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米环形山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坐标19°37′S 123°14′E / 19.61°S 123.24°E / -19.61; 123.24

费米环形山
纬度19.61°S
经度123.24°E
直径241.41公里
深度3.12公里
月面座標日出时240°
命名来源恩里科·费米

费米环形山(英語:Fermi)是月球背面南半球一座古老的大撞击坑,约形成于前酒海纪[1],其名称取自意大利物理学家恩里科·费米(1901年-1954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描述

费米环形山周边图,月球背面详图
阿波罗17号测绘相机拍摄的坑内图
阿波罗17号拍摄的朝东斜视照
阿波罗15号拍摄的费米环形山

费米环形山的东侧覆盖着齐奥尔科夫斯基环形山,而另一侧,西北偏西紧挨着孔德拉秋克环形山丹戎环形山位于它的北面;西南和西南偏南分别横亘着伊扎克陨石坑日里茨基陨石坑;东南则是诺伊明环形山沃特曼环形山。费米环形山西北壁上横跨着大撞击坑-德尔波特陨石坑,它的坑内北部坐落着利特克陨石坑、南部分别有狄德罗陨石坑巴巴金陨石坑,而色诺芬陨石坑则嵌入在它的南侧内坡上 [2]。该环形山直径241.41公里[3],深度为3.12公里[1]

该环形山外观呈多边形状,因存续期漫长而明显损毁。外侧壁已磨损夷平,大部分侧壁上都覆盖有许多大小不同的撞击坑,北侧壁保存最完整,但南侧壁几乎已消失,与周边地形基本混为一体。齐奥尔科夫斯基环形山的形成明显改变它的地貌形态,导致坑底产生了无数道与齐奥尔科夫斯基环形山西侧壁相平行的沟壑和山脊,坑底地表上布满齐奥尔科夫斯基环形山形成时喷发出的溅射物;坑底西北部虽然较为平坦,但也覆盖了众多细小的陨坑;在月面坐标18°42′S 117°41′E / 18.7°S 117.68°E / -18.7; 117.68处, 有一道南北走向的崖壁或细长的高地,部分观察者认为所看到的是一艘外星飞船,但实际上这只是一种幻想性错觉。

费米环形山与相交的齐奥尔科夫斯基环形山不一样,其坑底表面并未覆盖幽暗的玄武岩熔岩。因此,它与周边崎岖而破损的地貌几乎没有区别。如果该环形山位于月球正面,它也是肉眼可视的最大陨石坑之一,其尺寸大致类似于坐落在西南偏西数百公里处的洪堡环形山

参考文献

  1. ^ 1.0 1.1 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
  2. ^ Crater Fermi on LAC-101 map (PDF). [2016-07-2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12-13). 
  3. ^ Directory of the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2016-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7). 

另请参阅

外部链接

  • 以下是显示了费米环形山各部分的 L&PI 地形图

LTO-101B1 利特克陨石坑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北半部、 LTO-101B4 巴巴金陨石坑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南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