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庭燧(1913年5月3日—2000年4月29日),男,山东蓬莱人,中国金属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顾问。其妻为何怡贞。
生平
葛庭燧出生于山东省蓬莱县的一个农民家庭[1],1937年获清华大学理学士学位。1943年获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学博士学位。
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庭燧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內耗研究計劃。文革时,科研工作一度終斷,因为当初去冀中的中间人被认为是特务,他也被隔离审查。与他关在一起的归国华侨李柏年说,“老葛,你要是当年不从美国回来,今天就不会受这份罪了”。風頭後他经常穿着棉袄跑去车间和工人一起研究实际生产,解决过飞机大梁、飞机起落架、水库闸门制造中的问题。1974年,他最后一次下鞍钢,解决了建造核舰艇的中厚钢板的探伤。改革开放後,高等教育復興,籌建中國科學院固體物理研究所,任第一任所長,組建了「內耗與固體缺陷開放實驗室」。[2]
贡献
首创“葛氏扭摆”,首先发现晶界内耗峰(葛峰)。
参考文献
- ^ 葛庭燧. 科学无国界 科学家祖国. 九三学社马鞍山市委员会网站,来源:民主与科学,双月刊(1999年第5期,总第60期). 1999年10月15日(民主与科学出版) [2012-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年11月10日) (中文(简体)).
- ^ 葛庭燧:边区科学家. [2023-1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7).
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院士 |
---|
物理学数学化学部 | |
---|
数学物理学化学部 | |
---|
数学物理学部 | 1980年 | |
---|
1991年 | |
---|
1993年 | |
---|
1995年 | |
---|
1997年 | |
---|
1999年 | |
---|
2001年 | |
---|
2003年 | |
---|
2005年 | |
---|
2007年 | |
---|
2009年 | |
---|
2011年 | |
---|
2013年 | |
---|
2015年 | |
---|
2017年 | |
---|
2019年 | |
---|
2021年 | |
---|
2023年 | |
---|
|
---|
|
|
---|
|
---|
1982年12月-1987年2月 | 名誉理事长 | |
---|
名誉理事 | |
---|
理事长 | |
---|
副理事长 | |
---|
秘书长 | |
---|
副秘书长 | |
---|
常务理事 | |
---|
理事 | |
---|
|
|
---|
|
---|
1952年9月-1956年2月 | 主席 | |
---|
副主席 | |
---|
常务委员 | |
---|
委员 | |
---|
候补委员 | |
---|
秘书长 | |
---|
副秘书长 | |
---|
|
---|
1952年9月-1956年2月 | 主席 | |
---|
副主席 | |
---|
常务委员 | |
---|
委员 | |
---|
候补委员 | |
---|
秘书长 | |
---|
副秘书长 | |
---|
|
---|
1956年2月-1958年12月 | 主席 | |
---|
副主席 | |
---|
常务委员 | |
---|
委员 | |
---|
候补委员 | |
---|
秘书长 | |
---|
副秘书长 | |
---|
|
---|
1958年12月-1979年10月 | 主席 | |
---|
副主席 | |
---|
常务委员 | |
---|
委员 | |
---|
候补委员 | |
---|
秘书长 | |
---|
副秘书长 | |
---|
|
---|
1983年12月-1988年12月 | 主席 | |
---|
副主席 | |
---|
常务委员 | |
---|
秘书长 | |
---|
- ^ 注1:九三学社七届三中全会接受許德珩辞去主席职务的请求,推举周培源为主席
|
|
---|
1988年12月-1992年12月 | 名誉主席 | |
---|
主席 | |
---|
副主席 | |
---|
常务委员 | |
---|
秘书长 | |
---|
- ^ 注1:赵伟之在九三学社八届三中全会上被增补为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