皱褶鳄属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皱褶鳄属
化石时期:白堊紀早期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爬行綱 Reptilia
演化支 真爬行動物 Eureptilia
演化支 卢默龙类 Romeriida
亚纲: 双孔亚纲 Diapsida
演化支 新双弓类 Neodiapsida
演化支 蜥类 Sauria
演化支 主龜龍類 Archelosauria
下纲: 主龍形下綱 Archosauromorpha
演化支 鱷腳類 Crocopoda
演化支 主龍型類 Archosauriformes
演化支 真鱷腳類 Eucrocopoda
演化支 镶嵌踝类 Crurotarsi
演化支 主龍類 Archosauria
演化支 偽鱷類 Pseudosuchia
演化支 鳄类 Suchia
演化支 副鱷形類 Paracrocodylomorpha
演化支 铠鳄类 Loricata
总目: 鱷形超目 Crocodylomorpha
演化支 坚颅类 Solidocrania
演化支 鱷型類 Crocodyliformes
演化支 中真鱷類 Mesoeucrocodylia
演化支 後鱷類 Metasuchia
演化支 新鱷類 Neosuchia
属: 皱褶鳄属 Rugosuchus
Wu et al., 2001

皺褶鱷(學名:Rugosuchus)是種已滅絕中真鱷類,屬於新鱷類,生存於白堊紀早期的中國。化石包含:一個大部分頭骨、一個大部份的骨骼、另一副則包含部份骨盆與脊椎。皺摺鱷是由吳肖春等人在2001年命名,模式種農安皺摺鱷R. nonganensis);屬名意為「有縐紋的鱷魚」,意指其表面不平的上頜骨。皺摺鱷被命名時,是當時中國東北部最完整的鱷形類化石,也是當地第二個發現的鱷形類。

發現與歷史

皺摺鱷的模式標本(編號IGV 33)是一個大部分頭骨。吳肖春等人將兩個其他標本歸類於此屬。編號IGV 31標本,包含大部分骨骼,只缺少頭骨與大部分四肢;編號IGV 32標本,包含三節脊椎、部分骨盆、股骨碎片。在1958年,一次針對松遼平原的石油地質調查發現這些化石,但許多年來未曾研究過。發現地點位於中國吉林省農安縣伏龍泉鎮,化石所處的地層仍未確定,可能屬於嫩江組。嫩江組的年代仍在爭議中,但根據當地的介形綱雙殼綱、與魚類化石,皺摺鱷的年代屬於白堊紀早期。[1]

根據骨頭的瘉合狀態,皺摺鱷的模式標本是個成年個體。這個頭骨的長度為28公分,寬度為13公分。上頜骨的側邊有獨特、延長的凹處,位在第9或10顆牙齒處。如同其他鱷形類,皺摺鱷的其他頭骨表面也是凹突不平。每塊前上頜骨有5顆牙齒,每塊上頜骨有16或17顆牙齒,牙齒間的間隔寬。[1]

吳肖春等人根據齶骨,認為皺摺鱷不屬於真鱷類;但從多於兩排的皮內成骨鱗甲,以及鱗甲的形狀,可知牠們比稜角鱗鱷等鱷形類,更接近真鱷類。他們認為皺摺鱷類似伯尼斯鱷沙漠鱷、以及一種發現於玫瑰谷地區的未命名鱷形類,但沒有上述物種衍化。[1]在2008年的一份親緣分支分類法研究,皺摺鱷與未命名的玫瑰谷鱷形類被分類於真鱷類,比伯尼斯鱷衍化。[2]

參考資料

  1. ^ 1.0 1.1 1.2 Xiao-Chun Wu; Zheng-Wu Cheng; and Russell, Anthony P. Cranial anatomy of a new crocodyliform (Archosauria: Crocodylomorpha) from the Lower Cretaceous of Song-Liao Plain, northeastern China (pdf). Canadian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2001, 38: 1653–1663 [2008-10-18]. doi:10.1139/cjes-38-12-165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1-07-06). 
  2. ^ Turner, Alan H.; and Buckley, Gregory A. Mahajangasuchus insignis (Crocodyliformes: Mesoeucrocodylia) cranial anatomy and new data on the origin of the eusuchian-style palate.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2008, 28 (2): 382–408. doi:10.1671/0272-4634(2008)28[382:MICMCA]2.0.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