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光璇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马光璇(1914年7月22日—1996年4月4日), 女,江苏无锡人,南京大学外语学院西语系法语专业教授,九三学社社员。

生平

1914年7月22日出生于无锡市一个书香门第,民国著名政治人物吳稚暉是她的舅父。1921年,当她还只有七岁时,就随母亲赴欧洲生活,先后在法国里昂小学和比利时马西那小学念书。1927年入比利时沙城国立女子中学念书,1933年进入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 (法语区)读书,1934年去英国继续深造。她于1935年7月与丈夫吕斯百一同回国。

抗战爆发,日本军队入侵华东地区。他们迁居陪都重庆。1939年,她开始在重庆广播电台工作,从事编辑和对外法语广播工作,报道抗日新闻。1942年进入重庆国立艺专任法语副教授,1944年进中央大学外语系任副教授。1949年起为南京大学外语系法语副教授,1978年晋升为教授,1987年1月退休。

马光璇在年轻时就积极从事爱国活动。早在1938年,她参加了“中国留法比瑞同学会”,1943年参加了“中国国际妇女会”。为团结爱国留学生报效祖国、增进世界各国妇女之间的友谊和合作做了不少工作。1956年在南京大学加入九三学社,成为民主党派人士。

马光璇教授从小在法国和比利时等国求学,法语根底扎实,文学基础深厚。几十年来,她长期担任大学法语教学工作,曾开设过法语语音学、法国戏剧、精读法语等课程。她教学经验丰富,法语语言地道流畅,教学效果成绩卓著,受到历届学生的高度评价。她对教学工作兢兢业业,教书育人,认真细致,所有学生无不受其教诲与关怀,桃李满天下。她还注意培养青年教师,教学帮带,培养了一批教学骨干,为法语教研室的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马光璇教授对法语语音语调有一定的研究,曾和上海外国语学院合作,灌制了全国第一张法语语音唱片,受到外籍专家的高度赞誉。她还翻译过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得到同行专家的好评。

因患肺癌医治无效,马光璇于1996年4月4日20时20分于江苏省人民医院逝世,享年8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