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璩
趙璩(1130年—1188年8月22日),字润夫,原名赵伯玖,宋朝宗室。宋太祖七世孙,秦康惠王趙德芳六世孫,秉义郎赵子彦之子。宋高宗的三位养子之一,宋孝宗時官至少傅。追封信王。
簡介
赵旉死后,宋高宗无子,不久趙伯玖的族兄赵伯琮(後來的宋孝宗)在紹興二年(1132年)被选入宫撫養。紹興四年(1134年)五月,時年五歲的趙伯玖也被選入宮,宋高宗下令由张婕妤抚养,生父趙子彥、伯琮的生父趙子偁都先後升遷[1];紹興六年(1136年),因赵伯玖生而聪慧,吴才人请宋高宗以七岁的伯玖作为自己的养子,赐名赵璩,除和州防御使。赵伯琮以建国公就傅。赵璩独居禁中,不久官拜节度使,封吴国公,宰执赵鼎、刘大中、王庶等坚持,任命没有成行。秦桧专政,除趙璩为保大军节度使,封崇国公,赴资善堂听读。
紹興十五年(1145年),加检校少保,进封恩平郡王,出居宫外府第。当时赵伯琮己封普安郡王,赵璩官属礼制与其相同等,号为东、西府。紹興十六年(1146年),改武昌军节度使。
紹興二十二年(1152年),生父赵子彦逝世,赵璩去官服丧,丧期满,复原官。显仁太后驾崩,赵伯琮被立为皇太子,改赵璩称皇侄,名位始定,赵璩入宫之后,國本未定历时三十年,内外颇以为疑,此時眾惑得釋。改任开府仪同三司,判大宗正事,置司绍兴府。
赵伯琮即位,是为宋孝宗,赵璩上表请入贺,允许,特授少保。改静江节度使。不久,免绍兴府宗正事,改判西外宗正司。赵璩多次上书乞闲,改醴泉观使。淳熙年间,任少傅。宋孝宗友爱,赵璩入朝,屡召宴内殿,以官职称呼,不直呼其名,赏赐无算。
淳熙十四年(1187年),宋高宗驾崩,奔丧得疾。淳熙十五年(1188年)七月壬戌薨逝,年五十九岁,追封信王,累赠太保、太师。
家庭
祖上
後裔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