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喻經
譬喻經爲佛教術語,說明的是:
十二分教
- 譬喻 (佛教)(Avadāna/Apadāna),又譯作本起,音譯阿波陀那,十二分教之一。「阿波陀那」指佛教聖賢(後亦擴大至世俗人)其前生到今世事跡的善惡業緣故事。屬於此類的佛經,例如:
- 《本行經》(Apadāna),收錄於巴利三藏小部,元亨寺的漢譯南傳大藏經譯為《譬喻經》,主體分為長老本行和長老尼本行。〈長老本行〉對應竺法護譯出的《五百弟子自說本起經》。又〈長老本行〉中佛陀自說宿業餘報的章節對應《興起行經》。巴利三藏《本行經》(Apadāna)在九分教中屬偈頌(gātha),在十二分教中則自成一類。
- 《撰集百緣經》(Avadānaśataka),推斷成立於公元二世紀前後,屬於「阿波陀那」類型的譬喻經典,其許多故事,又和十二分教中的因緣、本生、授記的形式相結合[1]。本經題為支謙譯,但譯語不相似,《出三藏記集》亦不載此經。其譯出時間推斷是在518-559年間[2]。
- 《賢愚經》又名《賢愚因緣經》。是河西沙門曇學(或作曇覺、慧覺)、威德等八僧,於于闐般遮于瑟大會,各書所聞,至高昌集為一部,於公元445年成書。後傳至涼州,慧朗取名為「賢愚經」。
- 《天譬喻》(Divyāvadāna ),現存梵文本,有英語選譯本,為成立於公元二世紀左右的譬喻故事集[3]。本書包含三十八個故事,大多出自《根本說一切有部律》,但亦引用經藏以及其他部派的律藏[4][5]。《阿育王傳》(Aśokāvadāna)為「天譬喻」的第二十九個故事。
- 《大事》(Mahāvastu),現存梵文本,有英語譯本,為說出世部律典的佛傳,記載佛陀由多生修行與眾多善緣而成佛之故事,包含許多本生和阿波陀那傳說。全書分三篇:第一篇記述釋尊前生,第二篇鈙述上生兜率至樹下成道,第三篇為初轉法輪與諸大弟子之前生。其教理包含十方佛、菩薩十地,以及主張佛陀為超越世俗之聖者(如佛陀無須睡眠、飲食、醫藥,佛陀非由父母性事而生),僅在表面上順應世間。
- 《辟支佛因緣論》,失譯。講述九則辟支佛覺悟之因緣,從波羅奈國王至轉輪聖王最小子。
- 《百業經》(Karmaśataka,藏語:ལས་བརྒྱ་ཐམ་པ,轉寫:las brgya tham pa),現存藏文本,有英譯本、現代漢語譯本,經內收錄了120多則故事,包含釋迦牟尼佛的生平事蹟與教法、著名的佛教人物傳記,並描述了古印度不同階層人士的生活以及六道眾生所經歷的各種遭遇。藏文本據說是由Drenka Mūlakośa和Nyak Jñānakumāra,在赤德祖贊、赤松德贊統治時從梵語譯成,其文本可能是來自於說一切有部以及大乘佛教[6]。
《雜寶藏經》、《舊雜譬喻經》、《雜譬喻經》三種、《眾經撰雜譬喻》、《天尊說阿育王譬喻經》、《大莊嚴論》等,也包含了阿波陀那故事,但其中也含有一定數量的寓言類譬喻。《金藏論》(敦煌文獻、佛寺古寫本)《經律異相》等類書,亦收錄許多阿波陀那故事。
佛經
- 譬喻經,出自元亨寺版《漢譯南傳大藏經》,是巴利三藏小部的本行(Apadāna),分為長老本行(附帶佛陀和辟支佛)和長老尼本行。
- 譬喻經十卷(佚失),晉成帝時沙門康法邃,抄集眾經撰此一部。《經律異相》保有部份佚文,凡出《十卷譬喻經》者皆是。
- 雜譬喻經(T204)一卷(十二事),題支婁迦讖譯,《出三藏記集》列為失譯經。
- 雜譬喻經(T205)二卷(三十二事),失譯。
- 舊雜譬喻經(T206)二卷(六一事),題康僧會譯,《出三藏記集》中記載作「舊譬喻經」[7],列為失譯經。
- 雜譬喻經(T207)一卷(三十九事),道略集出,鳩摩羅什譯。
- 眾經撰雜譬喻(T208)兩卷(四十四事),鳩摩羅什譯, 雜譬喻經(T207)的異本。
- 百喻經(T209)四卷(九十八事),又名百句譬喻經,原書名《痴華鬘》,僧伽斯那(Saṃghasena)集出,天竺沙門求那毘地(Guṇavṛddhī)譯,其風格接近寓言故事。
- 法句譬喻經(T211),又名法句本末經:以前世今生的善惡業緣故事,解說、註解法句經。《出曜經》、《法句經故事集》(Dhammapada-atthakatha)皆屬此類。
- 譬喻經(T217),義淨譯:講述釋迦牟尼佛為勝光王(波斯匿王)說法,以獵人入井比喻眾生於輪迴流浪生死。屬於寓言故事類的譬喻而非阿波陀那(Avadāna)。類似的故事亦見於《眾經撰雜譬喻》第八則,以及《賓頭盧突羅闍為優陀延王說法經》[8]。
- 天尊說阿育王譬喻經(T2044)一卷(十三事),失譯。天尊為佛之尊號,是彙集教訓的譬喻者,冠以阿育王三字者,因其初之一喻為阿育王之事也。
另請參見:
这是一个消歧义页,羅列了有相同或相近的标题,但內容不同的条目。 如果您是通过某條目的内部链接而转到本页,希望您能協助修正该處的内部链接,將它指向正确的条目。 |
- ^ 丁敏. 譬喻佛典之研究:撰集百緣經、賢愚經、雜寶藏經、大莊嚴論經 (PDF). 中華佛學學報. 1991 [2021-07-1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2-03-07).
- ^ 范晶晶. 緣:從印度到中國一類文體的變遷 (PDF). 中國比較文學. 2017 [2021-07-1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07-19).
- ^ Winternitz, Moriz. A History of Indian Literature: Buddhist literature and Jaina literature. Motilal Banarsidass Publishers. 1993: 273. ISBN 9788120802650.
- ^ "Fables in the Vinaya-Pitaka of the Sarvastivadin School" by Jean Przyluski, in The Indian Historical Quarterly, Vol.V, No.1, 1929.03
- ^ Divyavadana. encyclopedia.com. [2021-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5).
- ^ 84000 Reading Room - The Hundred Deeds. [2021-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30).
- ^ 經律異相引舊雜譬喻經之文,稱出自舊譬喻經,如經律異相「獼猴等四獸與梵志結緣」出自舊雜譬喻經第四十五則
- ^ 李奭學. 中國晚明與歐洲文學. 2005 [2021-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