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贤镇 (上杭县)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通贤镇
Tongxianzheng(汉语拼音
坐标:25°18′17″N 116°27′20″E / 25.30476°N 116.45551°E / 25.30476; 116.45551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上级行政区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
政府駐地通贤村
面积
 • 总计72.6 平方公里(28.0 平方英里)
人口
 • 户籍人口2.1万人(2,011年止)
时区北京时间UTC+8
行政区划代码350823210
邮政编码364213
电话区号+86 

通贤镇中国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下辖的一个

经济

2010年,通贤镇实现社会总产值4.6亿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以下简称比增)64%。其中工业总产值2629万元,比增52%;农业总产值9353万元,比增46%;农民人均纯收入5669元,比增51%;财政收入459万元(含上级补助收入426万元)是2005年的2.96倍。全乡工作实现“四个突破”,即集镇和新村规划建设有新突破,产业发展有新突破,乡风文明建设有新突破,计划生育工作有新突破。[3]2013年通贤镇社会总产值7.02亿元,比上年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448元,增长19.07%。[4]

历史沿革

通贤镇,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下辖的一个镇。原名通贤乡。根据福建省闽政文【2014】46号文件撤乡建镇成立。2014年5月30日,通贤镇正式挂牌成立。

行政区划

通贤镇共辖14个行政村,分别是:

上村村、通贤村、培才村、周源村、曹丘村、东里村、大东村、岭头村、文坑村、秀坑村、寨头村、障云村、汉溪村。

自然资源

通贤镇有丰富的资源,已探明有稀土、锡、铜等矿藏。水流域面积17平方公里。山清水秀的“竹子寨”水资源通过有关部门的检测,各项指标均达到质量检测合格标准要求,2001年,投资88万元开发了“竹子寨”引水工程,是开发优质纯净水的理想水源。

地理气候

通贤镇最高的山峰锡基岽海拨1146米,通贤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0℃左右。

人文历史

通贤镇是革命老区,是当年中央苏区模范乡---才溪乡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的才溪“九军十八师”中有10位是通贤的优秀人员。全镇有革命烈士375人,老红军13人,"五老"人员227人。

邱国光(1918-2001.2),通贤障云村人。1929年参加革命,1930年参加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军团供给部会计,军团卫生部供给员、供管主任。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卫生部供管主任、野战医院院长、山东军区卫生学校队长、军区卫生部供管主任等职。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辽东军区供给部副部长、纵队后勤部部长、军区后勤部兵站部部长、兵团后勤部部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南军区后勤部部长、广东省军区后勤部部长、中央外贸华南副特派员、广州军区后勤部部长、副司令员,解放军后勤学院副院长等职。当选为中共广东省省委常委,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张力雄(1913-),通贤障云村人。1929年参加革命,1931年由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次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指导员,团总支书记,团政治处主任、政治委员、军团随营学校政委。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抗大队长、大队政委、分校政治部主任,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支队政委。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旅政委、纵队政治部主任,江淮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第二野战军特种兵纵队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南军区炮兵部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军政委,云南省军区副司令员、政委,昆明军区副参谋长,江西省军区政委,福州军区顾问。当选为全国政协第六、七届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邓启修(1917- 2004),通贤岭头村人。1929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转为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五军团37团卫生队卫生长,红三军团10团卫生队卫生长。参加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115师骑兵团卫生队队长,抗日军政大学二分校卫生处处长,冀东军区卫生队队长,冀热辽军区卫生队队长,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东北野战军九纵队卫生部部长,46军后勤部卫生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大连生物制品研究所所长,中央卫生部司长、局长,中央保健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

吴振英(1915-1990),通贤岭头村人。1929年参加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先后在上杭县苏、福建省苏、中华苏维埃国家政治保卫局工作,1934年调任博古同志特务员。后任中央军委、中共中央机要员。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机要组组长。新四军第四师司令部机要科科长、新四军军部机要科科长、中共中央机要处业务室主任。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北平军调处执行部机要科科长,西北野战司令部机要科科长,中共中央前委机要科科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中央办公厅机要室科长、副主任兼刘少奇同志机要、行政、警卫秘书、第三机要工业部办公厅副主任。

阙森华(1916-1985),通贤东里村人。1930年参加革命,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班长。红军卫校党支部书记,军委第一后方医院护士长,副所长,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兵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边区征粮工作团副团长、中国医科大学学生队长,附属医院政治协理员。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政治委员兼政治处主任,中国医科大学政治委员兼政治处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医科大学副校长、校长、党委书记、顾问,辽宁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当选为中共沈阳市委第一、二、三、六届委员,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刘屏山(1900-1976),通贤岭头村人。1929年参加才溪农民暴动,1930年调上杭县苏维埃政府任文书,次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一军团供给部科员,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历任总供给部科长,太行五分区供给处长,十六旅供给处长,总后卫生部经理处长,江西军区后勤部卫生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广州军区后勤部卫生处处长,中国重工业部武汉办事处主任兼党委书记,冶金工业部驻武汉办事处主任,西安办事处主任兼党委书记,中南金属一级站党委书记。

黄立功(1917-1995),通贤乡通贤村人。1929年参加革命,1930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连文书、师部测绘员、侦察排长、连指导员、营特派员、连长,红五军团司令部作战科参谋。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央军委一局作战科参谋,团作战参谋,团参谋长,旅作战科长,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热河纵队司令部作战科长,军分区副参谋长、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南省军区益阳军分区副司令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任志愿军实习副师长,回国后,任军分区司令员,湖南省军区副参谋长,参谋长、副司令员、顾问。当选为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湖南省第四届委员会委员、常委,第四届湖南省政协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黄思梅(1915-2010),通贤周源村人。1930年参加革命,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班长、测绘员、机要股长、副科长、组织科长。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机要科长。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军区组织科长,留守所政委,四野后勤部队列科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后勤部干部处副处长,中央军委总财务部干部处处长,总后营房部政治部主任、总后驻沈阳地区军事代表室政委、白城办事处军械处政委、白城办事处副政委,沈阳军区后勤部顾问。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黄德彪(1917-1995),通贤乡通贤村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十二军三十四师宣传队队长、干部团班长,中央军委机要员,红二十八军刘志丹部机要科长,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平西军分区机要科长,冀中军区七十八团政委委员。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第四野战军后勤部总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江西省军区民运部副部长,福建省直机关党委副书记,龙岩地区中级人民法院院长,中共龙岩地委副书记。

阙明(1914-1985),通贤礤头村人,1929年参加革命,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排长、连长,后方医院院部管理科长。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区队队长,新华广播电台行政科科长。是新华广播电台的创始人之一。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晋察边区群众团体联合秘书处副处长,东北民主联军后勤供给部工厂管理处处长,东北军区后勤供给部燃料处处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沈阳军区工程兵一O一四仓库主任。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