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黄一然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黄一然(1908年—1979年9月3日)江苏太仓人。中国共产党干部、北京大学副校长。[1]

生平

出身外文排字工人,没有正式学历,自学成才。通晓英语、俄语。1927年春,黄一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参加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193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和中共党组织失去联系,此后一直在找中共党组织。1936年,受鲁迅的鼓励,和妻子赵洵共同翻译了肖洛霍夫的名著《静静的顿河》,由上海光明书局1936年出版。还译著《日本经济与经济制裁》,由上海杂志公司1938年在汉口出版。

抗日战争时期,在上海参加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任救护慰劳委员会主任委员,后来到山西抗日前线工作。1941年春抵达延安,恢复了中共党组织关系,任中共中央财经部秘书主任等职。[1]

抗日战争胜利后,黄一然到中国东北,历任鞍山钢铁公司制铁部主任和基建处处长。

1951年被选派赴苏联实习。获悉苏联将帮助中国建卡车厂后,向中国驻苏联大使张闻天提出想学汽车制造的意愿,经张闻天与有关部门商议后同意派他去斯大林汽车厂实习。1954年回国后任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副厂长兼总工程师。一汽筹建中派遣技术人员赴苏联斯大林汽车厂实习,黄一然叮嘱:[2]“我们和留学生不一样,留学生没有实际工作经验,老师讲什么学什么。我们去实习,要带着问题学,不仅学人家怎么做,还要考虑回来后怎么做,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进行思考。”1957年调离一汽,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中国驻苏联大使馆政务参赞、北京大学副校长。[1]

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北京大学副校长黄一然被定为“叛徒”,开除中国共产党党籍。[3]黄一然被打成“李立三特务集团成员”。[4]1973年起,北京大学逐步开始了“解放”老干部的工作。1973年1月,中共北京大学党委批准,将文革开始后定为“叛徒”的副校长黄一然“按人民内部矛盾处理”,但仍开除党籍。文革后,黄一然获得彻底平反。文革期间,黄一然因受迫害,身患重病。1979年9月3日,黄一然在北京病逝。[1][3]

著作

  • 译著《静静的顿河》,上海光明书局,1936年[1]
  • 译著《日本经济与经济制裁》,汉口上海杂志公司,1938年[1]

家庭

参考文献

  1. ^ 1.0 1.1 1.2 1.3 1.4 1.5 太仓历史人物名录,太仓图书馆,于2015-05-16查阅. [2015-05-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2. ^ 李岚清:《友谊记忆 地久天长——在苏联汽车厂实习人员的岁月》
  3. ^ 3.0 3.1 陆平彭珮云是怎么“解放”的,上海法治报,2015-01-09. [2015-05-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0). 
  4. ^ 李英男:父亲李立三冤死之后. 《大往事·纵横历史解密档案》(叶匡政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年). 共识网. 2011-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