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珍
韦珍(435年—508年),字灵智,京兆郡山北县(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人,出自京兆韦氏东眷[1],北魏官员。
生平
韦珍是韦阆同族的弟弟,为魏孝文帝元宏所赐名,父亲韦尚字文叔,是乐安王拓跋良安西府从事中郎,去世后被赠予安远将军、雍州刺史[2]。韦珍年轻时有志向和节操,以京兆王拓跋子推常侍为起家官,转任尚书南部郎[3][4]。
魏孝文帝初年,蛮族首领桓诞归顺北魏,朝廷考虑安抚边境的方略,任命桓诞担任东荆州刺史,又命令韦珍担任使者,与桓诞招抚慰问蛮族民众。韦珍从悬瓠西进三百余里,到达桐柏山,深入淮河源头,宣扬恩泽,蛮族无不投降归附。淮河源原来有祠堂,蛮族习俗用人来祭祀。韦珍晓谕他们说:“天地神灵就是百姓的父母,怎么会有父母乐意享用儿子的肉味!从今以后,都应当用酒肉代替。”蛮族百姓遵从约定,直至魏收完成《魏书》的年代都遵行。韦珍总共招降七万多户,设置郡县后返回[5]。因为奉命出使符合朝廷旨意,韦珍出任左将军、乐陵镇将,获赐爵霸城子[6][4]。
南齐的司州百姓谢天盖自命为司州刺史,图谋献出司州归顺北魏。事情泄露后,谢天盖被南齐将军崔慧景围攻。魏孝文帝诏令韦珍率领镇中兵马渡过淮河援助接应谢天盖。当时齐高帝萧道成听说韦珍将到,派遣将领苟元宾凭借淮河迎击抵御。韦珍于是派骑兵在淮河上游偷渡,自己亲帅步兵与齐军对阵。双方刚交锋,魏军的骑兵突然杀到,从背后奋力攻击齐军,将对方击败。谢天盖很快被部下杀死,其余的人向崔慧景投降。韦珍乘胜前进,又击败崔慧景,携带投降的民众七千多户向内地迁徙,上表请求设置城阳郡、刚陵郡、义阳郡三郡以安置他们[7]。魏孝文帝诏令韦珍将军镇移动到比阳,萧赜又派遣雍州刺史陈显达率领部队来进攻,城中将士都想要出战,韦珍说:“他们初到士气锐利,不能立刻挫败,姑且共同坚守,等待敌军攻打我方城池疲惫后,再出击不晚。”于是魏军据守城池抵抗攻击,杀伤敌人很多。相持十二天之后,魏军夜间打开城门袭击齐军,齐军逃奔溃散,韦珍因功晋升爵位为侯爵[8][9][10]。
太和十九年(495年),魏孝文帝南征,韦珍上奏有利于国家的事宜,自我陈述在边境的时间长,知道那里的要害之处,愿意充当先锋。魏孝文帝诏令韦珍担任陇西公源怀卫大将军府长史,转任太保齐郡王元简长史,升任显武将军、郢州刺史,韦珍在郢州有声望政绩,朝廷给予嘉奖。韦珍又升任龙骧将军,获赐骅骝马二匹、帛五十匹、谷三百斛。韦珍于是召集郢州内孤贫的人对他们说:“天子因为我能安抚你们,所以赐给谷物和布帛,我怎么敢独享。”韦珍于是将所得到的赏赐全部分给他们[9][11]。韦珍很快加号平南将军、荆州刺史,与征南大将军城阳王元鸾、安南将军尚书卢渊、安南将军李佐等人进攻赭阳[12]。北魏各军没有统一调度,围困城池百余日,士兵们都在城下披甲待敌,希望以不开战来使对方疲劳后投降。李佐独自统帅自己的部下在清晨和黑夜攻城,士兵战死的很多,恰好遇到齐明帝萧鸾派遣太子右卫率垣历生和蔡道贵带领军队来救援,北魏将军们都认为己方人少势弱不能抵挡,计划撤兵。李佐于是挑选两千骑兵迎战,吃了败仗。卢渊和韦珍等人撤退,垣历生追击,魏军大败[13][14][15][16]。元鸾、卢渊、韦珍和李佐前往瑕丘魏孝文帝行宫请罪,魏孝文帝接见了他们,责备说:“诸位率领部队,情义上应该以勇烈的行为表现节操,而进不能攻破敌方城池,退不能消灭此等小敌,损害了王者的威严,应该被定罪为死刑。我因为迁都洛阳,改革之始,事情应该采取宽恕的原则,如今舍弃诸位的死罪。从前军队行进必须装载宗庙和社稷的神主,这是为了显示声威和恩泽各有所归属,如今将诸位败军的罪名证验于社稷之神前,以此指明你们的过失。”太和十九年五月己巳(495年6月9日),韦珍被定罪削夺官爵为民,回到故乡[17][18]。临别前,韦珍对卢渊说:“皇上圣明,志在吞并三吴会稽,用兵的关键在长江上流。如果荆楚地区有事,恐怕老夫不得停歇。”之后魏孝文帝亲征樊郢,起用韦珍担任中军大将军彭城王元勰长史。沔水以北平定后,韦珍出任建威将军,试任鲁阳郡太守[19][20]。
魏孝文帝再次南征,途经鲁阳郡,加授韦珍中垒将军,正式担任太守。韦珍跟随魏孝文帝一直到达淯水[21][22],魏孝文帝说:“我近来一再御驾亲征,你常在中军辅佐军务,今天的行动,也想要与你同行。但是三鵶地势险恶,没有你就无法固守。”魏孝文帝因此敕令韦珍辞别返回鲁阳郡。等到魏孝文帝在行宫去世,魏军隐瞒消息回军,到鲁阳郡才发布皇帝的死讯[20]。韦珍回朝后,出任中散大夫,很快加镇远将军、太尉咨议参军。永平元年(508年),韦珍去世,虚岁七十四。朝廷赠予镇远将军、南青州刺史,谥号懿[23][24]。
家族
十六世祖
十五世祖
六世祖
五世祖
曾祖
祖父
父亲
兄弟
子女
参考资料
- ^ 《元和姓纂·卷二·219》:监察御史韦务靖称东眷,今占韦城,五代祖彧,高祖珍,后魏附传。
- ^ 《北史·卷二十六·列传第十四》:阆族弟珍,字灵智,孝文赐名焉。父子尚,字文叔。位乐安王良安西府从事中郎。卒,赠雍州刺史。
- ^ 《魏书·卷四十五·列传第三十三》:阆族弟珍,字灵智,高祖赐名焉。父尚,字文叔,乐安王良安西府从事中郎。卒,赠安远将军、雍州刺史。珍少有志操。解褐京兆王子推常侍,转尚书南部郎。
- ^ 4.0 4.1 《北史·卷二十六·列传第十四》:珍少有志操,历位尚书南部郎。孝文初,蛮首桓诞归款,朝廷思安边之略,以诞为东荆州刺史,令珍为使,与诞招慰蛮左。珍至桐柏山,穷淮源,宣扬恩泽,莫不怀附。淮源旧有祠堂,蛮俗恒用人祭之。珍乃晓告曰:“天地明灵,即人之父母,岂有父母,甘子肉味?自今宜悉以酒脯代用。”群蛮从约,自此而改。凡所招降七万余户,置郡县而还。以奉使称旨,赐爵霸城子。
- ^ 《资治通鉴· 卷第一百三十三》:大阳蛮酋桓诞拥沔水以北、滍、叶以南八万馀落降于魏,自云桓玄之子,亡匿蛮中,以智略为群蛮所宗。魏以诞为征南将军、东荆州刺史、襄阳王,听自选郡县吏;使起部郎京兆韦珍与诞安集新民,区置诸事,皆得其所。
- ^ 《魏书·卷四十五·列传第三十三》:高祖初,蛮首桓诞归款,朝廷思安边之略,以诞为东荆州刺史。令珍为使,与诞招慰蛮左。珍自悬瓠西入三百余里,至桐柏山,穷淮源,宣扬恩泽,莫不降附。淮源旧有祠堂,蛮俗恒用人祭之。珍乃晓告曰:“天地明灵,即是民之父母,岂有父母甘子肉味!自今已后,悉宜以酒脯代用。”群蛮从约,至今行之。凡所招降七万余户,置郡县而还。以奉使称旨,除左将军、乐陵镇将,赐爵霸城子。
- ^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三十五》:义阳民谢天盖自称司州刺史,欲以州附魏,魏乐陵镇将韦珍引兵渡淮应接。豫章王嶷遣中兵参军萧惠朗将二千人助司州刺史萧景先讨天盖,韦珍略七千余户而去。
- ^ 《魏书·卷四十五·列传第三十三》:萧道成司州民谢天盖自署司州刺史,规欲以州内附。事泄,为道成将崔慧景攻围。诏珍率在镇士马渡淮援接。时道成闻珍将至,遣将苟元宾据淮逆拒。珍乃分遣铁马,于上流潜渡,亲率步士与贼对接。旗鼓始交,甲骑奄至,腹背奋击,破之。天盖寻为左右所杀,降于慧景。珍乘胜驰进,又破慧景,拥降民七千余户内徙,表置城阳、刚陵、义阳三郡以处之。高祖诏珍移镇比阳,萧赜遣其雍州刺史陈显达率众来寇。城中将士咸欲出战,珍曰:“彼初至气锐,未可便挫,且共坚守,待其攻我疲弊,击之未晚。”于是凭城拒战,杀伤甚众。相持旬有二日,夜开城门掩击之,贼遂奔溃。以功进爵为侯。
- ^ 9.0 9.1 《北史·卷二十六·列传第十四》:后以军功,进爵为侯。累迁显武将军、郢州刺史。所在有声绩,朝廷嘉之,迁龙骧将军,赐骅骝二匹,帛五十匹,谷三百斛。珍乃召集州内孤贫者,谓曰:“天子谓我能抚绥卿等,故赐以谷帛,吾何敢独当。”遂以所赐,悉分与之。
- ^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三十六》:魏筑城于醴阳,陈显达攻拔之,进攻沘阳。城中将士皆欲出战,镇将韦珍曰:“彼初至气锐,未可与争,且共坚守,待其力攻疲弊,然后击之。”乃凭城拒战,旬有二日,珍夜开门掩击,显达还。
- ^ 《资治通鉴·卷一百三十九》:魏郢州刺史韦珍,在州有声绩,魏主赐骏马、谷帛。珍集境内孙贫者,悉散与之,谓之曰:“天子以我能绥抚卿等,故赐以谷帛,吾何敢独有之!”
- ^ 《资治通鉴·卷一百三十九》:魏主命卢渊攻南阳。渊以军中乏粮,请先攻赭阳以取叶仓,魏主许之。乃与征南大将军城阳王鸾、安南将军李佐、荆州刺史韦珍共攻赭阳。鸾,长寿之子;佐,宝之子也。
- ^ 《魏书·卷三十九·列传第二十七》:车驾南讨,拜安南将军,副大司马、咸阳王禧为殿中将军。寻被勑与征南将军、城阳王鸾,安南将军卢渊等军攻赭阳。各不相节度,诸军皆坐甲城下,欲以不战降贼。佐独勒所部,晨夜攻击。属萧鸾遣其太子右卫率垣历生率众来援,咸以势弱不敌,规欲班师。佐乃简骑二千逆贼,为贼所败。坐徒瀛州为民。
- ^ 《北史·卷一百·序传第八十八》:后拜安远将军,敕与征南将军城阳王鸾、安南将军卢阳乌等攻赭阳,各不相节度。诸军以敌强故班师,佐逆战,为贼所败,坐徒瀛州。
- ^ 《南齐书·卷五十七·列传第三十八》:宏先又遣伪尚书卢阳乌、华州刺史韦灵智攻赭阳城,北襄城太守成公期拒守。虏攻城百余日,设以钩冲,不舍昼夜,期所杀伤数千人。台又遣军主垣历生、蔡道贵救援,阳乌等退,官军追击破之。
- ^ 《资治通鉴·卷一百四十》:魏城阳王鸾等攻赭阳,诸将不相统壹,围守百馀日,诸将欲案甲不战以疲之。李佐独昼夜攻击,士卒死者甚众,帝遣太子右卫率垣历生救之。诸将以众寡不敌,欲退,佐独帅骑二千逆战而败。卢渊等引去,历生追击,大破之。
- ^ 《魏书·卷十九下·列传第七下》:除使持节,征南大将军,都督豫荆郢三州、河内山阳东郡诸军事,与安南将军卢渊、李佐攻赭阳,不克,败退而还。时高祖幸瑕丘,鸾请罪行宫。高祖引见鸾等,责之曰:“卿等总率戎徒,义应奋节,而进不能夷拔贼城,退不能殄兹小寇,亏损王威,罪应大辟。朕革变之始,事从宽贷,今捨卿等死罪,城阳降为定襄县王,削户五百。古者,军行必载庙社之主,所以示其威惠各有攸归,今徵卿等败军之罪于社主之前,以彰厥咎。”
- ^ 《资治通鉴·卷一百四十》:鸾等见魏主于瑕丘。魏主责之曰:“卿等沮辱威灵,罪当大辟;朕以新迁洛邑,特从宽典。”五月,己巳,降封鸾为定襄县王,削户五百;卢渊、李佐、韦珍皆削官爵为民,佐仍徙瀛州。
- ^ 《魏书·卷四十五·列传第三十三》:车驾南讨,珍上便宜,并自陈在边岁久,悉其要害,愿为前驱。诏珍为陇西公源怀卫大将军府长史,转太保、齐郡王长史。迁显武将军、郢州刺史,在州有声绩,朝庭嘉之。迁龙骧将军,赐骅骝二匹、帛五十匹、谷三百斛。珍乃召集州内孤贫者,谓曰:“天子以我能绥抚卿等,故赐以谷帛,吾何敢独当。”遂以所赐悉分与之。寻加平南将军、荆州刺史,与尚书卢渊征赭阳,为萧鸾将垣历生、蔡道贵所败,免归乡里。临别谓渊曰:“主上圣明,志吞吴会,用兵机要,在于上流。若有事荆楚,恐老夫复不得停耳。”后车驾征樊郢,复起珍为中军大将军、彭城王勰长史。沔北既平,以珍为建威将军,试守鲁阳郡。
- ^ 20.0 20.1 《北史·卷二十六·列传第十四》:寻转荆州刺史。与尚书卢阳乌征赭阳,为齐将垣历生、蔡道恭所败,免归乡里。临别,谓阳乌曰:“主上圣明,志吞吴会。用兵机要,在于上流。若有事荆楚,恐老夫复不得停耳。”后车驾征邓沔,复起珍为中军大将军、彭城王勰长史。邓沔既平,试守鲁阳郡。孝文复南伐,路经珍郡,加中垒将军,正太守。珍从至清水,帝曰:“朕顷戎车再驾,卿恒翼务中军。今日之举,亦欲引卿同行,但三鸟崄要,非卿无以守也。”因敕还。及孝文崩于行宫,秘匿而还,至珍郡,始发大讳。
- ^ 《魏书校勘记·魏书卷四十五·列传第三十三·三》:珍从至济水 北史卷二六韦阆附韦珍传“济”作“清”。按这次魏军南下攻取南阳、新野,和济水远不相及,“济”字显讹。魏书卷一0六下地形志下荆州南阳郡宛县有“清水”。太平寰宇记卷一四二邓州南阳县下清水条云:“隋图经云:清水经独山。史定伯碑云瓜里津,即清水上三梁,谓之瓜里。”似作“清水”是。但地形志和寰宇记所载的“清水”,实际上就是水经注卷三一的“淯水”。水经注称:“淯水又南迳预山东,山上有神庙,俗名之为独山也。”又云:“淯水又西南迳史定伯碑南。又西为瓜里津,水上有三梁,谓之瓜里渡。”寰宇记引隋图经所谓“清水”的几句话,全见于水经淯水注。虽或许当时淯水又名清水,但也可能北史此条和地形志、寰宇记的“清水”皆“淯水”之讹。
- ^ 《北史校勘记·卷二十六·列传第十四·三七》:珍从至清水 魏书“清”作“济”。按孝文此次南伐,是进攻南阳。由鲁阳到南阳,途中无清水,亦无济水。隋书地理志中,淯阳郡武川县有淯水。魏书地形志荆州有北清郡,钱大昕以为是北淯之讹。疑此“清”亦是“淯”之误。
- ^ 《魏书·卷四十五·列传第三十三》:高祖复南伐,路经珍郡,加中垒将军,正太守。珍从至济水,高祖曰:“朕顷戎车再驾,卿常翼务中军,今日之举,亦欲与卿同行。但三鵶险恶,非卿无以守也。”因敕珍辞还。及高祖崩于行宫,秘匿而还,至珍郡始发大讳。还,除中散大夫,寻加镇远将军、太尉咨议参军。永平元年卒,时年七十四。赠本将军、南青州刺史,谥曰懿。
- ^ 《北史·卷二十六·列传第十四》:还,除中散大夫,寻加镇远将军、太尉咨议参军。卒,赠本将军、青州刺史,谥曰懿。
- ^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罗新,叶炜著. 《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 北京市: 中华书局. 2004: 128–131. ISBN 7-101-04320-8 (中文(中国大陆)).
- ^ 毛远明校注. 《汉魏六朝碑刻校注 第8册》. 北京: 线装书局. 2008年12月: 二二二—二二三. ISBN 7-80106-947-1 (中文(繁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