一人、正五品守備一人、正六品千總二人、正七品把總四人,兵八百名。
  3. 右營:從三品游擊一人、正五品守備一人、正六品千總二人、正七品把總四人,兵八百名。
  4. 前營:正四品都司一人、正五品守備一人、正六品千總二人、正七品把總四人,兵八百名。
  5. 後營:正四品都司一人、正五品守備一人、正六品千總二人、正七品把總四人,兵八百名。
  • 下轄武官:

㈠西寧城守營都司:駐劄西寧府,把總二人,兵二百五十四名。

㈡大通協副將:駐劄大通衛(今青海省大通縣),兼轄永安、白塔二營。都司一人、千總二人、把總四人,兵八百名。

 ⑴永安營游擊:駐劄大通衛,守備一人、千總一人、把總三人,兵六百名。
 ⑵白塔營都司:駐劄白塔川,千總一人、把總二人,兵四百名。

㈢鎮海營參將:駐劄鎮海城,兼轄和拉庫托一營。守備一人、千總二人、把總二人,兵九百七十一名。

 ⑴拉庫托營守備:駐劄和拉庫托堡,把總一人、兵二百名。

㈣擺羊戎營游擊:駐劄碾伯縣,兼轄巴暖亦、雜石二營。千總四人、把總四人,兵七百九十名。

 ⑴巴暖營守備:駐劄古鄯城,把總一人,兵二百名。
 ⑵雜石營守備:駐劄石城,兵百名。

㈤北川營游擊:駐劄新城,千總一人、把總一人,兵三百五十六名。

㈥南川營都司:駐劄黑石城,把總一人,兵一百九十八名。

㈦歸徳營都司:駐劄歸徳堡,兵一百八十名。

㈧威逺營都司:駐劄西寧縣,把總一人,兵二百七十八名。

㈨碾伯營都司:駐劄碾伯縣,千總一人、把總二人,兵三百二十九名。

寧夏鎮總兵官

銀川市位置

總兵官一人,駐劄寧夏府(今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直轄32名武官、2989名綠營兵;下轄60名武官、6657名綠營兵。整個寧夏鎮的綠營將士,合計總共約9739名

  • 直轄四個營(本標):
  1. 左營:從三品游擊一人、正五品守備一人、正六品千總二人、正七品把總四人,兵七百四十八名。
  2. 右營:從三品游擊一人、正五品守備一人、正六品千總二人、正七品把總四人,兵七百四十七名。
  3. 前營:從三品游擊一人、正五品守備一人、正六品千總二人、正七品把總四人,兵七百四十七名。
  4. 後營:從三品游擊一人、正五品守備一人、正六品千總二人、正七品把總四人,兵七百四十七名。
  • 下轄武官:

㈠寧夏城守營都司:駐劄寧夏府,把總二人,兵四百名。

㈡中衛協副將:駐劄中衛縣,兼轄石空寺、古水井二營。都司一人、千總二人、把總五人,兵九百五十九名。

 ⑴石空寺營守備:駐劄石空寺堡,兵一百五十一名。
 ⑵古水井營守備:駐劄古水井堡,兵一百五十一名。

㈢花馬池協副將:駐劄靈州,兼轄安定一營。都司一人、千總一人、把總三人,兵五百九十八名。

 ⑴安定營守備:駐劄安定堡,兵八十名。

㈣靈州營參將:駐劄靈州城,兼轄同心城一營。守備一人、把總四人,兵六百二十七名。

⑴同心城營守備:駐劄同心城驛,把總一人、兵一百五十名。

㈤平羅營參將:駐劄平羅城,守備一人、千總一人、把總三人,兵七百有六名。

㈥洪廣營游擊:駐劄平羅縣,守備一人、把總四人,兵七百有八名。

㈦玉泉營游擊:駐劄寧朔縣,守備一人、千總一人、把總三人,兵七百九十五名。

㈧廣武營游擊:駐劄中衛縣,守備一人、把總三人,兵五百七十三名。

㈨興武營都司:駐劄靈州興武堡,守備一人、把總三人,兵四百四十八名。

㈩橫城堡都司:駐劄橫城,把總二人,兵三百十有一名。

涼州鎮總兵官

武威市位置

總兵官一人,駐劄涼州府(今甘肅省武威市),直轄40名武官、3500名綠營兵;下轄54名武官、6452名綠營兵。整個寧夏鎮的綠營將士,合計總共約10047名

  • 直轄五個營(本標):
  1. 中營:從三品游擊一人、正五品守備一人、正六品千總二人、正七品把總四人,兵七百名
  2. 左營:從三品游擊一人、正五品守備一人、正六品千總二人、正七品把總四人,兵七百名。
  3. 右營:從三品游擊一人、正五品守備一人、正六品千總二人、正七品把總四人,兵七百名。
  4. 前營:正四品都司一人、正五品守備一人、正六品千總二人、正七品把總四人,兵七百名。
  5. 後營:正四品都司一人、正五品守備一人、正六品千總二人、正七品把總四人,兵七百名。
  • 下轄武官:

㈠涼州城守營都司:駐劄涼州府,兼轄髙溝、西把截堡二營。把總五人,兵四百五十七名。

 ⑴髙溝營守備:駐劄武威縣,兵六十五名。
 ⑵西把截堡守備:駐劄西把截堡,兵九十九名。

㈡永昌協副將:駐劄永昌縣,兼轄鎮番、大靖、髙古城、新城、張義、蔡旗、安逺、寧逺八營。都司一人、千總二人、把總三人,兵七百八十五名。

 ⑴鎮番營參將:駐劄鎮番縣,守備一人、千總一人、把總二人,兵五百四十七名。
 ⑵大靖營參將:駐劄古浪縣,兼轄土門堡一營,守備一人、千總一人、把總一人,兵八百七十三名。
   ①土門營守備:駐劄土門堡,兵九十三名。
 ⑶髙古城營游擊:駐劄永昌縣,兼轄水泉一營。千總一人、把總二人,兵三百七十九名。
   ①水泉營守備:駐劄水泉堡,兵一百三十七名。
 ⑷新城營都司:駐劄新城堡,把總一人,兵一百五十八名。
 ⑸張義營都司:駐劄張義堡,兵九十七名。
 ⑹蔡旗營都司:駐劄鎮番縣,千總一人,兵一百二十八名。
 ⑺安逺營都司:駐劄安逺堡,兵一百八十九名。
 ⑻寧逺營守備:駐劄寧逺堡,把總一人,兵一百七十九名。

㈢莊浪營參將:駐劄平番縣,兼轄阿壩、鎮羌、岔口、三眼井、紅水堡五營。守備一人、千總二人、把總三人,兵六百六十一名。

 ⑴阿壩營游擊:駐劄阿壩堡,兼轄松山一營。千總一人、把總一人,兵四百九十名。
   ①松山營守備:兵百有八名。
 ⑵鎮羌營游擊:駐劄鎮羌營,千總一人、把總一人,兵五百九十二名。
 ⑶岔口營都司:駐劄岔口堡,兵一百四十八名。
 ⑷三眼井營都司:駐劄三眼井堡,兵一百四十七名。
 ⑸紅水營守備:駐劄紅水堡,兵一百二十名。

肅州鎮總兵官

肅州區位置

總兵官一人,駐劄肅州(今甘肅省酒泉市肅州區),直轄24名武官、3000名綠營兵;下轄67名武官、7610名綠營兵。整個寧夏鎮的綠營將士,合計總共約10702名

  • 直轄三個營(本標):
  1. 中營:從三品游擊一人、正五品守備一人、正六品千總二人、正七品把總四人,兵千名
  2. 左營:從三品游擊一人、正五品守備一人、正六品千總二人、正七品把總四人,兵千名。
  3. 右營:從三品游擊一人、正五品守備一人、正六品千總二人、正七品把總四人,兵千名。
  • 下轄武官:

㈠肅州城守營都司:駐劄肅州,千總一人、把總二人,兵五百名。

㈡金塔寺協副將:駐劄金塔寺,兼轄鎮夷、髙臺、淸水、威魯四營。都司一人、千總二人、把總六人,兵九百八十八名。

 ⑴鎮夷營游擊:駐劄髙臺縣,千總一人、把總三人,兵五百四十三名。
 ⑵髙臺營游擊:駐劄髙臺縣,兼轄平川、紅崖二營。千總一人,兵三百七十六名。
   ①平川營守備:駐劄平山堡,兵百有八名。
   ②紅崖營守備:駐劄紅崖堡,兵一百二十五名。
 ⑶清水營都司:駐劄肅州,兵一百四十五名。
 ⑷威魯堡守備:駐劄肅州,兵一百五十名。

㈢永固協副將:駐劄永固城,兼轄甘州城守、洪水、山丹、大馬營、黑城、梨園、馬營墩、硤口八營。都司一人、千總二人、把總四人,兵九百六十二名。

 ⑴甘州城守營參將:駐劄甘州府,守備一人、千總一人、把總二人,兵七百八十二名。
 ⑵洪水營游擊:駐劄張掖縣,兼轄南古城一營。千總一人、把總二人,兵四百二十五名。
   ①南古城營守備:駐劄南古城堡,兵一百十有六名。
 ⑶山丹營游擊:駐劄山丹縣,千總一人、把總二人,兵三百八十七名。
 ⑷大馬營游擊:駐劄大馬營,千總一人、把總二人,兵四百九十名。
 ⑸黑城營都司:駐劄黑城堡,千總一人,兵三百七十三名。
 ⑹梨園營都司:駐劄張掖縣,把總一人,兵一百四十四名。
 ⑺馬營墩都司:駐劄山丹縣,把總一人,兵一百四十六名。
 ⑻硤口營都司:駐劄山丹縣,把總一人,兵二百十有八名。

㈣嘉峪闗營游擊:駐劄嘉峪關,千總一人、把總六人,兵六百三十二名。

歷任提督

清代歷任甘肅提督
任職者 任期 爵位諡號 接任前官職 卸任後官職 備註
張勇[8]
(1616年-1684年)
康熙2年-康熙23年
(1663年-1684年)
一等靖逆侯
諡號「襄壯」
雲南提督 過世 太子太師銜兼少師
孫思克[9]
(1628年-1700年)
康熙23年-康熙39年
(1684年-1700年)
一等男加一雲騎尉
諡號「襄武」
甘肅總兵官 過世 太子太保
雷繼尊[10]
(?-1701年)
康熙39年-康熙40年 諡號「敏愨」 鑲白旗漢軍都統 過世 署理
李林盛[11]
(?-1714年)
康熙40年-康熙43年
(1701年-1704年)
騎都尉 固原提督 鑲紅旗漢軍都統
吳洪[12]
(?-1717年)
康熙43年-康熙46年
(1704年-1707年)
正紅旗漢軍副都統 以病乞休 署理
瓜爾佳·殷泰[13]
(1652年-1714年)
康熙46年-康熙48年
(1707年-1709年)
雲騎尉
諡號「清端」
西寧鎮總兵官 川陜總督
江琦[14]
(?-1714年)
康熙48年-康熙53年
(1709年-1714年)
雲騎尉 延綏鎮總兵官 過世
師懿德[15]
(?-1734年)
康熙53年-康熙57年
(1714年-1718年)
江南提督 召京議處論絞
路振聲[16]
(?-1741年)
康熙57年-雍正4年
(1718年-1726年)
肅州鎮總兵官 致仕 太子少保銜兼兵部尚書
楊啟元[17] 雍正元年-雍正2年
(1723年-1724年)
西寧鎮總兵官 固原提督 署理
岳鍾琪[18]
(1686年-1754年)
雍正2年-雍正3年
(1724年-1725年)
三等威信公
諡號「襄勤」
四川提督 甘肅巡撫 以奮威將軍兼理,太子少保
王嵩[19] 雍正3年 寧夏鎮總兵官 革職 署理
宋可進[20] 雍正3年 三等輕車都尉 南贛鎮總兵官 安西鎮總兵官 署理
孫繼宗[21]
(?-1729年)
雍正3年-雍正4年 安西鎮總兵官 川北鎮總兵官 署理
馬會伯[22]
(?-1736年)
雍正4年 貴州提督 署理四川提督 康熙三十九年武狀元
宋可進[23] 雍正4年-雍正10年 古北口提督 革職
劉世明[24]
(?-1735年)
雍正10年-雍正12年 西路副將軍 革職 署理
二格[25] 雍正12年-乾隆元年 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兵部右侍郎 署理
李繩武[26]
(?-1757年)
乾隆元年-乾隆3年 騎都尉加一雲騎尉 河北鎮總兵 固原提督
納蘭·瞻岱
(?-1740年)
乾隆3年-乾隆5年 諡號「恭勤」 古北口提督 過世
王廷極
(?-1754年)
乾隆5年 延綏鎮總兵官 涼州鎮總兵官 署理
李繩武
(?-1757年)
乾隆5年-乾隆10年 騎都尉加一雲騎尉 固原提督 安西提督
董鄂·永常
(?-1755年)
乾隆10年-乾隆13年 安西提督 安西提督 太子少保銜

參考文獻

  1. ^ 聖祖仁皇帝實錄 卷之九. 명·청실록. [2021-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1). 
  2. ^ 聖祖仁皇帝實錄 卷之十五. 명·청실록. [2021-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1). 
  3. ^ 聖祖仁皇帝實錄 卷之三十八. 명·청실록. [2021-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1). 
  4. ^ 4.0 4.1 聖祖仁皇帝實錄 卷之七十三. 명·청실록. [2021-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1). 
  5. ^ 聖祖仁皇帝實錄 卷之九十三. 명·청실록. [2021-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1). 
  6. ^ 6.0 6.1 甘肅提督. 清代職官資料庫. [2022-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1). 
  7. ^ 《欽定大清會典則例·卷一百十二》.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2021-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1). 
  8. ^ 張勇.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 人名權威. [2021-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1). 
  9. ^ 孫思克.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 人名權威. [2021-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1). 
  10. ^ 《聖祖仁皇帝實錄·卷之二百四》:「又諭曰、頃聞甘肅提督雷繼尊病故、朕深為悼惜。彼雖在任不久。居官不下於孫思克。今甘肅地方緊要。固原提督李林盛、雖已年邁。居官甚優。其人材亦與孫思克相等。著調補雷繼尊缺李林盛缺著天津總兵官潘育龍陞補潘育龍缺著將浙江定海總兵官藍理調補。」. 명·청실록. [2021-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1). 
  11. ^ 李林盛.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 人名權威. [2021-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1). 
  12. ^ 《聖祖仁皇帝實錄·卷之二百三十》:「戊辰。予故署甘肅提督事副都統吳洪、祭葬如例。」. 명·청실록. [2021-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1). 
  13. ^ (瓜爾佳)音泰.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 人名權威. [2021-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1). 
  14. ^ 江琦.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 人名權威. [2021-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1). 
  15. ^ 師懿德.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 人名權威. [2021-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1). 
  16. ^ 路振聲.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 人名權威. [2021-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1). 
  17. ^ 《世宗憲皇帝實錄·卷之二十一》:「甲申。以軍前正黃旗蒙古都統蘇丹、署理陝西西安將軍。奮威將軍四川提督岳鍾琪、兼理陝西甘州提督印務。陞西寧總兵官楊啟元、為陝西固原提督。」. 명·청실록. [2021-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1). 
  18. ^ 岳鍾琪.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 人名權威. [2021-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1). 
  19. ^ 《世宗憲皇帝實錄·卷之三十一》:「以陝西寧夏總兵官王嵩、署陝西甘州提督。」. 명·청실록. [2021-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1). 
  20. ^ 《世宗憲皇帝實錄·卷之三十五》:「以江西南贛總兵官宋可進、署陝西甘州提督。」. 명·청실록. [2021-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1). 
  21. ^ 《世宗憲皇帝實錄·卷之三十九》:「以陝西安西總兵官孫繼宗、署陝西甘州提督。調署陝西甘州提督宋可進、署陝西安西總兵官。」. 명·청실록. [2021-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1). 
  22. ^ 《世宗憲皇帝實錄·卷之四十二》:「調貴州提督馬會伯、為陝西甘州提督。」. 명·청실록. [2021-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1). 
  23. ^ 《世宗憲皇帝實錄·卷之五十一》:「調直隸古北口提督宋可進為陝西甘州提督。」. 명·청실록. [2021-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1). 
  24. ^ 劉世明.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 人名權威. [2021-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1). 
  25. ^ 二格.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 人名權威. [2021-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1). 
  26. ^ 李繩武.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 人名權威. [2021-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