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讷苏肯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讷苏肯[1](1730年—1775年),辉发那拉氏,是讷礼之子,追封一等承恩公讷尔布和公妻一品夫人郎佳氏之孙,清高宗继皇后的侄子。讷苏肯生于雍正八年,与孝贤纯皇后的侄子明瑞同岁,在父亲死后管理所领牛录。讷苏肯沾姑母之光,少年得志,乾隆十三年四月十四日,十九岁的佐领讷苏肯补授三等侍卫,于乾清门行走。乾隆十三年七月初十日,原任巡抚常安在丰盛胡同入官房,被赏给达勒当阿。常安在药房胡同之房,被赏给时任乾清门行走三等侍卫的讷苏肯。乾隆十五年,因姑母被册立为皇后,讷苏肯被姑夫乾隆帝封为一等侯。乾隆二十年,讷苏肯担任三等侍卫兼管一年左翼税务。

生平

讷苏肯早年丧父,和祖母感情很深,乾隆二十二年,讷苏肯的祖母郎佳氏去世。二月初十日,乾隆帝下达谕旨:“候讷苏肯之祖母病故,著派散秩大臣一员,偕同侍卫等带茶及奶子酒祭奠,其出殡之日,著右翼二品以下大臣官员等前往发送,并加恩赏银三千两,裨其办理丧事。”二月二十五日,陈世倌等大臣在题本中称:“为赐恤事。原任佐领追赠一等公讷尔布之妻,系现任一等侯讷苏肯之祖母,于本月初一日病故……今公妻一品夫人郎佳氏病故,应照例给与一次致祭银四十两。遣臣部堂官读文致祭,祭文交翰林院撰拟。”虽然如此,讷苏肯无力修祖坟。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讷苏肯上奏姑夫乾隆帝,请求借用十年俸禄修建祖坟:“奴才讷苏肯谨奏:为仰恳天恩事。今年春,奴才祖母之事,圣主施降鸿恩,赏银三千两治丧,是以诸处皆富余办理。惟奴才讷苏肯祖父平素穷居,未建坟院。今蒙圣主鸿恩,奴才祖母之事,不修建坟院亦是不可,是以奴才欠债几千两银,建坟院盖房一座,现虽俱行竣工,但为此欠债,以奴才之力实难偿还,仰恳圣主施恩,将奴才每年应得侯爵俸禄借给十年者,裨偿还奴才修建坟院欠债。 为此惶恐请旨谨奏。”乾隆帝为讷苏肯的孝心感动,下旨答应了请求。

乾隆二十七年,讷苏肯前往乌鲁木齐办事学习,替换永德。乾隆二十八年六月二十七日,讷苏肯行至乌鲁木齐南山内鄂伦布拉克卡伦,收到赍送喀什噶尔参赞大臣永贵咨开,乾隆帝下旨:“将讷苏肯补授二等侍卫。”讷苏肯同时收到姑夫乾隆帝在五月初三日所下谕旨:“正红旗蒙古副都统之缺,著以讷苏肯补放。”二十九年十一月,乾隆帝定下伊犁领队大臣六名,乌岱、讷苏肯派驻雅尔。

乾隆三十年三月初三日,因继皇后断发,与乾隆帝感情破裂,乾隆帝密告伊犁将军明瑞,告知削去讷苏肯侯爵,讷苏肯留任副都统不必回京,仍留当地效力。尽管被削去侯爵,讷苏肯依然任劳任怨上奏乾隆帝,谢恩表示:“伏思,奴才讷苏肯世受圣恩至深至重,且于奴才十九岁时,即蒙恩在乾清门上造就,陆续所施天恩实属浩荡。仰蒙圣恩将奴才派来乌鲁木齐,任用副都统以来,涓埃未效。奴才抵达雅尔,为难以仰答天恩惶恐正切。今又特施殊恩,降旨将奴才本身副都统仍予存留,照常于雅尔效劳者,不惟奴才全家感激不尽天恩,即奴才之祖父母、父母之灵,皆不胜感激天恩。”

乾隆帝原本伊勒图要前往雅尔替换讷苏肯,讷苏肯本人应前往阿克苏,但由于伊犁那边人员紧张,伊勒图暂时无法前来,于是乾隆帝让讷苏肯先返回雅尔,然而讷苏肯误解圣意,以为让他返回京城,讷苏肯递交行程计划,准备离开,继而又接到明瑞命令让他前往乌什带领满洲兵,此时讷苏肯惊慌失措,上奏称:“奴才因昏庸至极,遂一时将谕令返回,糊涂看错为准返京城,即加以冒昧渎奏。其后奴才由勒布什返回雅尔准将军明瑞等咨,奴才即启程前往乌什,旋至额米勒地方恭奉上谕,方知奴才先前看错之事,恐惧之下汗流失神。”乾隆帝看后,斥责讷苏肯福薄。乾隆三十一年二月十八日,讷苏肯奉旨授阿克苏办事大臣。乾隆三十一年六月二十三日,讷苏肯被乾隆帝革去副都统,作为三等侍卫,交乌什大臣差遣委用。讷苏肯谢恩折由永贵转交。乾隆三十四年二月,永贵来伊犁时,询问将侍卫讷苏肯派往伊犁还是遣送回京,乾隆帝下旨遣送回京。乾隆三十四年,因经略傅恒催满洲兵、索伦兵需尽早抵达。三等侍卫讷苏肯和翼长岱兴阿,五月二十三日从京城启程,带领京城满洲兵赶赴云南

乾隆三十五年,讷苏肯降为蓝翎侍卫效力。乾隆三十八年,讷苏肯以蓝翎侍卫任前往四川军营效力。乾隆四十年三月初四日,富德奏:“查臣于三月初四接参赞富德咨送奏稿内开,领队蓝翎侍卫讷苏肯身患痨症,留在军营不能得力。已令前赴成都调治,并行文署川督文绶俟讷苏肯到省调治,若愈,即令来营,若病势加重,酌量情形,一面办理一面具奏。等因。嗣经讷苏肯到省,臣拨医调治,迄今多日服药无效,病势转增。臣细加查看,难令再赴军营,即留川医治亦难望痊,可随令讷苏肯自川回京。合并奏闻。”大意为讷苏肯身患痨症,留在军营不能得力。细加查看,难令再赴军营,即留川医治亦难望痊,可随令讷苏肯自川回京。乾隆帝朱批:“览”。讷苏肯不久即死,终年四十六岁。子至少有三人,克孟額、德楞額、繃僧額。

参考文献

  1. ^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新疆博尔塔拉蒙古治治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清代西迁新疆察哈尔蒙古满文档案译编,新华书店,1994.04,第9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